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程“教”与“学”的转变
2020-07-04王祖参
王祖参
【摘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学科出现了新气象:教学效率得以提升;学生兴致得以激发;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环境得以优化等,尤其是师生地位的转变,给教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力。基于此,本文以高中美术课程为例,探究实现“教”与“学”转变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高中美术课程 新课改背景 “教”与“学”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43-01
过去教师高高在上,“控制”甚至“支配”学生,让学生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提,有意见不敢讲,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性格受到压抑,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教师关系疏远。新课改的提出改变了这一现状,它提升了学生的地位,看重学生潜能,要求教师让出课堂“支配权”,为学生自由发展、愉快成長创造机会与环境。基于此,笔者在研读新课程指导纲要,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条看法,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一、教师学会放权,以学定教
很多教师习惯于掌控课堂,期待学生的进步,一旦学生没有达标就会批评、指责;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计划和教学目标过难、过高,给学生带来新的困扰;事事担心学生,时时监督学生,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松自己的监管等,上述种种行为不仅没有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还容易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产生新的教学危机。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要尝试放下手中的权力,给学生喘息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呼吸;同时,教师还要学会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优质的服务。
如,在学习《培养审美的眼睛》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展示了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但没有提供讲解,而是要求同学们自己观察、鉴赏这两幅作品的异同之处。没有了教师的引导、讲解,同学们一时间失去了思考的方向,变得茫然无措。见此情景,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打开思路,进行想象。语言上的鼓励给了学生一定的信心,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分钟内,大家或者认真观察或者小声探讨或者低头做笔记,一扫往日沉闷、安静的教学氛围,课堂变得活泼、热闹起来。等到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笔者倾听了大家的想法,了解了大家分析和鉴赏的水平后制定了强化训练活动:提供其他的作品;教授学生鉴赏术语;传授鉴赏技巧等等,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学会了放权,制定了课堂探究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也是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认识到了同学们的不足之处,加强了鉴赏能力的训练。
二、学生习惯自学,有探究欲
学生缺乏学习兴致是高中美术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改善。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教师们倍感困扰。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创造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养成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如,在学习《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一改往日的讲授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多种实践活动:提供鉴赏作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联系实际,探究美术鉴赏的现实意义;预留讨论时间,解答学生的困惑等等。这些活动的主角是学生,笔者只是肩负着引导者、维护着的职责。因为在活动中同学们获得了尊重、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能畅所欲言,学习兴致旺盛。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借助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当然,教师也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只是与过去相比,多了一份信任、少了一份担忧,值得教师们学习借鉴。
三、减少教学功利,注重素养
美术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急于培养美术人才;看重教学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这些现象凸显美术学科的功利性。其实,教育部秉持民主、科学、开放、综合的理念开设了美术学科,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为了回归美术课程的本质,笔者剔除了教育教学中过重的功利性,注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如,在学习《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这一特征,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和看待问题的思维。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展示了《吹笛少年》和《艰苦岁月》这两部美术作品,希望同学们可以从多角度给予多样化的评价。因为思考的角度不同,同学们的评论也有很大的差异,但大家的看法得到了笔者的肯定。之后,笔者为大家提供了批评形式,包括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历史批评、社会学批评和心理学批评等方式,以期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鉴赏角度。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肯定了同学们不同的想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传递了美术教学知识,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育了学生美术素养,回归了美术教学的本质。
综上,新课改背景下,“教”与“学”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退居”二线,将课堂让给学生;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自身潜能得以激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结合高中美术课程提出了实现“教”与“学”转变的具体途径,如上所示,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夏天.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
[2]方一旭.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研究[J].艺术科技,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