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高职英语教学
2020-07-06倪宇红
倪宇红
摘要: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并以个体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外部动态平衡和个体发展的内部平衡为指导原则,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提出建立积极、互动的高职英语生态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关键词:生态视角;高职英语教学;生态平衡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外语交流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教学过程中的生态失衡。文章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生态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文献综述
(一)什么是教育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教育生态学是教育与生态学的结合,它首先由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院长Lawrence Arthur Cremin于1976年提出,试图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教育。[1]语言习得与生态学的联系在于两者都强调个体活动的语境或情境。学生和有机体一样,根据环境、场景和人际间的动态因素调整语言的使用。把外语教育放在生态学的指导下,就是把语言学习放在个体心理过程、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生态视角旨在确定生态环境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它以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强调个体发展的内在平衡和个体发展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符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以往的研究及其局限性
教育生态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的转变,从宏观研究教育、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到微观研究其在教育学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1世纪初,生态理念被引入外语教学,引发了对生态化和个性化外语教学的热烈讨论。[2]
对以往研究的详细分析表明,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一个子生态系统上,如课程设计、生态课堂、生态教学方法等,将外语教学纳入一个完整、动态、系统、平衡的生态系统并不多见。外语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生态系统,涵盖了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教师发展等各个方面,各方面相互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复杂的、统一的整体。[3]生态系统中的任何因素都不能孤立地进行研究,为此,从一个完整、动态、系统、平衡的视角,将外语教学纳入生态框架,考察环境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社会需求的探索主要基于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与访谈,对课堂亚生态系统和个体学生的内部平衡发展进行的调查基于调查问卷。
(一)研究对象
共调查112名毕业生,收集有效问卷102份;232名在校生,收集有效问卷228份。
(二)研究工具
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高职毕业生英语需求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包括:英语在该单位的使用状况;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对技术人员英语能力的重视程度;英语能力与职位安排及工资待遇;对英语结构的侧重;自身的英语能力是否能符合企业或工作的要求;哪方面需要加强。
运用《高职在校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对高职英语教学和学生个人所达到的英语学习内部平衡状态进行了全面调查。除背景信息外,问卷还包括高职英语教学的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5个问题: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课后英语学习。
(三)研究过程
邀请往届毕业生及填写《高职毕业生英语需求调查问卷》,了解社会对高职毕业生外语的需求,共收到有效问卷102份。
邀请在校学生匿名完成《高职在校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问卷》,共有232名学生填写了调查问卷,但有些学生被发现无效,因为他们对所有问题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因此被排除在外。最后,对228份问卷进行了最终分析。
(四)分析
本研究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社会需求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以百分比表示。
三、结果与讨论
(一)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平衡
根据对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一方面对具有外语运用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许多经过十多年英语学习,最终走向社会的高职毕业生却不能适应实际外语使用环境中的需要(占44%),在外语能力的欠缺已成为许多高职毕业生进一步求学深造和谋求更好职位的瓶颈。社会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表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学发展方向的考察发现,长期以来,高职英语外语教学沿袭了本科外语教学的思路,为语言而语言进行教学。经过这种培训的高职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是“懂”英語,而不能在实际交流中,尤其是职业场景中使用英语。在这个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复合型应用人才不仅要掌握英语本身,在其专业领域对英语的规范运用能力对毕业生胜任本职工作,拓宽工作领域也至关重要。应进行需求分析,以保持英语教学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
(二)课程设计与学生起点、认知、需要和兴趣不一致
与生物体一样,学习者对环境的耐受性也有上下限,任何因素的缺乏和过剩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根据笔者的调查,高职生源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即使是40个人左右的班级能用于每个人的有老师指导的课堂口语练习时间也少之又少,大约80%的高职学生表示课堂上很少有能进行较长时间个人口语表达的机会,课堂小组活动中的讨论由于缺乏指导和学生的不自觉而往往流于形式,25.8%的学生声称课堂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要么太难,要么太容易,久而久之,失去了兴趣。这可能与高职专业复杂,较难进行分层教学的事实相关。面对层次复杂的课堂,教师几乎不可能顾及到每个的学生的需求,因此,无论他们如何投入教学,都无法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分配任务,并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教学方法上,大量使用多媒体被认为是解决一个大班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也引起了学生们的一些抱怨,因为他们对老师所呈现的知识内容感到消化不了。
在教材内容上,71%的学生更喜欢正宗的英语教材,85%的学生赞成将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73%的学生认为他们所学习的英语必须体现最新的信息,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然而,目前的教科书更多地关注语言技能而不是实际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符。缺乏趣味性和实用价值的机械操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创造性和分析性思维的培养了。
如何在学生的耐受范围内进行教学管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仍然是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
(三)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导致的花盆效应
