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研究

2020-07-08曾柱张杰

大学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一带一路

曾柱 张杰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在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坚持文化先行,将来华留学生文化教育作为建设“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机制的切入口,建立起有助于促进各国问交流的共同文化体系:内容上应着眼于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即与构建“一带一路”共同体意识相契合的中华文化核心;方法上应分国别、分地区、分学科、有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待。而学校则应将中华文化传播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全方位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关键词]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7-0017-04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出访了中亚地区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随后又在同年10月出访了东南亚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在这两次访问中,习主席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应当以文化为先导,让文化先行,通过不断地加深同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一带一路”地区区域合作,进而实现各国共同发展,让“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在沿线国家生根发芽。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来华留学生教育

教育部网站数据表明,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增长迅速。据统计,2000年,来华留学生总数为52000人。2007年共有195503名留学生在我国544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学习。截至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89200名各类型外国留学生在我国的935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共计约75800人,这一数字比2016年增加了18.62%。而在过去的10多年间,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了近10倍。

随着来华留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各个培养单位若能够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异国青年,不但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一带一路”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我们对外宣传“中国形象”的一个有效渠道。那么,我们该如何借助来华留学生文化教育这一平台推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以文化教育交流为桥梁,提升来华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一带一路”地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可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所处地位和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

二、以来华留学生文化教育为建设“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机制的切入口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以人文交流為纽带,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深化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从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要建立有效合作的伙伴关系,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石。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地缘分布比较广泛,从中亚到西亚,从南亚到东南亚,以及北非、中东等地区,在生活习惯、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这为在沿线各国之间建立有效的互信合作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则是缺少一种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交流、深化合作的共同文化体系来扫除彼此间存在的交流壁垒。而这一共同文化体系的建立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去推动这一体系建立的问题。我们认为,来自沿线各国的留学生可以作为中国和沿线各国交流的纽带,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他们的本国文化了解都应该是最直接、最深入的,因此,他们必将对共同文化体系的建立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文化教育为切人口,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也一定能为“一带一路”倡议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从教育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设立专门的“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华留学,从而为沿线各个国家培养具有优秀专业技能的人才和各个行业的领军人才。借助“丝绸之路”专项计划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自费生和奖学金生的数量必将有更大规模的突破和增长,上文中给出的数据就是很好的证明。作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为建立共同文化体系服务,为中国及其本国之间的交流互通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增强各国间的互信体系贡献力量。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注意两个关键点,其一,在对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并逐渐建立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共同文化体系。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各个国家在价值追求、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有些方面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在对不同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一定程度的分歧都属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由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我们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才会被彼此的亮点所吸引,才会碰撞出灿烂的文化火花,进而衍生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共同文化体系也正是在这样不断的碰撞与融合之中产生的。因此,我们要注重与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并且在对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收集这些构成共同文化体系的文化碎片,通过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形成共同文化体系。其二,在形成了共同文化体系后,如何让沿线国家更好地理解它,接受它,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这仍需要以来华留学生为突破口。这些留学生作为共同文化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对其本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感触最多、体会最深,借助他们的力量能更有效地将这种共同文化延伸开去,传播发扬共同文化,真正做到通过传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文化,深化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各国间的了解互信,拓展各国间的战略合作,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倡议。

三、从文化内容上看“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传播

中华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通过不断地自我革新和创造本土文化,以及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地区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历经种种锤炼和世代相传,才汇集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博大精深、底蕴深厚。那么,在这么丰富的文化体系当中,究竟什么样的中华文化适合在来华留学生中进行传播,“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之路该如何走,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以中华文化中正面、精华的部分作为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的内容

