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号演变中的历史密码
2020-07-04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这首《中国历史朝代歌》,大概是一些读者对中国历史朝代最朴素的记忆。国号的演变中蕴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国号?
那些随心所欲的国号起源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诸侯联军在牧野和商朝军队展开决战,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朝建立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分封诸侯。诸侯中功劳最大的姜子牙受封于齐,武王最杰出的弟弟周公受封于鲁,另一个弟弟召公被封在燕国……
这件事的历史意义之所以重大,在于它第一次在法统上承认并确定了各诸侯国的国号。在此之前,像“齐”“鲁”“燕”“宋”这些名号,起源十分随心随性。以图腾为名,以姓氏为名,以部族为名,以居地为名,什么样的都有,而且往往互相掺杂。
周朝自己这个“周”字就是很好的例子。“周”字在甲骨文中的形状,是种满庄稼的农田。周部族的始祖后稷,本身就是农耕之神。但这一部族正式以周为名,是在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率领部族移居到岐山以南的周原。而一跃打败了商朝,成为天下诸侯的共主,这个“周”字从此就有了合法性和权威性。从此以后,不管周朝的统治重心几度变化,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这个“周”字就此屹然不动。
而被周朝灭掉的商朝,国号比较公认的来历是图腾。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字在甲骨文里的图像就是一只鸟。这个部族因此以之自命,称自己为商人。
周的始祖后稷和商的始祖契,都是身份显赫的大贵族。楚的来历要草率得多。楚,又称荆楚,本意是荆条。据记载,楚国祖先的生母难产而死,以荆条捆缚下葬,国号“楚”字由此而来。
历史传承的复杂综合体
在长达八百年的时间里,天下皆以周为共主,这就是秩序。秩序抑制动荡,稳定抑制分散。这秩序也许体现在对礼法和承诺的尊重,但它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副效果,就是在传承数百年以后,诸如“齐”“鲁”“秦”“晋”等各大诸侯国已经各自成为足够大的独立个体。
到这个时候,这些诸侯国的国号就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字,而是包含着地域、人文、历史传承的复杂综合体。即使这个字具体代表的部族已被取代,国家已被消灭,这个字的意义仍然在,并且将一直传承下去。
春秋战国以后,这些字被新兴的国家和朝代一次又一次沿用,根源正在这里。今天的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而“燕赵子弟”“惟楚有才”等词语,至今仍时常见到。
所以当秦完成统一,建立帝国,国号定为“秦”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几乎也就在同时,天下出现一个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起兵抗秦,就以“楚”字号召天下,并找到以前楚国王族的后裔——牧羊人熊心,立其为楚怀王,后尊为义帝,项羽自称西楚霸王,牢牢地扣住“楚”字。
然而项羽没想到,他最大的敌人却是一个无名之辈刘邦。以刘邦的身份,不管怎么够,他也够不着这些动辄传承数百年的高贵的国号。他拿下沛县,自立为沛公;打下巴、蜀、汉中,被封为汉王。刘邦称帝以后,他的王朝叫作汉朝,即由此而来。
好在汉朝虽然没什么历史渊源,但足够强大和长久。放眼中国历史,汉朝也是最强大、最有凝聚力的朝代之一。以至于今天我们的汉族,也还是这个“汉”字。
刘邦即位之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潜在影响尚在。除了项羽家族是楚国贵族外,张良是韩国贵族,魏豹、魏咎弟兄是魏国贵族,田儋、田横兄弟是齐国贵族。但西汉王朝绵延两百余年,到了西汉末年,各诸侯国的影响已微乎其微。
这个时候,游戏规则再次变化。以后的王朝国号由来,大致有两个渠道。
第一是继承。比如,刘秀是汉王室的后裔,他打败王莽,重新建立的王朝仍然叫汉朝。同样,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王朝,国号也叫汉。直到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刘渊建立的王朝,起初也叫汉。因为刘渊认为他和汉朝和过亲,有继承汉朝国号的权利。
第二是源于封邑和爵位。比如,曹操被汉朝封为魏王,以后他子孙建立的王朝因此沿袭为魏国。孙权被曹丕封为吴王,以后孙权自立,国号也就是吴。司马昭被魏帝封为晋王,司马炎所建立的王朝因此称为晋朝。
但还有一种就是不按套路。比如,王莽的新朝。所谓“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魏之代汉,晋之代魏,都有一个相当漫长的建立合法性的阶段,即通过先称公再称王的步骤,培养亲信,打击异己。而王莽恰恰忽略了这个步骤。直到失败,王莽也没想清楚,他之前执政的合法性恰恰是剽窃自被他取代的汉朝。
而且,还有比王莽更不按套路来的,这就是东汉末年的袁术。当时汉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诸侯联军讨董的声势之下,袁术还敢自立称帝,而他的国号还叫“仲氏”,虽然可以勉强解释成“上承大舜”,今天看起来,只能觉得他很“二”。
南北朝时期,王朝禅代,国号变迁,如过江之鲫。但大体上仍然延续我们所说的两条规则。刘裕祖籍彭城,春秋时属于宋国,晋室封其为宋王,他建立的王朝即为宋。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隋唐。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魏的随国公,因为“随”字不大吉利,于是改为隋。而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唐国公。
然后,规则再次改变。
一个更不讲理的阶段
一般认为,中国的贵族门阀政治,始于两汉,兴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始衰,在唐末基本消失。這个趋势反映在国号上,就是唐朝以前,王朝的合法性尚可以由禅让和继承取得,以后则更加看重个人功绩。之前所注重的传承,传承所衍生的繁文缛节,已被实力所取代。南北朝虽乱,前后还有160多年。而五代五个朝代纷纭轮转,总共不到60年。这么短的时间里,国号所蕴含的合法性可想而知。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沿用传统国号的大一统王朝。宋太祖赵匡胤号称历代帝王武功第一。他这个“宋”字,源于其曾任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宋州。这也是最后一个以封邑为国号的王朝。
元朝的国号是大元,取自《易经》“大哉干元”。这名字虽然不按套路,然而出自经典,毕竟煌煌正大。一般情况还真不好“克”它。元末义军首领徐寿辉别出蹊径,把自己的国号定为“天完”,两个字各压“大元”一头,思路十分清奇。
明朝国号大明,清朝国号大清。这两个国号和大元加起来,又引发出一个关键问题。因为按惯例,我们把这三个朝代分别称为元、明和清,而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大元、大明和大清才是它们的正式国号,大字不能省。
但说到底,任何一个王朝想要长久,还是要解决为什么人建立、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