花盆是一种人造环境,植物或花卉在人为控制的适宜温度和湿度下生长良好。但一旦它们离开花盆生活在自然环境中,适应能力就会大大下降。[3]学习语言不是为了语言本身,而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交流。过于强调语言特征可能会损害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或在英语测试中表现良好,不一定能完成与外国人的实际交流。
根據调查,教师在课堂上最常见的活动是解释课文、分析语法结构和课后练习,课堂上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活动较少,没有适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教师没有创建足够的语境供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相反,过分强调语言特征和语言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丧失英语学习的热情,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也会引发学习上的惰性。
课后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65%的学生会选择观看电影、收听歌曲和浏览网页等形式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但由于缺乏老师对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35%的学生声称课后学习的效果较低。
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参与,缺乏课后补充学习,就像一个花盆,学生可以顺利地应对课本中的练习,但一旦接触到实际情况,就会发现自己相当不适应,不能进行顺畅的交流。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个体的内在生态失衡
生物或个体的内在平衡是其与外界环境互动的基础,这种互动是通过情感、认知、心理等多种因素来实现的,与教师和同伴的融洽关系可以减少学生在完成交际任务时的焦虑。均衡的知识结构将增强学生对真实交流的信心。正确的世界和生活价值观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将引导他们在多元文化交流的迷宫里不至于迷失方向。然而,调查显示,31%的学生觉得难以和老师建立密切的联系,甚至13%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认识他们。至于他们是否有信心在毕业后用英语完成一些任务,53%的人表现出极大的焦虑。一些人声称他们没有很多机会练习他们的所学语言,因此他们学习背后的动机就更少了,还有一些人则声称英语与其他学科结合的课程数量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五)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潜在限制因素
限制因素是指任何可能限制或影响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潜在因素,其中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不容忽视。在中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进行学习,脱离了目标语言的文化,严重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如果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平衡或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会严重影响效果。调查表明,一些英语教师由于缺乏某些特殊领域的知识会犯一些语言错误。统计数据还表明,高校英语教师缺乏研究或更新教学理论的动机,英语教师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高职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的建构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英语生态化教学是新时期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的显著特点是创设了一种个性化、交互式和合作性的教育学的环境与模式。平衡是生物体群落中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着自然演替而逐渐变化。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生态失衡,教学中应采用平衡、动态、系统的模式。
(一)保持社会需求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动态平衡
根据多元共生、相互竞争的原则生态,高职英语教学应兼顾宏观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的多样化,避免单一规格培养模式和同质竞争。高职英语教学应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结合学生不同的专业领域,以适应各种职业应用场合的需求。同时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
生态系统应该能与外界的能量和信息进行交换才能生存。高职英语教学应了解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教学中应创设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更多地采用任务式、项目式进行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是否成功仅取决于学生们在校时的表现,他们的公司或客户可能更有发言权。学校应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对工作环境的适应程度,了解他们在实际情况下如何处理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学校教学。
(二)保持课堂生态平衡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它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观生态系统,涵盖了物理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环境等,班级规模适当、师生关系融洽、学习任务的互动方式、教材的认知匹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多元化评价、课外活动的适度拓展,都有利于外语教学的实效性,促进课堂微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4]
(三)关注个人内部平衡
外语教学具有个性,强调个人的多智能发展。要改进高职英语教学的效果,必须牢记个人知识结构的认知状态、个人需求和均衡发展。根据耐受性法则,应尽量实施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强调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均衡发展,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在课程设计中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具有复合能力的人才。除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坚实的语言基础外,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理性解读外国文化,科学继承传统价值观的必要条件。
(四)加强教师的发展
作为第二语言的主要传授者,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甚至比其他环境因素更有可能影响学习者的成功。英语教师应通过参加讲座、短期培训、作为访问学者向其他大学学习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结构。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应彼此学习,取长补短,整合知识结构。
五、结论
生态观点既不是一种理论,也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将高职英语教学的所有生态因素纳入大生态系统,有利于我们从动态、平衡、系统、完整的角度规划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这样培养的人才,往往保持个人发展的内在平衡和个人与环境的外在平衡,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克雷明.公共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 高涵,周明星.教育生态学的历史演进与学科定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1):93-96.
[3] 华激文.生态定律向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迁移与应用[J].生物学学,2015,40(12):32-33.
[4] 林逸,何瑛.“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后方法与泛在学习理论的商英教学生态模式[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6):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