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2020-07-04张亚捷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渗透策略初中语文

张亚捷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积累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钻研课本,在初中语文教学課堂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一、家国情怀的历史传承和现实意义

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今天制度化儒家已经不复存在,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汲取家国情怀的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这一强化纽带作用和责任意识。家国情怀体现了传统时期的“中国智慧”,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有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普遍共识,增强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这一点上,语文教师还肩负着继承和传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引导青年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并把它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家国情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家国情怀”其实就是个人对待自己的民族、国家的认同,乃至眷恋。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只有认同、眷恋才去强调它的价值和意义,才去继承和发扬。“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毕生“美政理想”的追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对家的眷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对国家的期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顾炎武对家国的情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青年时的周恩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家国情怀就这样代代流淌,凝聚成岿然不倒的民族精神,升华为中国追梦的不竭动力。

三、家国情怀在具体实践中的策略

(一)备课时的三维目标的预设

语文教师在三维目标的预设时应该侧重家国情怀与教学文本的联系,并且结合青年学生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他们的年龄、阅历和认知来进行有效的传递渗透。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古人的作品反映出了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中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也道出了诸葛亮报答先帝刘备的一片忠诚之心。再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进而联想到安史之乱后的百姓也同样流离失所,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二)课堂上家国情怀目标的实现

在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时,可以结合课本中的现代文如《济南的冬天》、《苏州园林》通过设计探究展示题向学生展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河山秀美,《黄果树瀑布》、《故乡》体现了作者们热爱祖国、眷恋故乡的思想感情,《中国石拱桥》、《背影》等反映出中国民族悠久的历史、重视人伦亲情的优良文化传统。

(三)课外阅读和写作课上巩固和强化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可以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可以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开展读书计划评比、读书征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课本剧表演、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书香班级评选、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使他们通过系列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多接触社会,鼓励学生多看多听新闻和时事,做一个知礼仪、有情怀、求上进的新时代青年人。

(四)利用节日渗透家国情怀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了让学生体悟“家国情怀”的魅力,可以结合一些传统节日开展家国情怀教学活动,达到在活动中育人的目的。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以及国庆节来体现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对民族情感的认同,对国家的热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于密州所作,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词人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既有人世的哲思又兼具人伦亲情。人教版所选《端午的鸭蛋》是当代作家汪曾祺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简单、纯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眷恋与赞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此诗写出了游子身处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以及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的思乡怀亲之情。

家国是一种用感性来表达的情感,而不是靠着理性来权衡的团结。它不是用耳提面命的口号或者不遗余力的宣传,就在代代相传的饮食中、节日里,在一个个古朴可爱的方块字间,孕育出天然的本能。正因为我们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对这华夏土地与其滋养的文化爱得深沉!因此,就让“家国情怀”去浇灌每一株青春之花,我相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用“家国情怀”浇灌的花朵,定会芬芳四溢。

参考文献:

[1]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16,173.

[2]朱景雪.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65~66.

[3]夏义军.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学[J].读写算,2018(16):32.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渗透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