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谈
2020-07-04王双辉
王双辉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凸显出来。在新课程实施指导下,在我校主张的“智慧校园环境下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中,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切实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提供了有效载体。本文系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把小学语文课堂与二维码、电子白板、pad等信息媒介有机融合,寻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出口,创建有效、高效的语文课堂,实现“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二维码;电子白板;有机融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1]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是现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智慧校园环境下,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手段等都是优秀的教学媒介,如何恰当而有效地利用,并巧妙融合,发挥其最大价值,创建高效语文课堂?笔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作出如下探索和思考:
一、当语文课堂“撞上”二维码——知识与信息的融合
二维码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它具有信息量大、纠错功能强、简单易用、方便快捷的特点。若适时将二维码引入课堂,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精彩呢?在探寻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前提下,笔者尝试发挥二维码的优势,融入语文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古诗《别董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高适及董庭兰的相关背景资料,笔者事先借助百度百科、《唐诗鉴赏辞典》《高适文集》等材料,搜寻有用的资料,利用“二维码生成器”制作成二维码,发到班级群上布置学生扫码预习。学生事先扫描阅读,通过比较筛选,写下评价感受,获取有用信息。在教学中,学生侃侃而谈:有的借助年份介绍高适的事迹,有的按照作品来介绍诗人,有的按照“和高适离别前”“和高适离别后”来介绍董庭兰的成就,有的结合背景资料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可谓是思维活跃,百花齐放。课堂实现了“课前导学预习”+“课中讨论交流”的“即时小翻转”。课后,笔者再次利用二维码,将推荐的书籍、古诗及相关简介发送给学生,帮助学生继续学习,真正落实课后延伸的实效,做到把课堂与学生的生活联通对接。课堂既有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又有丰富的信息量增添学生的知识储备,一举多得,高效实在。
二维码为课前预习、课后延学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和便利,也为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当语文课堂“邂逅”电子白板——方法与智慧的融通
近年来,全国大力推行“三通两平台”建设,我校已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交互式电子白板也广泛进入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功能,若能挖掘其宝贵资源,为“语”所用,定可让语文课堂如虎添翼,绽放出有效、高效的异彩。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指出: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学互动应包括教师、学生、教育媒体和交互发生的时间四个传播要素。她强调教学互动“一定要借助媒体发生,既可以发生在课堂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堂外,学习者可以通过与学习界面的互动实现与知识内容的互动。”[2]如何在課堂中实现这有生命气息、有价值的互动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在熟悉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的基础上,课堂就呈现出一道道不一样的风景。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最需要在细微处着笔,于细微处见功效。因此,使用电子白板中“拆开组合”“书写”“探照灯”“汉字拖拉”“遮罩”等功能,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字理,迅速掌握字义;选择所需要的笔示范书写,修改笔画,达到字形美观;拖拉部件,观察比较汉字的间架结构,学会欣赏字形美、感受美……放大细微之处,吸引学生目光,易错难写的字自然就无处遁形。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运用表格、批注、拖拽、捕获以及录屏等功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强大的交互性有效支持课堂中的互动和对话。其中,笔者运用现场拍照功能,将学生在书本上的批注及时呈现在白板上,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中,分析、比较、探索、追问,在对话中互动,在参与中迸发思维火花,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录屏功能也是非常优秀的助手,在不经意间按下,将指名初读第四自然段的朗读音频和该生在学完第四自然段后再有感情读的朗读音频录好后,在白板上呈现进行对比,很快就引领学生在比较中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该生也在进步中品尝到成功的惊喜和体验。
借助电子白板,能够展示学生个人成就,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而教师又能即时对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材料进行灵活的编辑加工,在多重交互的环境中灵活应对活生生的课堂教学,这就是电子白板的效用。融合电子白板功能,让语文课堂更高效,这不正应了王陆教授的理念吗?电子白板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简单而高效的学法,迸发智慧火花,巧妙无痕融通,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思善学。
三、当语文课堂“遇见”pad——理念与科技的融享
语文课堂“遇见”pad,是指以网络为平台,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学生为个体的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提高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3]这是一种新型而新鲜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问题为课堂设计的依据,学生成为课堂实际意义上的主导者和推进者。
我校国家级课题“智慧校园环境下小学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研究中,已尝试推出“基于pad的个性学习”教学范式。具体操作上,一是学生课前自主与合作学习环节;二是教师云端备课,数据分析反馈环节;三是课堂交互探究、互动讨论、个性辅学环节。笔者有幸参与《成吉思汗和鹰》(第一课时)一课基于pad的教学模式的尝试、研究和开发。该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借助pad等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语,学画情节曲线,梳理故事情节,习得阅读方法。一入课,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并借助pad同步检测课文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相互交流来厘清课文的脉络;接着,引导学生用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放手在pad上画情节曲线图,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最后,用pad呈现画好的情节曲线,学生对不同的情节曲线的画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间产生思维碰撞,教师适时点拨,达到思维的升华,提升课堂学习品质。完美地融合pad这一新鲜媒介,让整节语文课既充满着浓浓的科技味道,又借着科技的翅膀,带我们领略语文课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展现,令人耳目一新。
除此之外,pad的抢答功能,让课堂高潮迭起;统计功能,让学情一目了然;游戏功能,让课堂妙趣横生;投票功能,让学生热情高涨。这样的语文课堂,使得“学为中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得到凸显。课堂不再囿于固有的教学步骤,对于教师具有更大的挑战。课堂学习环节重点培养的是学生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品质,在尊重学生个性和培养思维方面无疑具有巨大优势。教师的价值在于在不断点拨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实现师生的深度学习。[4]借助pad这一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向课内外延伸,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的区域和时空限制,真正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师生、生生之间全方位的互动交流,使课堂更加高效。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智慧校园环境下,小学语文在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中想要寻求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坚持以生为本,不断实践探索,让语文课堂携手信息技术,相得益彰,焕发课堂生命新光彩,奏出高效课堂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陆.大数据中的教学相长[N].光明日报,2016-10-13(15).
[3]赵雪.基于PAD教学下语文个性化学习的课例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8(5).
[4]于坤.“互联网+”下的语文课堂延伸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