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时政新闻焕发新活力

2020-07-04谢凤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媒体融合

谢凤

摘要:时政新闻是地方党报的“重头戏”。地方党报要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必须增强时政新闻的吸引力。借助媒体融合的东风,要在充分挖掘时政新闻的权威价值、创新报道方式、善用百姓视角、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下功夫,让时政新闻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关键词:时政新闻;媒体融合;新活力

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级媒体应积极改进新闻报道方式,尤其是在时政新闻方面,对领导活动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改进。但不少时政新闻仍然存在可读性不强、“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呆板等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形式单一。时政新闻多以领导调研、会议报道形式呈现,形式程式化。二是角度不新。时政报道政策性强,没有找好切入点,容易生硬说教,缺乏可读性和生动性。三是思维僵化。记者在报道的时候,习惯按照固有的思维和时政新闻传统的模式采写,缺乏创新意识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对一些百姓关切的新闻事实一笔带过,让百姓关注的新闻点隐藏其中。以上原因导致了时政新闻干涩、老套、流于形式。

实际上,时政新闻承载着大量的政策信息和有价值的新闻内容,既具权威性,又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让时政新闻活起来,既是融媒体时代传播好声音的客观需要,也是媒体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一是标题亮起来。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读题时代,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吸引读者就必须在改进新闻标题上下功夫。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可采用多行标题,让人一看就能明白记者要交代的新闻事件。需要注意的是,制作标题要仔细推敲、精心打磨,还要正确使用引题、主题和副题。比如《人民日报》文章标题《嫦娥四号飞行约40万公里后,用时约690秒平稳着陆(肩) 翩然落月背 再赴广寒约(主)》,既交代清楚了新闻事实,又兼具文学性,不失为好标题的典范。此外,做亮标题要避免标题党,避免过分夸张、言过其实、文不对题。

二是形式活起来。现场新闻以其独有的现场感、生动性、画面性吸引读者眼球,打动观众。在时政新闻中,各基层媒体可作一些形式上的探索,比如采用现场新闻、纪实等形式将生动形象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巧妙地融入其中,使时政新闻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此外,还可采用配发消息、配制表格、配发评论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把一则时政新闻事件所含的重点新闻内容及相关新闻呈现给读者,给读者带来一目了然、全面详尽的深度阅读体验。

三是内容实起来。融媒体时代仍然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一则时政报道可能涉及的新闻内容较多,如果面面俱到就会显得重点不突出,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当个有心人,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进行合理取舍,转换视角、关注细节,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点进行重点宣传和传播,向读者传播最重要的新闻信息。在写作过程中,还要避免照搬照抄,多一些“干货”,少一些空话、套话,做到真实准确、简洁精炼。

四是新媒体用起来。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是时政新闻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在新媒体平台快速推送。一则好的时政新闻,搭上新媒体的快车,在第一时间送达观众眼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增强其时效性。其次,要做好“融合”文章,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融为一体的形式呈现,甚至还可采用H5、VLOG等新颖形式,让读者眼前一亮。当然,融合并不是簡单地堆砌和组合,文字、图片、视频要各有所长,要根据新闻实际精心制作,分配好各自占有的比例,力求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总而言之,新闻发展的趋势对时政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时政新闻记者、制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政新闻记者只有在认真遵循时政新闻报道规律和要求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并熟练掌握运用新媒体技能,让时政新闻更好看、更有味道、更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好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把党的声音、党的政策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媒体融合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可视化传播路径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