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020-07-06刘希君
刘希君
摘 要:当前中学生压力不断增大,有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等等。由于压力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产生,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初中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对他们的正常生活都有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应该多多注意初中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保证学生们的健康心理。本文以此为探究内容,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心理学 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是学业转向繁忙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智开始成熟,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事物,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的心理变化是很敏感的。而家长、教师看到了当前的社会压力,所以将孩子从小培养成才的心情十分强烈,但是这样无形之中容易给初中生们造成负担,往往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没办法与教师或家长好好沟通。因此,教师应该多注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心理学科学、及时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1]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
当前的初中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中考中考出一个好成绩、升入一个好高中,最后在高考中大放异彩。这样以成绩为标尺的状况已经屡见不爽。在这种思想下,学校将初中生们的大部分非统考科目课程全部压缩用来学习统考科,非考试科目遭到挤压。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大部分学校是不会拿出时间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而且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多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这门课。因此,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2]
2.教师能力不够专业
心理健康疏导可以是班主任或者是其他老师来进行,但是这不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不强,正相反,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学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质以及优秀的理论知识,并且从事过相关训练。尽管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就实际从教人员来看,很多往往是杂拼的教师,并不具备专业水平。也就是说,在不懂心理辅导策略和技巧的情况下,效果往往不明显。很多地区为此开展了心理教师培训班,但是由于教师们的不重视,再加上人数限制等次要因素,导致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3.教育的模式化
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教师大多在课程设计上照本宣科,没有对学生们的具体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无序化十分严重。不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化还表现在:很多教师名义上是开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但是往往草草讲几句就将时间划为自习或是统考科授课;虽然很多班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大多是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到个体,教师只是将可能的情况告诫学生,但是没有对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导致学生们只能自己胡乱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题,毕竟初中生思维能力有限,很容易自己走入误区,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3]
二、从心理学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提高心理学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其实践能力
上面提到,师资力量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要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慎重对待,采用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授课。对于心理教师,教师还可以采用统一培训的方式,让他们达到既能提高初中生对自身的认知了解,使他们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帮助;又能进行合理的团体和个人辅导,在两种维度下自由切换的能力。当然,非本节课目的老师也可以进行培训,防止有学生找其倾诉时不能给出正确的建议,要及时疏导,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心理学教师还应该具备实践能力。教师要实际地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做出及时疏导,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教师要多与学生们交流,要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观察他们,深入了解学生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应该敞开心扉,争取达到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加方便地看到学生们内心的问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接受心理学的知识。
2.更新对学生的教育观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虽然教育部号召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和错误认知下,开展过程并不顺利。很多学校认为,只要抓好应试教育下的初中生成绩发展,管理好学生的纪律和升学率就好,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根本不在学校负责的范围内,而且教师与学校也没有专业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但是,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们大多数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其根源就是学校过分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天性发展的结果。要想让孩子将更多的精力与能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就要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他们精神上的痛苦,而后调动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让他们健康地发展。因此,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3.号召家长的共同参与,给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对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生们的自我调节和教师的关心辅导之外,家长还应该负担起更多的责任。因为,对于学生来讲,对他们最亲密的人不是教师,而是家长。如果能对家长敞开心扉,家长也对孩子表示理解的话,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大有裨益。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们的心理影响大多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导致他们无法及时察觉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二是由于社会舆论的导向对家长的影响,家长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直接导致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因此,教师应该号召家长共同参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关注孩子们平时关注的内容,防止他们做一些偏激、消极的举动,要对孩子们的最近的生活状态加以了解,正视他们交流与沟通的欲望。教师也可以召开一个家长会,将自己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教给家长,一同关注孩子,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总而言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得到教师与学校的重视,教师在关注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及早发现问题,然后让专业的教师解决,给学生们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全方面地让学生们健康地成长,推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刘霞.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6).
[2]谭志红.从心理学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J].新课程(中学版),2015,(12):31.
[3]王来成.概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4,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