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G-rhG-CS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7-06王红哲皮金萍戢少祎毛爱芹

大医生 2020年1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淋巴瘤粒细胞

王红哲 皮金萍 戢少祎 毛爱芹 王 婷

(1.海南省博鳌恒大国际医院,海南琼海 571437;2.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北京 100122)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随疾病发展还会向其它部位发生转移[1]。多数淋巴瘤患者均接受过化疗,而化疗的毒副作用会给机体带来一定损害,长期化疗可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2-3],导致骨髓功能下降。其中,中性粒细胞(NE)减少作为化疗的常见毒副反应,可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4],给患者后续化疗工作及远期预后带来消极影响。约50%以上的淋巴瘤化疗患者易出现骨髓抑制,病情较重者可危及生命[5]。本研究主要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淋巴瘤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化疗期间合理预防NE减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海南省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淋巴瘤化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男性 22例,女性 18例,年龄31~ 60岁,平均年龄(42.85±5.37) 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2~59岁,平均年龄(43.12±5.45)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检查或病理结果确诊为Ⅰ、Ⅱ期淋巴瘤;无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依从性良好。

(2)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全身性心血管疾病;存在精神障碍;有药物过敏史;依从性差或无法配合治疗。

1.3 治疗方法

(1)给予对照组患者rhG-CSF(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80029)皮下注射,1次/d,直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

(2)给予观察组患者PEG-rhG-CSF(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50013)皮下注射,1次/周,每次100μg/kg。

1.4 观察指标

(1)记录2组患者CIN发生率、FN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比较2组近期疗效。

(2)患者保持空腹状态,抽取其肘静脉血2 mL,选用迈瑞BC-531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组治疗前1 d、治疗后3 d、7 d、10 d的NE水平。

(3)外周血 ANC<2.0×109/L表示 CIN,<0.5×109/L表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记录2组患者ANC<2.0×109/L、ANC<0.5×109/L时的持续时间。

(4)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骨痛、发热、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描述,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描述,2组各时刻NE、不同ANC持续时间等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2组FN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1。

2.2 2组患者NE动态变化比较

治疗前1 d、治疗后3 d,2组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10 d,观察组NE明显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例(%)]

2.3 2组患者不同ANC持续时间比较

2组ANC<2.0×109/L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NC<0.5×109/L持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同ANC持续时间比较(±s,d)

表3 2组患者不同ANC持续时间比较(±s,d)

观察组 40 3.28±1.05 1.25±0.29对照组 40 3.72±1.17 3.82±0.75 t 1.770 3.380 P 0.081 0.001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P < 0.05),见表 4。

3 讨论

药物作用及骨髓损伤均是造成NE减少的重要原因,长期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因服用抗肿瘤、抗生素等药物,加上放射线等影响[6],易出现骨髓抑制、免疫力衰退等情况。NE减少作为淋巴瘤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多伴有低热、乏力、体力减退等症状[7],可增加感染风险,亦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若并发CIN及FN,还需接受抗生素治疗,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患者的恢复进程。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干扰素治疗的前提下预防或扭转NE减少是全体医护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陈健雯[8]等表示,PEG-rhG-CS用于肿瘤患者接受抗癌药物治疗后发生FN时,可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

表2 2组患者NE动态变化比较(±s,×109/L)

表2 2组患者NE动态变化比较(±s,×109/L)

组别 n 治疗前1 d 治疗后3 d 治疗后7 d 治疗后10 d观察组 40 1.12±0.05 3.45±1.21 7.23±2.15 15.84±5.23对照组 40 1.11±0.03 3.28±1.07 3.54±1.26 9.72±3.14 t 1.085 0.666 9.365 6.345 P 0.281 0.508 0.000 0.000

表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本研究结论显示,观察组CIN发生率、FN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均较对照组低,说明PEG-rhG-CS近期疗效优于rhG-CSF,国外研究表明[9-10],常规rhG-CSF半衰期短,仅为3~4 h,且需每日给药,PEG-rhG-CSF作为长效rhG-CSF,其半衰期为46~62 h,在机体内作用时间较长,可以在保证顺利治疗的同时,达到增加NE的理想目标;治疗后7 d、10 d,观察组NE明显较对照组多,PEG- rhG- CSF的作用机制是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造血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作用于造血细胞,刺激增殖,分化、定型与成熟细胞功能活化,从而增加NE数量[11]。与rhG-CSF相比,PEG-rhG-CSF还能降低血浆清除率,延长半衰期。观察组ANC<0.5×109/L持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池泽锋[12]认为,PEG-rhG-CSF可有效预防化疗后ANC减少,其血药浓度稳定,可促进NE增殖,明显缩短临床改善NE减少所需时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考虑rhG-CSF副作用较大,且需每日注射1次,患者易出现骨痛、发热等不良反应,而PEG-rhG-CSF每周注射一次,避免重复给药,有效改善患者骨髓抑制,从而减轻其身体负担,与姚达娜[13]、江宇峰等[14]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PEG-rhG-CSF用于治疗淋巴瘤化疗患者安全有效,有利于预防化疗期间NE减少,减轻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淋巴瘤粒细胞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