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研究
2020-07-04陆志伟吴金凤
陆志伟 吴金凤
【摘 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会出现理解或应用的偏差。而且教师在讲解完这些知识点之后,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和纠错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于是笔者对这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提前进行预警式的教学设计,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测试结果;培养;学生能力
1 初中数学教学中“易错点”提前干预的重要性
许多学生会都犯同样错误的知识点通常叫作知识的“易错点”[1]。对“易错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生的角度,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可能出现的错误,提前预防这些理解和应用上出现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这些“易错点”并完善其解决方案。在备课以及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这些“易错点”的教学作为备课的一部分。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看,这样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成效,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度。
2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易错点”提前干预的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和其他教师的交流,梳理出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易错点”。如下所示。
(1)第21章《二次根式》。学生在学习积的算术平方根和商的算术平方根兩个公式,即和时,对于公式左右两边,的取值范围的不同可能会出现错误。
(2)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①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为,且,b和c可以分别为0,也可以同时为0。学生在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上可能存在偏差。②对于能用因式分解法中的“提取公因式法”求解的一元二次方程,可能会出现方程两边直接约掉公因式,从而出现只得到一个根,丢掉另一个根的情况。③对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和关于的二次三项式的配方两者在思想上的相同点和具体做法上的不同点要特别注意。
(3)第23章《图形的相似》。①图1中,当∥时,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可以推导出四条线段成比例,但是有一些线段或边不能出现在同一个等式中。如用、(对应线段)和、(对应边)列等式时要特别注意。②在位似图形作图时,如遇到两个图形都在位似中心同侧时(如图2),位似比是或,但要注意在作图时OD中含有OA,OE中含有OB,OF中含有OC。
其次,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在“易错点”处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相同的测试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笔者发现,对“易错点”采取干预的措施,能使成绩中好偏上的学生取得较好的结果,成绩的差距在20%左右;对于学困生的效果却几乎没有。由此可见课堂教学需要多管齐下,思想教育必不可少,尤其对学困生的思想教育更要加强。
最后,教师应通过实际教学过程,对前期未提取的“易错点”继续进行梳理和提取,完善和丰富“易错点”的归纳和总结。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习中的难点和“易错点”,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研究,不仅是对“易错点”本身进行研究,即发现易错点—分析易错点—反思易错点—提前干预易错点;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研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探讨哪些“易错点”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哪些“易错点”是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具体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走出困惑,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3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综合效应
笔者认为,“易错点”的提前干预要与课后的辅导和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因为提前干预对于学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所以在课后要加强对包括“易错点”在内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实时监控,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解惑”的重要作用。另外,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易错点”的提前干预起到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所以在课后要加强对学困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其在思想品质和课程学习方面都取得进步。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无论是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对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稳定都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3]。
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审视和决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合理组织驾驭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强调机械训练的情况,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进行预判,提前干预,尽量避免给学生后续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许义.关于初中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3(5).
[2]熊国琼.新课程·中学[J].2014(8).
[3]吴润进.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J].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