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0-07-06范红梅毛庆杰宗建华王建山王翔宇

大医生 2020年1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范红梅 毛庆杰 宗建华 王建山 王翔宇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如皋 226500)

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发生的化脓性慢性炎症,常伴有鼻息肉,主要表现流涕、鼻塞、头痛、嗅觉功能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等,且具有反复性和持久性的特点[1]。当前药物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根治,复发率较高,而传统手术方法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2]。本研究收集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慢性鼻窦炎患者100例,分别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及传统手术,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4 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38.2±4.7)岁;病程8个月~12 年,平均病程(6.2±1.5)年;单侧鼻窦病变20例,双侧32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9.4±4.2)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5.8±1.3)年;单侧鼻窦病变18例,双侧3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 对照组采取的手术方案

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气管插管,并进行全身麻醉。之后依次切除中鼻甲后部、蝶筛前壁、后组筛窦和额窦口等部位,并切除上额窦的自然口,手术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反复冲洗,然后用明胶海绵和凡士林纱条填塞患者鼻腔,以用于止血。

(2) 观察组采取的手术方案

采用表面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然后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首先使用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黏膜,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手术切除鼻息肉,然后根据术前CT检查情况选择性切除筛窦气房,再做一弧形切口至鼻腔钩突前下缘,剥离后对钩突进行手术切除,开放病变窦口,清除病变组织。对于存在干酪样上颌窦炎或息肉的患者,扩大上颌窦的自然开口,蝶窦存在病变的患者需切除中鼻甲的后1/3以便暴露蝶筛隐窝。术后使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术后2组患者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2~3 d,随后观察患者的鼻腔情况。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各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则为治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内镜检查发现鼻窦黏膜出存在水肿或有肉芽组织,且存在少量脓性分泌物则为显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且鼻窦黏膜出现严重水肿或有肉芽组织,且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则为无效。(2)术前及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和疼痛程度比较,生存质量的评价采用鼻腔鼻窦结内测试-20(SNOT-20)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从浊涕、窘迫感、注意力下降、夜间易醒等20个条目进行打分,每项从无困扰、轻、中、重依次计为0~3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差;而疼痛程度评价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对应的直线上画圈,0表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表示剧痛。(3)术后并发症比较。(4)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分析。选择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病程、药物治疗、是否伴有鼻息肉、使用激素、依从性、多发病变等作为预后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2组患者生存质量和疼痛程度比较

2组患者术前的SNOT-20评分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的SNOT-20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较术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SNOT-20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降低较对照组多(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影响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

伴有鼻息肉、治疗依从性和多发病变为影响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2 2组患者生存质量和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2 2组患者生存质量和疼痛程度比较(±s,分)

注:*表示与手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SNOT-20评分 疼痛程度评分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观察组 52 22.76±5.32 7.25±2.13* 6.17±1.17 1.31±0.18*对照组 48 22.93±5.36 10.21±2.21* 6.26±1.21 1.73±0.27*t 0.159 6.819 0.378 9.217 P 0.874 0.000 0.706 0.000

表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表4 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会增加患者嗅觉障碍的发生率,而嗅觉功能的损伤又可引起炎症反应,造成鼻腔黏膜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3]。过去一直认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是导致慢性鼻窦炎的根本原因,这种治疗以解除阻塞为出发点,但个体疗效差异较大[4]。近年来鼻内镜被广泛用于慢性鼻窦炎的治疗,鼻内镜的使用使手术时的视野更加清楚,病变组织的清除更加彻底,且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得本病的治疗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5]。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SNOT-20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降低较对照组多(P<0.05),说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考虑原因跟以下有关[6]:①利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内镜,为治疗提供有效信息,同时还可在直视下彻底切除鼻息肉,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方便、视野清晰等优点。②无痛,从而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及恐惧心理。③受内外因素的干扰较少,操作始终在视野清晰的状态下进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能减少手术时间。④还可矫正或预防鼻中隔偏曲、鼻腔黏连等并发症。

相关研究发现[7],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选择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病程、药物治疗、是否伴有鼻息肉、使用激素、依从性、多发病变等作为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还发现,伴有鼻息肉、治疗依从性和多发病变为影响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其中伴有鼻息肉、治疗依从性和多发病变对本病发生的风险比分别为5.63倍、2.84倍和7.54倍。主要是由于若鼻窦炎患者合并鼻息肉,则其机体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显著升高,而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对其预后会产生较大影响,且成为影响术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8]。而治疗依从性对术后预后的影响主要与患者对本病的重视程度、生存质量等有关,是一个复杂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伴有鼻息肉、治疗依从性和多发病变为影响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鼻腔需要冲洗吗?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