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20-07-04王伟丽
王伟丽
【摘 要】中国是一个几千年来文化史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文化根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也起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共同场所。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校的学风、学貌有着重要的影响,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建设中至关重要,也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优秀的传统文化;班级建设;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越来越迅猛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快速地普及,人们生活中所接触的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方文化和思想也对人们的生活、行为、处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外先进文化固然是可取的,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之相比更加重要,所以教师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班级建设中发挥切实可行的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建设中,首先要认识并学习它,在对其充分了解后才能进一步地继承和发展。这里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等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代以来的思想、文书以及传统知识等等,其中有值得学习的内容,也有需要摒弃的糟粕的内容。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思想理念并符合人类进步思想的文化内容,可以称之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所在,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显然,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渗透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可以汲取古人的聪明智慧和先进思想,将这种思想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让学生认识、了解并发展,打造具有中华民族发展特色的班级风貌。
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首先就具备教化的功能。由于教育应试化的原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过于注重知识层面的教育,从而忽略了学生在综合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建设中,有利于打造良好的班级风貌,营造出富有文化底蕴以及书香气息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优秀学生不但要在学习上凸显自己的能力,更需要在日常行为习惯中彰显作为中国人的底蕴和积累,所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成为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缺失的弥补,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际应用。
(二)营造良好的班风班貌
一个班级中能体现的不仅是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更是学生的整体风貌,所以好的班风班貌一方面是学生风貌的表现,也是学校风貌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到一所学校的教育缩影,能透过知识教育看出学生在道德素质方面的修养。在班级建设中把握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对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中团结和谐、互助友爱等文化内涵,是打造良好的班风班貌的重要文化因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会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活跃程度,让学生享受在班级里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强学生个人素养的手段之一,还是丰富班级文化内涵的重要形式。
(三)汲取优秀文化知识
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后续的传承和弘扬是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留下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的精华和精髓,不仅能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滋养,在文化积累的层面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存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班级建设中,可以采取在班会课上诵读的方式,也可以在《地方课程》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慢慢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更广泛、更深层知识的学习。
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并且传统的文本形式例如古文、古诗、古词等等,无论是在中考还是在高考中,对它们考查都占有着非常大的比重。当然,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班级建设中,可以让学生提早接触、熟悉这些优秀文化知识,为后续的学习甚至是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在后续的学习中出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失去信心甚至是厌恶的状况,这也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方式。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班级建设融合的方式
(一)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教育中是任重而道远的,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旦形成,其影响力也是深远而持久的,所以想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班级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教育中,增强宣传力度,为学生打造一个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做起,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行为修养、道德思想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和思想,外化为个人的行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的逐渐普及,宣传的渠道也变得更多样、更专业。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班级建设中的宣传,不仅仅限制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手段开启线上宣讲活动,还可以借助线上名校名师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即使在家也能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进入家庭。可以定期举办学生学习心得交流会,以及关于典籍、古诗词、古名著等读书活动的交流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二)增强家校互动
虽说要积极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但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班级生活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学校以外还有他们的家庭生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环境就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环境。众所周知,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只在班級范围内对孩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这种教育深入渗透到家庭环境中,让孩子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变成常态化,坚持下来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孩子只在班级里接受到这样的教育,回归家庭之后便与这种文化的教育方向脱节甚至是背道而驰,那就远远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
家长是学生的重要引导者,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配合者和必要的支持者,想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班级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家长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之外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形式和家长建立聊天室,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学生在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于更好地纠正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真正实现“家校合一”。
(三)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娱乐放松的形式绘制手抄报、组织演讲比赛以及开展优秀传统故事交流会等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间接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班级中营造出一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例如书法、国画、剪纸等的手工艺品都可以在班级特定的位置进行展出,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且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在班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自主自觉地加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
四、结语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值得教师和学生继承弘扬和发展的,学校教育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班级建设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空间。在这样有效又有力的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建设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班级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展现它的教化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素养。至于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建设中的方式的探究还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也一定不要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探寻更好的教学方式作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宣琰.在传统文化中感受爱的教育——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班级建设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20.
[2]夏中云.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3]蓝海燕.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融合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