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生态平衡研究

2014-10-08冯美仙,杨建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冯美仙,杨建明

摘要:目前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也遇到了瓶颈,主要体现在资源更新缓慢、使用率低等方面。本文通过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生态化建设,从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动态平衡的视角,提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使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系统能够得到动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12-0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1]。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每年都在如火如荼地举行,这些都使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也遇到了瓶颈,主要体现在资源更新缓慢、使用率低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系统具有生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呢?本文在教学生态学原理与理论的指导下,从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动态平衡的视角,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生态化建设,以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教学资源陈旧,更新缓慢。我们在网上搜索教学资源时经常会发现,大多数资源已经过时,失去了使用价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精品课程资源。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有部分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无法链接到课程网站,有些课程网站打开后,还是申报时的资源,从未更新过,更谈不上课程网站的维护了。一些老师认为精品课程申报成功,通过验收就万事大吉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信息产生,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资源,那些陈旧的教学资源就会被淘汰。

2.各种资源泛滥,资源系统失衡。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我们可以随时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自己的学习要求,但是从海量的教学资源中找到有用的资源并非易事。我们经常会面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找不到有效资源或不能及时找到有效资源的困境。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各类资源的制作者,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自成体系开发教学资源平台,导致了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各种资源泛滥,检索使用非常不方便,教学资源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整个资源系统失衡。

3.教学资源的服务对象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既要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资源库的服务对象不仅是教师,更应该是学生。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但是,目前很多的教学资源库系统以教师为服务主体,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资源库,从而给学生利用资源带来了不便,也制约了资源库的发展。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率先提出“生态学”一词,并将其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提出了“教学生态学”的概念。我国学者吴鼎福和诸文蔚合著有一本《教育生态学》的书籍,在书中对教育生态学下了定义,即“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3]。”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生态系统就是以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环境、资源、人为核心,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信息资源、资源主体等各种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教育生态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

1.生态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一些硬件设备,如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网络交换机等。社会环境是指资源创建、开发、管理、应用、反馈、评价等各种活动所依靠的社会因素。规范环境主要是指保障各种资源建设的规章制度,包括资源管理、建设标准、师资培训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环境的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中的客观性要素,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要素,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课件等。这些要素内部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各要素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3.资源主体。资源主体主要是指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它是生态系统中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在自然生态系统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中,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下页)所示。

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中,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可以扮演多种角色,既可以是资源的生产者,又可以是消费者,同时也可以是分解者。

4.生态平衡。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生态平衡是指教学资源库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使用者、管理者和教学资源平台之间的资源输入、输出保持动态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果资源更新不及时、管理不到位、检索不方便等都会造成系统失衡。

四、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建设对策

1.构建动态循环的资源系统,及时更新资源库。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保持生命力的核心在于资源的不断更新,优胜劣汰,像自然生态一样不断地在有机体间产生多方向的信息能量流动,通过这种流动使有价值的资源处于有效利用状态,无价值的资源自然淘汰,释放更多的空间存储新的资源。生态化的教学资源就具有自我生长、自我更新的功能,要实现这个功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构造交互式的资源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集投影展示、白板书写、屏幕捕获、视频记录等功能于一体,可以构造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它不仅带给学生良好的视觉感受,也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生本理念。交互式电子白板最重要的功能是它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重要的课堂教学过程资源都被流失了,如课堂提问、学生发言、课堂讨论、老师点评等。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但可以保存即时书写的文字、图形、批注等信息,还具有录制课堂教学实况的功能,从而生成丰富的再生资源。这些资源作为教学案例材料经过整理,上传到资源系统中,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动态循环资源系统。

其次,创设激励机制。教师和学生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和创建者,他们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资源系统的活跃性。因此,创设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是保持资源系统生态化的关键要素之一。激励机制的设计可以采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模式。在虚拟环境中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上传或评价有效的资源给予适当的奖励,具体体现为网络级别、财富值等,其目的是增强学习的成就感。“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资源系统就是这种机制的成功案例。现实环境中的激励机制,可以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使用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对于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参与资源的开发等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评定学习成绩时给予奖励。通过虚拟与现实的双重激励,提高了师生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才能活跃起来,上面的资源才能快速更新,实现了资源系统的动态循环。

