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与临床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2020-07-06张楠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诊断效果临床分析宫颈癌

张楠

【摘 要】 目的:探讨研究MRI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与临床分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5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宫颈癌患者进行MRI检查,比较MRI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效果和术后病理结果及灵敏度。结果: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组织ADC和e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术前的MRI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高度吻合,并且以术后的病理学为金标准,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用于宫颈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显著,分析和诊断的准确性高,为宫颈癌患者在临床上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MRI;宫颈癌;诊断效果;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WHR201908047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引起宫颈癌的因素有生活习惯差、长期吸烟及长期服用避孕药等[1]。发病症状早期伴有阴道出血、阴道流液,无臭味,中后期由于癌细胞侵占盆腔组织从而压迫膀胱及直肠,所以出现阴道大量出血、便秘、尿频尿急、下腹痛等症状,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上对于宫颈癌的检查方法多以MRI为主,具有辐射小、准确度高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宫颈癌检查中[3]。因此,本文作者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研究MRI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与临床分析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5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宫颈癌患者进行MRI检查,比较MRI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效果和术后病理结果及灵敏度。患者年龄35~46岁,平均(38.25±8.53)岁;宫颈癌病理分期分别为:Ⅰ期12例,ⅡA期13例,ⅡB期6例,Ⅲ~Ⅳ期21例。

1.2 納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宫颈癌患者临床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4];2)能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有关治疗护理工作。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或病历资料不全者;2)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患者术前采用GE 1.5T超导型磁共振进行检查,患者检查前禁食6h,适量饮水充盈膀胱,采用仰卧位或者坐位,进行常规扫描。设定参数为TR=190ms,TE=4.2ms。FRFSE序列中,T2加权抑脂中TR=6667ms,TE=92ms,矢状面FRFSE序列中,T2加权抑脂中TR=6000ms,TE=85ms,冠状面中FSPGR T1加权TR=105ms,TE=4.2ms,设置层厚4.0mm,层间距1.0mm,视野34.0cm,矩阵320×224。

1.4 观察指标

1)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组织ADC和eADC值比较。主要有Ⅰ期、ⅡA期、ⅡB期、Ⅲ~Ⅳ期。2)宫颈癌术前MRI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组织ADC和eADC值比较

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组织ADC和e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宫颈癌术前MRI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宫颈癌患者术前的MRI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高度吻合,并且以术后的病理学为金标准,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医疗器械技术的提高,早期宫颈癌的检出率也在增高,宫颈癌作为妇科中常见的疾病,多发病于30~38岁女性,并且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6]。MRI是具有高软组织分辨力的影像检查手段,该手段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显示具体的发生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周围的情况,从而提升该技术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ADC是MRI检查中常用的定量参数,通过对于ADC的分析,可判定病灶的类型。eADC在诊断和病理分析中,和ADC具有同样的作用,都可以直接反应肿瘤细胞组织的指标[7]。MRI的检查技术可使医生的视野开阔,可以对病灶区进行直观的观察,对病变的淋巴细胞作出及时的诊断,从而给予患者准确的治疗依据[8]。本研究中,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组织ADC和e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病程也比较缓慢,从而导致患者耽误治疗,如果病灶并不严重,去医院做X线检查的话,误诊率就会非常高,不但费时间费精力,甚至还会给患者的病情带来不良影响。而MRI(磁共振成像)虽然同为检查宫颈癌的方法,但这种检查方法却能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多方位的检查。本研究中,宫颈癌患者术前的MRI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高度吻合,并且以术后的病理学为金标准,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MRI用于宫颈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显著,分析和诊断的准确性高,为宫颈癌患者在临床上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 武霞,朱振凤,王维青,等.多模态MRI检查对宫颈癌诊断与放疗疗效评价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03):201-206.

[2] 李志森,张继斌,许建铭,等.3.0T DCE-MRI定量参数对宫颈癌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分期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34(04):609-612.

[3] 田兆荣,郭玉林,蔡磊,等.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02):138-140.

[4] 张洁,王艳萍,林瑞贞,等.多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08):1150-1155.

[5] 高义军,李娜,刘春兰,等.MRI与经阴道彩超在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01):91-94.

[6] 刘凤海,李国策,刘世凯,等.3.0 T高分辨力MRI对Ⅱ期宫颈癌精确分期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01):85-89.

[7] 董雪,罗娅红.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7,32(04):321-324.

[8] 程允,朱颍.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11):1642-1646.

猜你喜欢

诊断效果临床分析宫颈癌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22例近期疗效分析
VEGF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