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暗示的运用

2020-07-04王金华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初中语文农村

王金华

【摘 要】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巧妙用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思想与行为,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良态度,消除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达到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心理暗示;课堂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以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孩子缺乏关爱,更缺乏对其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学生自卑心理严重,性格孤僻,学习积极性不高,有消极厌学情绪,表现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即学习态度不端正、语文学习素养较差、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缺乏语文阅读与探究精神、字迹较差等等。

心理暗示是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罗杰斯说:“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运用专业知识技巧帮助学生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也要运用语言、表情、态度等暗示来影响、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消除学生对学科的畏难心理,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借助权威暗示效应,树立教师学科威严

权威暗示效应,即如果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赞许和奖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于学生而言是“权威人物”,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人生阅历都有绝对优势,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学生中确立权威,充分发挥“权威效应”,而教师的权威则来自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

首先要有广博素养。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储备,同时教师还需随时接受、储存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学生需求,才能使自己在课堂讲授过程思维迸发,信手拈来,不让自己捉襟见肘。当然语文学科综合性极强,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懂得历史、地理等人文性知识,更要了解当今国际国内的大事,关键是在课堂中能够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游刃有余地讲解难点疑点,能顺畅自如地应对课堂突发情况,课堂时时处处都能够体现教师渊博的学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有浩然正气。语文课堂教学不像其他学科就知识讲知识,是在知识的传授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如在《过零丁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个人悲苦与国家兴亡的权衡与选择时,要讲授大国小家之间的利害关系,让学生懂得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矛盾之时的正确选择,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生有了正确的判断标准,就会更加尊重信服教师,教师权威性也就更强。

再次要能赏罚分明。教师在课堂中面对众多的教育对象,赏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忽视公正,农村初中学生比城区学生更敏感自卑,更悲观内敛,但他们对教师的期盼却与一般学生没有差异,因而教师要在公开公正上做足文章,赏罚之时能做到对事不对人,不伤及学生的情感心灵。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纳教师、接纳课堂,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创设宽松课堂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时间为四十五分钟,农村初中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外界事物吸引,课堂上的有效注意时间仅为二十分钟左右,这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转变学生的有意注意。

(一)创设学生肯学的环境

学生肯学的关键在“人”的个性有无得到尊重,师生关系融洽即体现人文性,而人文性的关键又在于课堂中师生的平等。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而,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最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要打破课堂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学生发言留“一席之地”。也要给“暂差生”发言留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有问题意识、层次意识与差异意识,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可能。只有在坦率、真诚、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学习减少干扰、提高注意力有成功的体验,学生才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增强学习自信心,在课堂中高涨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潜能,迸发智慧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二)优化学生乐学的情境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语文课堂教学最怕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流程,单调、呆板的教学程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乏味的感觉。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设置情境。如在教《三峡》这篇文章时,笔者一边播放三峡的美丽景色,一边对学生这样导入:大自然钟灵毓秀、风光无限,山脉连绵、瀑布生涓,春花秋月、溪涧回环,造物者以鬼斧神工,绘就了一幅幅画卷,形神激励人,色彩俱斑斓;大师留下的华章字字皆珠玑。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作者,走进三峡,共同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

2.激发心理需求。学习朱自清《背影》时,教师让学生找一找文章中出现的色彩,显性的色彩有黑、灰色,潜在的色彩有橘子的黄色与大衣的紫色。这两类颜色是一种鲜明的对比,有显性与隐性的差异,显性色彩是父亲外在的穿着所表现的,隐形色彩则是父亲为“我”准备的。在色彩对比时学生内心的好奇心被激发,自然就会去探究色彩背后的問题,对于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就更容易。

三、巧用体态语言暗示,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一)体态暗示传导自信

体态暗示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手势、眼神、动作、表情等对学生进行暗示与提醒,从而起到传递、激励、调控的作用。教师的目光、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特质等都能使某一个学生或全体同学产生微妙的心理反应,从而形成某种心理状态,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的有效性。如,笔者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一般不直接进行语言提醒或批评,而是慢慢走到他身边,用手轻拍他的肩膀,用眼神示意一下他的书籍。此时学生多半能明了教师意图并调整注意力。对于回答问题紧张的同学,他们往往在意其他学生瞬间的插话或在意老师的介意。此时教师可以抬起双手举至胸前并作出一个下压的动作,这就是暗示其他同学不要随便打断该同学的回答,同时露出一个微笑的表情,再轻轻点一下头,这个动作就是传递给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一个信息,你答得不错,请继续努力。此时,学生的自信心已经得到提升。这些在成人的世界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而言,一声鼓励,一个微笑无异于一束灿烂的烟花,让他更快地感知出教师正在与他进行亲切的交流,自然就更容易进入课堂、参与课堂,从而更有序地促进教学课堂的展开。

(二)语言暗示传导热情

清代学者颜元认为,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暗示使得学生形成积极的求知欲,调动内动力。语言暗示的内涵是进一步实现与学生进行平等、自由的对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学习的理解。自然教师就要及时关注到语文课堂中学生点滴的进步,这点对于语文成绩并不理想,学习热情也不高涨的同学最为有效,可借助发掘学生的某一个优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只要认真学习就一定能学好的自信。当然语言暗示看似简单,但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表情、姿势等不可出现违和的状态,同时语言暗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次不断地进行暗示来达到效果。

(三)反向暗示启迪学生

反向暗示是指先承认其现状和推断的结果,然后巧妙点拨步步逆推,学生在逆推中发现自身问题和症结,在恍悟中自觉弥补与矫正,达到正向诱导和直接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反向暗示能起到正面教育无法起到的功效。如一学生在模仿另一个成绩优异学生说话的神态,意在破坏课堂纪律,引发他人哄堂大笑。此时,笔者没有批评他,而是对他说,你刚才说话的语气像极了某某某,可以看得出来,你潜意识中希望自己成为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一般的优秀,看得出来你已经开始努力了,老师期待你的进一步改变。教师利用反向暗示巧妙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学生明白道理,改正不足,树立起对语文课堂的信心。

四、妙用教学评价语言,助推课堂学习动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其成长都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探索生命潜能,尤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及时、科学地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让学生获得成长。

(一)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方法

教师不应关注最终知识的正确性,而应关注知识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教《窗》这篇文章时,笔者针对结尾展开问题:如把结尾“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改成“看到的是先前那个公园”,哪个效果好?学生也许会进行二选一,但不管选哪一个答案,答案本身不是主要的,收获在于探究两个答案背后对人物心理的认知,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感知,而这些探究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应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评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用个性化的语言评价学生个体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实时评价,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增加学生积极、成功的课堂参与体验。①摒弃模板评价方式。学生个体间存在学习天赋和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笼统地评价学生“你做得很好”“你真棒”等单一的评价模式,这些会被学生认为是应付。②采用多元评价模式。课堂教学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或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学生能从多方面把握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③借助同伴评价形式。课堂教学中,可让其他同学互相评价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让孩子学会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④利用个體评价模式。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展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

心理暗示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师只有借助科学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课堂学习状态,营造和谐、民主、愉悦的的教学氛围,转化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与看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重构语文学习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胡靖.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1(2).

[2]夏王悦.积极心理暗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初中语文农村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