2.加强资源平台的管理,保持系统平衡。分解者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分解者,地球上将到处是动植物的遗骸,而养分也无法排出,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就遭到了破坏。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教学资源的管理者,主要指参与制定政策、标准、规范和进行评估的中介机构与组织,起的是调节功能[4]。由此可见,加强教学资源库管理,能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平衡发展。

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个有价值的资源系统需要许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由此产生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目前可以依据的标准有《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按照相同标准开发建设的资源库。一方面有利于资源的扩展和再生,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换共享,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使用户快速、轻松地搜索到有用的资源。如果开发出来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那么资源开发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补充,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衡。

资源库的有效管理是保持资源系统平衡的另一重要途径。根据生态学原理中的适度原则,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规模应该限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资源数量过多,学习者对资源的筛选的时间就会较多;资源数量过少,会造成资源的匮乏。把知识管理应用于资源库的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量巨大的资源进行快速、有序的组织、优化、整合。

3.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其成为资源使用的主体。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关键物种”,其角色应该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系统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使用者,以下载资源为主,而不能上传或评价资源,是纯粹的消费者。在生态化教学资源系统中,学生应该参与到资源库系统的建设中来,其作用除了查看与下载资源外,还可以上传更好的资源。学生上传的资源通过管理员审核后,替换原来的资源,并且对某个资源做出评价。这样学生就从下载资源的消费者转变成了上传资源的生产者。只有当学生既是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资源的生产者,成为资源使用的主体时,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决定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中主体地位的关键因素。

从我校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来看,虽然很多学生会使用电脑,但信息素养不高,无法快速简便地通过计算机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入手,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渗透,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例如,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明确说明学习目标和计划,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和“怎么学”。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至关重要,而网络交流是重要途径。如电子邮箱、在线学习平台、博客、微博、微信、QQ等。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既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五、结语

总之,要使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具有生命力,健康、平衡、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开发者必须及时更新资源向系统输入能量、资源的使用者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有效评价,资源的管理者不断维护系统,使教学资源平台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1-08-30.

http://www.gov.cn.

[2]E·P·奥德姆.生态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

[3]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

[4]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19-24.

作者简介:冯美仙(1972-),女,江苏宜兴人,副教授。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重要的课堂教学过程资源都被流失了,如课堂提问、学生发言、课堂讨论、老师点评等。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但可以保存即时书写的文字、图形、批注等信息,还具有录制课堂教学实况的功能,从而生成丰富的再生资源。这些资源作为教学案例材料经过整理,上传到资源系统中,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动态循环资源系统。

其次,创设激励机制。教师和学生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和创建者,他们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资源系统的活跃性。因此,创设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是保持资源系统生态化的关键要素之一。激励机制的设计可以采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模式。在虚拟环境中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上传或评价有效的资源给予适当的奖励,具体体现为网络级别、财富值等,其目的是增强学习的成就感。“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资源系统就是这种机制的成功案例。现实环境中的激励机制,可以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使用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对于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参与资源的开发等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评定学习成绩时给予奖励。通过虚拟与现实的双重激励,提高了师生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才能活跃起来,上面的资源才能快速更新,实现了资源系统的动态循环。

2.加强资源平台的管理,保持系统平衡。分解者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分解者,地球上将到处是动植物的遗骸,而养分也无法排出,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就遭到了破坏。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教学资源的管理者,主要指参与制定政策、标准、规范和进行评估的中介机构与组织,起的是调节功能[4]。由此可见,加强教学资源库管理,能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平衡发展。

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个有价值的资源系统需要许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由此产生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目前可以依据的标准有《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按照相同标准开发建设的资源库。一方面有利于资源的扩展和再生,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换共享,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使用户快速、轻松地搜索到有用的资源。如果开发出来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那么资源开发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补充,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衡。

资源库的有效管理是保持资源系统平衡的另一重要途径。根据生态学原理中的适度原则,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规模应该限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资源数量过多,学习者对资源的筛选的时间就会较多;资源数量过少,会造成资源的匮乏。把知识管理应用于资源库的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量巨大的资源进行快速、有序的组织、优化、整合。

