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2020-07-06周勇

考试与评价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周勇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与巩固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以学生数学认知实际为基础,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优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体味快乐、感受成功,以积极的学习状态、主动的学习意识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实现数学教学效能巩固与学生学习潜能激活的互促并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  培养

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期间,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引领,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努力。对此,教师应该以课堂为载体,以教学为根本,以知识为基础,在切实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严谨的数学意识,灵活高效的思维能力。

一、以问题情境为导向,推动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高效的问题情境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依托教材,立足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经验积累,以合适的方式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这种情境最好为学生所熟悉和了解,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利于启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导入,可以以实验的方式导入等。但是不管选择何种方式,一定要坚决秉承真实性的原则、发展性的原则、合理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探究动机的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只是,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的经验水平,要备好教材,在合适的时机创设合理的情境,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二、以生活实际为基础,调动学生探究意识的塑造

俗话说,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浓缩与体现。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很容易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从而为探究学习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良好素材,使其与相关知识发生联系,进而为学生探究动机的诱发提供条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例如,在初中一年级数学“三角函数”知识教学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内容,加之“三角函数”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理解时本身就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其与身边的生活发生联系,抽象的问题就会得以具体化,也更加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对于技能的获取。为此,笔者建议教师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引入对于教学楼高度的测量,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探究问题。学生们每天都会进入教学楼上课,那么究竟所在的这座教学度有多高呢?这是一个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探究案例,教师可以针对班级的人数,进行合理分组,就测量的方案进行设计,可以进行实地测量,可以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可以提出设计的猜想,制定方案进行验证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与分析。这样的教学设计利于学生探究动机的诱发,学生很容易产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从而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数学中的很多规律和现象本身就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将数学案例与实际生活相连,从而以学生最为了解和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展开探究,最终达成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当情境的创设和实际生活发生了联系之后,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更加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但是要注意的是,生活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要能够真正服务于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以学生现状为辅助,打破学习思维定势的禁锢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生如何能够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层面,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最为典型的体现就是也许一道题目,有几种解题的思路,但是教师为了讲解更多的知识点,往往针对其中一种常见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思维的定式,从而影响到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此,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对于学生可能由于思维定式导致的错误思维制定预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導与纠正。

例如,在初中教材“二次函数”教学前,教师应该清楚,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二次函数,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二次函数形象更加完美,主要是针对整条抛物线而言的;等到进入初中以后的二次函数就成为一种局部的形象,也就是说通过是在某一个区间内进行定义的。那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首先引导学生建立关于二次函数的局部形象,打破初中阶段所形成的“完美形象”的思维定式。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针对性,能够对学生产生强烈心灵震撼的数学试题。题目设计如下:假设方程4x2-4mx+m+2=0的两个实根分别是x和y,试求x2+y2有最小值的时候,m的值是多少,尝试求出这个最小值。当学生刚一接触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马上就会联想到韦达定理,然后展开计算,结果计算出来的结果竟然是x2+y2=-17/16,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结果一定是会≥0的。这个时候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就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慢慢树立关于二次函数的局部形象,抛出问题,如果m的值是1/4,请问方程根的情况如何,显然就不会有实根的存在,这样就找到了错误的根源,即m并非可以取任意实数,必须保证所取值能够满足一个条件方程必须有实根,再继续深化引导,学生画出图像,呈现二次函数的局部形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直接制造了认知的冲突,利于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势,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与突破。

四、总结

总之,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关乎其今后数学素养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关乎其长期教学效能的巩固。因此,教师应该切实立足初中数学教学实际与知识特点,让学生在深刻体味,不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进而为其数学综合能力提升而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龚美玉.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38-139.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