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识字教学探析

2020-07-04连忠友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起始阶段,因此课堂中的识字教学要植根于汉字文化才能更灵动鲜活。教师在汉字教学中不仅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以及造字法的顺序指导学生分析字理、理解字义,而且要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巧妙联系汉字文化,激发学生识字热情,在欣赏品味中传承汉字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传承

【作者简介】连忠友,高级教师,主要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识字教学研究”(FJJKXB18—238)

汉字是祖国文化的载体,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汉字教学要与文化传承相融合,才能让汉字学习更深刻、更有趣味。汉字教学要从造字方法开始,根据造字的方法类型归纳整理汉字识记的方法和规律。教师在教学时要对汉字进行分解,把结构复杂的汉字分解成简单的偏旁部首以及独体字,引领学生感悟汉字组成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增强对汉字的热爱,在欣赏品味中传承汉字文化。

一、继承识字传统,挖掘意象见文化

立象以尽意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的每个笔画或部件都是事物具体形态或状态的高度概括。传统的识字方法是按照造字法的发展和演变进行识记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挖掘汉字的意象,重视引导学生视形思象、以象会意,这样的识字教学才能较好地负载汉字独特的文化内涵[1]。

1象形入手,活化内涵

象形字是小学生比较喜欢学习的汉字类型,根据课文插图和教师的拓展补充,小学生的识记比较牢固。象形字一般没有特别深刻的内涵,只是人们在造字时感觉这个字与实物比较相似,如人、口、手、舌、耳、目、水、火、木、山、石、田、土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些象形字的演变过程。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象形字,如鸟、鱼、羊、牛、龟、虫、日、月、云、雨等,让学生画一画它们最初成字的模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画字”的过程中可以领悟汉字承载的信息。画图学汉字较为直观形象,也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如果小学生初识汉字,就已经领会到汉字中蕴含的乐趣,就会激发他们探究汉字文化的兴趣,为今后的汉字学习做好铺垫。

2指事会意,直觉感知

指事字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表示一定意义的符号造出来的字。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发展,象形字已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思想,于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笔画,便可以表示更丰富的含义。如“甘”字,古文字是“口”中含“一”,食物含于口中,表示味道甜美。会意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其意义更加丰富。教师可以用一些会意字的对联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如“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不仅会意成字,还可以会意成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已经学过的汉字中寻找会意字,如“小土尘,小大尖,人人从,三人众,木木林,三木森”等,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汉字意义的理解,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渗透文化的领悟。

3形声突破,掌握规律

形声字是由表示形旁的意义符号和表示声旁的声符组合而成,是一种识记规律较强的汉字。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尤其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认识概念—找出联系—规律认识—善于总结”这一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加强对字的音、形、义之间联系的认识,以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2]。

形声字的结构类型比较多,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规律,比如左形右声(材)、右形左声(故)、内形外声(闷)、外形内声(圆)、上形下声(字)、下形上声(架)、形占一角(栽)、声占一角(旗)等,每种类型给出具体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明确形与声的关系。当然,教师的讲解只是示范和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类型的特点对学过的字进行归纳总结,或者把每节课学习的新字做好归类,便于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带草字头的字大多与草木有关,带有提手旁的字,大多与人的动作有关,带有月字旁的字,大多与人的身体有关等。由此,学生可以从中感受汉字的字理字义,体会汉字的文化韵味。

二、创新识字方法,妙解想象悟文化

识字需要不断重复强化,学习过程比较枯燥,教师要创新识字方法,寻找识字规律,链接汉字文化,化机械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汉字。

1诱发直觉,想象画面

汉字有着独特的个性,不同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就会“画风”大变。教师在汉字教学时要启发学生的直觉感,想象汉字传递出来的立体感。所谓“语言有温度,文字知冷暖”说的就是文字的表现力。比如“笑”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到各种笑,例如会心微笑、开怀大笑、回眸一笑、眉开眼笑等。再如“笑”字的字形,好像眯着眼的笑脸。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或者让学生描述看到某个字的感受,这样学生对汉字意义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时对附着在文字上的文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2拆散部件,组合记忆

拆散部件是化整为零的学习方法,把未知的生字拆开变成已知的独体字或者部首,经过分析字理,了解其意义后,再组合在一起,学生记忆的效果会更好。比如“掰”字,拆开便是“手—分—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掰”的动作,一起念出“两手分开便是掰”,这样学生便很容易记住“掰”字。再如“劣”字,分解为“少—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记忆:平时用力少,关键时刻表现就差,寓意“劣”,而且从这个字的字义里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时不能“少力”,不能偷懒。教师在识字教学的同时,顺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拓展识字途径,体会鉴赏品文化

1观察环境,自主识字

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路上注意观察街道两侧商铺的名字,这些有趣的名字有其特殊的寓意。例如“回头客饺子楼”,说明饺子很美味,顾客吃过还想再吃,所以就成“回头客”了。当然,教师在这个识字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出现脱离字词的片面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解析自己的名字,让他们说出其名字的内涵,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姓名文化”。

2欣赏书法,感受魅力

教师在识字教学时还可以借助书法作品,感受书法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展示各种书法作品,主要以楷书和行书为主,让学生在书写时以美为目标。

另一方面还可以邀请当地有名的书法家到学校现场书写毛笔字,让学生现场感受大师们挥毫泼墨的洒脱,感悟汉字之美。

汉字意蕴深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词语就是一处场景。汉字的学习不是孤立的符号识记,学生只有从汉字的字理走进字义,才能真正认识汉字,感受汉字鲜活的力量,才能激发对汉字的探究欲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力分析字理,理解字义,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并指导学生运用汉字恰当地表情达意,提高学生识字、用字能力。

总之,课堂的识字教学具有文化特征性,它既承担着帮助学生掌握文字工具的功能,也起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积淀文化知识的作用。教师要从教学的对象——汉字的文化内涵入手,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创新识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汉字在演变过程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加深对汉字意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孙慧玲.识字方法对传统的借鉴与发展:谈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识字编排特色[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1):15-16.

[2]王多元.依托汉字文化,提升一年級识字教学的实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20(7):95-96.

(责任编辑:陆顺演)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