3.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其成为资源使用的主体。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关键物种”,其角色应该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系统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使用者,以下载资源为主,而不能上传或评价资源,是纯粹的消费者。在生态化教学资源系统中,学生应该参与到资源库系统的建设中来,其作用除了查看与下载资源外,还可以上传更好的资源。学生上传的资源通过管理员审核后,替换原来的资源,并且对某个资源做出评价。这样学生就从下载资源的消费者转变成了上传资源的生产者。只有当学生既是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资源的生产者,成为资源使用的主体时,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决定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中主体地位的关键因素。

从我校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来看,虽然很多学生会使用电脑,但信息素养不高,无法快速简便地通过计算机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入手,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渗透,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例如,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明确说明学习目标和计划,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和“怎么学”。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至关重要,而网络交流是重要途径。如电子邮箱、在线学习平台、博客、微博、微信、QQ等。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既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五、结语

总之,要使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具有生命力,健康、平衡、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开发者必须及时更新资源向系统输入能量、资源的使用者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有效评价,资源的管理者不断维护系统,使教学资源平台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1-08-30.

http://www.gov.cn.

[2]E·P·奥德姆.生态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

[3]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

[4]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19-24.

作者简介:冯美仙(1972-),女,江苏宜兴人,副教授。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重要的课堂教学过程资源都被流失了,如课堂提问、学生发言、课堂讨论、老师点评等。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但可以保存即时书写的文字、图形、批注等信息,还具有录制课堂教学实况的功能,从而生成丰富的再生资源。这些资源作为教学案例材料经过整理,上传到资源系统中,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动态循环资源系统。

其次,创设激励机制。教师和学生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和创建者,他们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资源系统的活跃性。因此,创设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是保持资源系统生态化的关键要素之一。激励机制的设计可以采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模式。在虚拟环境中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上传或评价有效的资源给予适当的奖励,具体体现为网络级别、财富值等,其目的是增强学习的成就感。“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资源系统就是这种机制的成功案例。现实环境中的激励机制,可以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使用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对于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参与资源的开发等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评定学习成绩时给予奖励。通过虚拟与现实的双重激励,提高了师生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才能活跃起来,上面的资源才能快速更新,实现了资源系统的动态循环。

2.加强资源平台的管理,保持系统平衡。分解者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分解者,地球上将到处是动植物的遗骸,而养分也无法排出,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就遭到了破坏。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教学资源的管理者,主要指参与制定政策、标准、规范和进行评估的中介机构与组织,起的是调节功能[4]。由此可见,加强教学资源库管理,能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平衡发展。

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个有价值的资源系统需要许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由此产生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目前可以依据的标准有《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按照相同标准开发建设的资源库。一方面有利于资源的扩展和再生,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换共享,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使用户快速、轻松地搜索到有用的资源。如果开发出来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那么资源开发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补充,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衡。

资源库的有效管理是保持资源系统平衡的另一重要途径。根据生态学原理中的适度原则,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规模应该限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资源数量过多,学习者对资源的筛选的时间就会较多;资源数量过少,会造成资源的匮乏。把知识管理应用于资源库的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量巨大的资源进行快速、有序的组织、优化、整合。

3.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其成为资源使用的主体。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关键物种”,其角色应该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系统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使用者,以下载资源为主,而不能上传或评价资源,是纯粹的消费者。在生态化教学资源系统中,学生应该参与到资源库系统的建设中来,其作用除了查看与下载资源外,还可以上传更好的资源。学生上传的资源通过管理员审核后,替换原来的资源,并且对某个资源做出评价。这样学生就从下载资源的消费者转变成了上传资源的生产者。只有当学生既是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资源的生产者,成为资源使用的主体时,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决定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中主体地位的关键因素。

从我校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来看,虽然很多学生会使用电脑,但信息素养不高,无法快速简便地通过计算机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入手,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渗透,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例如,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明确说明学习目标和计划,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和“怎么学”。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至关重要,而网络交流是重要途径。如电子邮箱、在线学习平台、博客、微博、微信、QQ等。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既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五、结语

总之,要使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具有生命力,健康、平衡、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开发者必须及时更新资源向系统输入能量、资源的使用者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有效评价,资源的管理者不断维护系统,使教学资源平台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1-08-30.

http://www.gov.cn.

[2]E·P·奥德姆.生态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

[3]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

[4]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19-24.

作者简介:冯美仙(1972-),女,江苏宜兴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基于ArcEngine二次开发的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评估及动态预警系统的设计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科技风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浅析我国供电企业服务营销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