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0-07-07丹巴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道德与法治

丹巴

【摘 要】随着当前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开展,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展更要充分注重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要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先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加以阐述,然后就具体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措施详细探究,希冀能为课程教学工作的高效化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處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创新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助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以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为目标,促进教学目标有效实现。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

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等因素影响,使得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小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发展受到诸多的限制。从以下几点就教学中的问题加以阐述:

其一,课程认同度低。教师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水平,就需要提高课程的认同度,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对待,如此才能真正为学生高效化学习起到促进作用[1]。但从实际的教学现状能发现,教师对该课程的认同度不高,只是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副课对待,并没有将精力放在这一课程教学上,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会产生诸多影响。

其二,教学方式单调。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注重方法的创新应用,如此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但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的方式运用方面比较单调,没有和学生实际学习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方式依然是采用单一化的灌输方式,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造成了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中无法正常发挥的情况,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2]。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重要性和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重要性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期,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利。小学生的自律性差,容易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养成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拖拉作业以及乱丢垃圾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3]。所以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就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树立养成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为有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就要注重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面进行创新,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对以下几点策略的实施方面要加强重视:

1.实践活动开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我约束行为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样,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就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性格特点,为学生设计相适应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能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好动,对新鲜事物较为好奇,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有耐心,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践行正确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也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4]。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在讲述到《我们爱整洁》的知识点内容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要注重从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三周自我养成计划”活动的开展为主要的内容,让学生能够从班级中以及生活中的整洁的规范约束为要求,让学生制定为期三周的整洁计划,如起床后叠好被子,到校后将桌椅擦干净,并绘制表格对自己每天的完成计划状况进行检查。通过三周的时间就能让学生养成爱整洁的良好行为习惯,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能够在形式上约束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在活动结束后为完成任务的学生颁发奖品以此鼓励,而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也要通过言语进行鼓励和激励,希望下次能够继续加油。通过实践活动的良好开展,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通过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课程开展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职责,注重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加以科学化的引导和指导,从整体上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基础[5]。教师要注重将榜样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自身的品德素质要不断提高,要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及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教师自身要做到热爱学生以及工作,言行举止要符合规范,在生活当中要有良好的作风,为学生高效学习树立榜样。

如:在教学《我们的校园更美好》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的社会公德心进行培养,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并能够维护校园的环境。教师应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为学生树立典范,如遇到垃圾主动捡起来,不随地吐痰等等,学生从教师的身上学习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促进学生一起维护校园的环境卫生。

3.积极督促学生遵守规范制度

教师要想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面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就需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督促学生按照规范要求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都是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引起学生共鸣,从而真正促进学生遵守规范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材中的一些插图内容以及案例等,都能作为教师联系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如讲述《班级生活有规则》的知识点过程中,教师就可通过多媒体运用,为学生播放生活图片,对学生生活当中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明确规范制度。

三、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述《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时,就要注重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要点,充分注重方法的创新应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从多方面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和勇,王晶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5):85.

[2]陈澍.养成好习惯形成好素质——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20):48.

[3]张爱珍.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探索[J].教书育人,2018(28):6~7.

[4]宋永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3(11):274,288.

[5]唐建平.让好习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探索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育,2019(23):18~19.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