从大原则上来看,对来华留学生传播的应该是中华文化中正面的、精华的部分,而不是负面的、已经过时的东西。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乏平等性”(古代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拜官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观念,这些都不适合在来华留学生中传播。不过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将其改造再进行传播,例如,“舞龙”,最初是一种笃信的求雨仪式,如今则演变成了节日娱乐活动,在海外华人社区中也常常出现。又如,“多子多福”的文化观念,在今天则以“优生优育”的文化观念代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我们不仅仅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也要不断地挖掘当代的文化创新成果以及由大众创造出来的新文化,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我们应以时代特色为指引,集成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实际情况,赋予其新的含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传播这一问题上,也同样如此,传播给来华留学生的不仅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应该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以及创新性发展出来的新的文化内容,在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的道路上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相融相通,把那些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具有当代价值,能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同样发挥引领作用,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共同服务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华优秀文化同沿线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起,为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精神指引。

(二)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与中华文化产生共鸣的内容

具体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之路如何走这一问题,则需要将中华文化中那些具有普世价值的,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产生有效共鸣的部分挖掘出来,将这些互融互通的部分作为交流内容的主体。随着通信、交通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世界呈现多极化增长的新态势,每个国家的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彼此间的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然而我们也能看到,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全球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局部地区的战争动荡仍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2014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访欧时就指出,“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让亚欧大陆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不仅是对亚欧大陆,对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想要将共荣之桥架设好,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就要找准方向,找对路子。那么,在这一背景前提下,在来华留学生中传播什么样的中华文化才能起到更好的“架桥”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我们认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仁义、尚和合、求大同”的观念对于构建这一共同体意识十分合适,因而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传播也应该紧扣这样的中华文化观念。此外,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也与构建“一带一路”共同体意识十分契合,“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协和万邦”,强调“亲仁善邻”,在对外关系中我们始终秉承的是“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一路一带”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就是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在中华大地上多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多民族国家观的特殊性和与之俱来的强大的包容性,并在理解的前提下寻求支持,这与“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息息相关。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

(一)不同区域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传播态度应有区别

在了解哪些中华文化适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进行文化传播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在来华留学生中进行中华文化传播,提升传播的效果。

首先,要求我们端正自己的心态。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用心去尊重、理解、传播本土文化,保持谦卑的心态,切忌盲目地以大国自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有六十多个,每个国家都有他们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社會风俗和生活习惯,我们应该对“一带一路”各国的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有清楚的认识,发掘这些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找准中华文化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文化传播,而不是让来华留学生们觉得这是一种文化入侵。

其次,我们还需对我国同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基础进行深入分析,以利于更好地在来华留学生中传播中华文化。的确,从我国与各国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础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基础差异较大,与各国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础决定了不同国家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的差异性。蒋多(2015)详细分析了我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础的差异。他按照区域来划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为东南亚、南亚、欧洲、中亚、非洲及阿拉伯地区等几大区域。由于沿线地区是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不同的区域文化、宗教、意识形态领域存在显著差异,它们和中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基础存在差异性,因此在中华文化传播问题上,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也应该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双边的文化交流合作,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比如,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一直以来都具有传统优势,根基深厚,文化认同的程度也较高,这一地区的文化与中华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些共通性,相对而言对这一地区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传播工作也就显得比较容易。南亚地区近年来与我国的局部矛盾相对较多,和我国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利益关系重大。目前,由于地区间文化交流限制因素比较多,与南亚地区文化合作的推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借助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传播来突破目前的限制,并推进文化交流的合作力度,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欧亚地区战略地位也不断提升,双方的联系与合作也越来越多,当然我国对其开展文化和人文领域合作的需求也不断加强,做好这一地区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传播必将对“一带一路”倡议发挥重大作用。中亚国家由于受其政治、文化、宗教的影响,各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不一,在对待其他地区思想、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活动时往往警惕性比较高,对国际交流合作的态度也较为敏感,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亚各国的来华留学生也越来越多,抓好针对这些国家留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必定会让这些国家对中华文化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相对中亚国家,阿拉伯地区与非洲地区的国家普遍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持积极、友好、热情的态度,它们更乐于与中国接触,实现共赢发展,因此中国与它们文化交流合作前景也比较大。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这些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与这些国家的交流合作。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任务的确十分复杂和艰巨。在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的态度上,我们也需要分国别、分地区、有差异、针对性地去处理,做好这些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传播将很大程度上为双边的文化交流合作助力。

