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0-07-08唐秋元

云南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骨髓瘤免疫抑制多发性

唐秋元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血液、风湿免疫科,云南 景洪 666100)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科常见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的产生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致病因素复杂,临床常见症状有贫血、肾功能障碍、出血、骨痛、高钙血症和感染等,无传染性[1]。既往,临床上常采用药物和化疗等方式治疗,其中地塞米松化疗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使用地塞米松,将导致患者产生高血糖、高血脂、感染、血栓和低血钾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耐受性,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2]。有临床研究发现,硼替佐米是一种新型肿瘤靶向药物,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推进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在本文中,笔者探讨了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初始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药物过敏者、急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病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患精神类疾病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各45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43 ~71 岁,平均年龄(56.23±1.18)岁,Durie-Salmon 分期:Ⅰ期8例、Ⅱ期10例、Ⅲ期27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02±1.55)岁,Durie-Salmon 分期:Ⅰ期6例、Ⅱ期11例、Ⅲ期28例。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Durie-Salmon 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AD 方案(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和地塞米松):化疗的第1~4d,给予患者硫酸长春新碱,第1~4d、28d 静脉注射盐酸表柔比星,第1~4d、9~12d、17~20d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0mg/d)联合化疗,或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剂量。28d 为一疗程,治疗3 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第1、4、8、11d 给予患者静脉注射硼替佐米每次1.3mg/m2,第1、2、4、5、8、9、11、12、21d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0mg/d)。21d 为一疗程,治疗3 个疗程。

三、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的疗效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4]:⑴完全缓解: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正常,且保持四周以上;⑵部分缓解:靶病灶最大直径之和减少超过30%,且保持四周以上;⑶稳定:靶病灶最大直径之和增加,未达到部分缓解标准;⑷进展:靶病灶最大直径之和增加超过20%,或有新病灶出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免疫抑制因子水平变化情况。采用ELISA 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抑制因子TNF-β,IL-6 和IL-17 水平变化。3.不良反应情况。记录2 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高血脂、高血糖和肺炎等。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行卡方(χ)2,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2 组免疫抑制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免疫抑制因子TGF-,IL-6,IL-17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F-β,IL-6,IL-17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2 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常见血液科疾病,主要是因为骨髓浆细胞的异常克隆增殖引发的恶性浆细胞病,从而造成靶器官损害[5]。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致病因素复杂,早期症状不典型,死亡率较高,存在淋巴结和肾脏病变、骨骼变形、视力障碍、浆细胞瘤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危害。既往传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化学手段效果不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多[6]。近年来,有临床调查发现,硼替佐米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逆性蛋白酶体抑制剂,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提高患者的耐药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曾昭宇等[7]在含低剂量地塞米松的PAD 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中发现含低剂量地塞米松的PAD 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确定,而毒性不良反应则大大降低,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与本文研究相符。硼替佐米属于双肽基硼酸盐类似物,有蛋白酶体抑制作用,其通过选择性结合位于蛋白酶体活性位点的苏氨酸,从而可逆性地抑制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多种蛋白体酶的活性,进而降低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因子分泌,抑制骨髓瘤细胞相关因子的增殖,诱发骨髓瘤细胞凋亡。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抑制因子水平比较(±s,pg/mL)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抑制因子水平比较(±s,pg/mL)

组别例数 TGF-β IL-6 IL-17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3.02±0.15 1.52±0.09 150.28±36.10 75.02±8.61 185.24±26.07 92.00±5.24对照组 45 3.05±0.08 1.83±0.11 149.20±35.82 99.53±12.48 184.83±25.51 135.24±12.04 t-1.183 14.631 0.142 10.844 0.075 22.090 P-0.239 0.000 0.887 0.000 0.940 0.000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IL-6 是骨髓瘤细胞的重要来源,其促使T 细胞增殖,加快血细胞发育,并参与炎症反应过程;IL-17 通过黏附基质细胞促进瘤细胞生长;TGF-β 作为免疫抑制因子,能客观反应骨髓瘤对免疫应答的抑制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GF-β,IL-6 和IL-17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有助于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抑制情况[8~9]。

使用硼替佐米可降低地塞米松的用量,进而减轻毒副反应。朱园园等[10]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含硼替佐米联合化疗能有效提高癌细胞缓解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传统化疗手段通过联合采用大剂量的多种药物,虽能有效免疫调剂和抑制患者的蛋白酶体,但长期大剂量的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毒副反应,降低患者的耐受性,严重的甚至将被迫停止治疗。

综上所述,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抑制免疫抑制因子表达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髓瘤免疫抑制多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