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健康素质研究进展
2020-07-04张亮
张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愈加突出。很多农村孩子的父母纷纷涌入城市,将孩子交由祖辈或亲戚代为照顾。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身体素质也难以得到提高。因此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对留守儿童的健康素质进行研究分析,明确留守儿童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的主要发展情况,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健康素质;研究进展
留守儿童的最新定义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父母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少年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都不满16周岁,所以他们所处的这一阶段正是身心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但是由于父母缺席的缘故,这些孩子难以体会到父母的关怀,再加上生活上被照顾得不周,也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如此一来,在身体、心理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发展。由此做好留守儿童身体心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制定预防和解决方案,可以避免留守儿童出现身心问题,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
一、留守儿童健康素质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
从现有的大量研究来看,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更倾向于心理素质,忽略了对儿童身体素质的研究。然而根据少量的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在身体素质方面出现了生长缓慢、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辈年迈,难免会存在照顾不周的情况,忽略了留守儿童身体上的营养不良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自卑孤僻、焦虑暴躁、冷漠抑郁、情感淡薄等问题。而影响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迷茫、无措、孤独等情况;再加上父母工作繁忙,可能和孩子沟通联系的频率逐渐减少,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渐行渐远,内心也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孩子会慢慢减少和代理监护人的交流沟通,加剧心理问题;在学校方面,教师只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日常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即使及时发现了也缺乏有效的关怀照顾,难以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从而加剧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同学方面,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攀比心比较强,当他们意识到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时,便会炫耀自己的父母,嘲笑留守兒童,甚至还会欺负留守儿童,导致留守儿童不敢和外界交流,封闭自己的内心。这样会致使他们缺乏朋友的关怀,让他们体会不到友情的快乐。慢慢地,留守儿童的内心和一些认知会发生转变:他们可能脾气暴躁,以欺负人为乐;可能更加孤僻,被其他人欺负。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留守儿童适应社会的情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使得本来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环境受到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步适应这种环境,久而久之,锻炼了留守儿童的独立性,在心理上也较为成熟,能够独当一面。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虽高于非留守儿童,但是他们整体的社会适应情况良好,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
二、留守儿童健康素质的研究进展
(一)身体健康的研究与分析
在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研究方面,研究人员选择了200名8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作为实验对象,针对他们不同的年龄阶段,从膳食营养、身体发育、医疗卫生服务、看护人营养知识掌握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研究人员将这些留守儿童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影响他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其中,对照组为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实验组为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实验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不得干预实验的情况,采集更为客观的数据。实验前后需要测量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指标,将身体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实验结果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观察研究,再经对比可以发现,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由祖辈代为看护,而看护人的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在营养知识方面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因为他们忽略了留守儿童成长中的营养问题,从而使得留守儿童出现了贫血、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本次实验仅仅是针对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照顾情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但是针对儿童成长的营养需求、身体健康问题改良、营养观念渗透等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而我国关于留守儿童成长和营养等相关研究比较少,说服力不强,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分析
在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中,有关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性。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影响因素较多,在研究中存在大量的不定因素,使得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也有学者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进行研究。如果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心理弹性,即使遭遇了重大的挫折,也能够积极面对,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根据留守年龄的不同,留守儿童内心承受压力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父母离开时儿童的年龄越小,内心就越脆弱,心理弹性就会越弱,对于一些事物的压力承受情况也会越低。针对这一情况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确定留守儿童年龄这一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此,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细化。
三、提升留守儿童健康素质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
若想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健康素质问题,需要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使他们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照顾和教育。即使在外打工,也应当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照顾,体会父母在外打工的不易,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青少年,避免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做好学校教育工作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还需要认识到学生存在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可建设心理辅导课程,鼓励学生向专业教师倾诉自己的想法、诉说自己的情绪。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改善学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注意引导其他非留守儿童的学生关心照顾留守儿童,加强班级凝聚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从而辅助留守儿童解决好心理问题。
(三)落实政府的各项政策
针对留守儿童的健康素质问题,各地政府也联合了多个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期能够提高留守儿童的健康素质。同时也做好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还需要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监护人、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关注力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照顾。此外政府应联合妇联部门、社区、治安管理等多个部门开展积极的工作,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进行政策的落实,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提升留守儿童的健康素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就目前的研究类型可以得知,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大多数是描述观察和监测,并没有根据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需要呼吁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研究工作中,结合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颖.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4):268.
[2]阎昌辉.我国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与素质教育问题与其对策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8):208.
[3]王飞军.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状况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