(二)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色去传播中华文化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留学生在来到中国以后,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中学习,针对他们的中华文化传播盲目地追求“大而全”是不现实的,在落实到各个高校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所要传播中华文化的选择也不应面面俱到或者千篇一律。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地域特色和生源结构,拥有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校园文化,因此在保证传播的大方向、大原则相同的前提下,各个学校应针对自己院校的特色以及地域的特点来选择传播的内容。

在地域方面,发掘出学校所处地区的优势特色文化,并加以利用,往往能使留学生们感受更加深切,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传播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比如,陕西的高校可以更多地结合“秦、汉、唐”的历史文化以及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中华文化传播,让留学生能走出课本,走上街头去感受和体会,加深他们的了解和感情。

在专业方面,各个学校应找准自己的特色和突破口,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校园文化来进行中华文化传播,让中华文化的概念具象化,让留学生更容易把握和认知。比如,陕西师范大学可以利用自身教育类专业的优势,以及尊师重教的校园传统,让留学生从“师”出发,去了解中国人对于知识、文化、科技、创新的尊重和追求。再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可以针对自身农、林、水方面的专业优势进行中华文化传播,让留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人对于自然和谐以及环境保护的不懈努力和孜孜追求,打破他们由于受一些媒体不实的报道影响所形成的对中国形象的误解,让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的文化传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把中华文化传播同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

教育部来华留学生数据显示,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已从2008年的22.35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48.92万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成生源发力点,多年来规模增速保持在1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来华留学生学习的专业也打破了以汉语学习为主的格局,学科分布更加广泛,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以外的专业,他们多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研究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一类留学生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前,往往会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预科教育,在这一年中着重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知识,以求解决他们在中国的基本生活问题,以及培养他们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和学习的能力。然而,同汉语专业的留学生不同,这些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并非出自自身的兴趣,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学习专业知识的先导和基础,这样的学习动机决定了很多学生无法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如何针对来华接受非汉语专业的留学生进行文化传播则是需要思考的新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分两步走。

第一,是在汉语预科阶段的语言课中全面融人中华文化的内容。处在汉语预科阶段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亟待解决的就是他们在中国生活中所面临的语言问题,这一阶段的教学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绝大部分的课程都被汉语课占据,专门用来进行文化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留学生在文化课上所能接触到的内容大多是浅尝辄止、十分有限。不过,汉语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我们发现在汉语课使用的语料背后,特别是汉语词汇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中国大量的成语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汉语造词的规律也体现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等。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尝试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的同时,注重中华文化知识的提炼和融人,在语料的选择上,有意识地选取内涵丰富的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及新时代中国精神贯穿其中,同时尝试将包含中华文化知識的语料进行分级、分层编写入适用于这一阶段留学生的汉语阅读材料,让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本身的同时,发现、了解、接受中华文化,最终成为不但能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和学习,而且“知华、友华”的留学生,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第二,是在专业学习阶段,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中华文化元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大部分的时间是从事专业学习研究,同时他们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可度也比较高,从专业课程的角度来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播更加有利于他们接受和认可,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追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所教授课程中包含的中华文化元素,并加以总结和凝练。比如: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可以为留学生介绍中国由古至今的“工匠精神”,引导他们发现中国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品质。风景园林设计类专业课程可以为留学生展示中国设计师对于自然环境的美化和改造,引导他们认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以及对世界环境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不同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专业文化选修课,为来华留学生讲授文化知识,让来华留学生一来可以对专业知识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补充,二来可以对自己学校、自己专业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在具体感受校园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华文化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比如,医学类高校可以从中国的医学发展历史、中医理论等方面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让留学生通过医学知识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谐平衡”的文化特质。而农林类高校则可以从农业发展史、二十四节气、土地制度等方面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让留学生在对学校的发展历史有直观的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五、小结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互通有无、互利互惠之路,今天我们推进新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坚持文化先行。而来华留学生正是“一带一路”文化先行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传播才能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的共赢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文化传播一带一路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