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同胞竞争效应及教育对策研究
2020-07-04肖遥
肖遥
摘要:自“全面二孩”政策开放以来,面对弟弟或妹妹的即将到来,家庭中原来的独生子女——大宝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在探究“全面二孩”政策出台背景的基础上,以学龄前大宝为例,分析了同胞竞争效应对大宝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究解决该效应的教育对策:只有家庭、幼儿园、社区和政府四者通力合作,才能消除同胞竞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全面二孩 同胞竞争效应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9-0141-02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会议决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下,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由于新添了一名成员而发生改变,大宝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本文从“全面二孩”政策出台背景入手,以学前儿童“同胞竞争效应”这一心理问题为例,找寻解决该效应的对应教育策略。
一、同胞竞争效应的概念
随着政策的开放与实施,二孩家庭数量越来越多,“同胞竞争障碍”也成为媒体报道的高频词。“同胞竞争效应”又称“同胞竞争障碍”,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该问题被列入儿童情绪障碍项,通常指随着弟妹出生,儿童出现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表现为嫉妒婴儿、出现模仿婴儿的举动等社会性退缩行为,增加与父母的对立冲突、產生焦虑痛苦的情绪等[2]。
二、同胞竞争效应对大宝的消极影响
(一)独立性减弱,依赖行为增多
一般家庭都会选择在大宝上幼儿园或者小学的时候计划要二宝,一方面可以腾出精力来照顾二宝,另一方面也给家庭经济一个缓冲时间段。以学龄前大班幼儿为例,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独立性,基本上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在二宝出生以后,大宝的独立性减弱,依赖行为增多,具体表现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家长陪护,甚至需要家人的帮忙和代替才能完成。其实这是大宝在同胞竞争效应下产生的一种“争宠”表现,目的是引起家人的关注,希望能从弟弟妹妹那儿“夺取”一些父母的关心。
(二)性情变焦躁,行为明显反常
在一些有二宝的家庭当中,大宝性情会较之前发生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本性情温和的大宝会变得焦躁,具体表现为以前在幼儿园和家里文静乖巧,但是现在则变得调皮捣蛋,不愿意听从家长的话;另一方面则相反,即表现为原本叽叽喳喳、活蹦乱跳的大宝变得安静和不爱说话。这两种差异很大的行为表现,都是由于大宝想要引起家人注意而为,在二宝到来后,家人都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幼小的二宝身上,这让原本处于家庭中心地位的大宝倍感失落,出现反常的行为,也是为了引起家人注意[3]。
(三)嫉妒心增强,伴有委屈埋怨
“同胞竞争效应”下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嫉妒,这看似是大宝表现的情绪问题,但“源头”却在家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大宝的衣物、玩具等不经大宝同意就给了二宝,固然是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之举,但也需要征求大宝的同意;其次,经常将大宝二宝放置于同一情景中进行比较,伤及大宝的自尊心;再者,不就事论事,而是以年龄来告诫大宝,“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这种种情形都会让大宝变得敏感多疑,嫉妒心也在无形中逐渐增强[4]。
三、解决同胞竞争效应的教育对策
(一)家庭智慧
1.祖辈的教育方式和观念需更新转变
二宝到来之后,为了照顾二宝,祖辈开始参与家庭教养,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在祖辈层面,子女应向父母耐心说明情况,避免隔代教育造成不可逾越的亲子鸿沟。
(1)避免“比较教育”。祖辈应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不能让大宝无原则地谦让二宝,做到教育公平。
(2)避免“溺爱教育”。因照顾二宝而无暇顾及大宝,为了省时省力,而毫无节制地让大宝玩游戏、看电视等,任由大宝而为之。
(3)避免“忽视教育”。要重视大宝的感受和心理活动,不让大宝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祖辈可以让大宝参与照顾二宝的过程,比如帮弟弟妹妹拿衣服、递奶瓶等,让大宝参与其中,体会照料别人的感觉,给予大宝一定的“成就感”,而不是感觉自己被忽视冷落。
2.父母适时与大宝进行沟通和交流
同胞竞争效应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没有做好及时沟通和疏导造成的。在父母层面,应适时恰当地与大宝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大宝内心深处的想法。
(1)直接层面上的沟通。可以把大宝小时候的照片和故事将给大宝听,让大宝形成与二宝的“情感共鸣”,让大宝知道父母的爱不会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就减少。
(2)间接层面的引导。讲《贝丝妹妹的粉色生日》《我想有个妹妹》等绘本故事,让大宝感受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讲孔融让梨、孝悌等传统故事,让大宝感受谦让兄妹的弥足珍贵;带大宝看《音乐之声》的电影,让大宝感受七个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快乐。
(3)行动层面的做法。父母可以在大宝帮忙照顾了弟弟妹妹之后,给予大宝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正强化,并且尽可能地维持大宝之前的生活状态和节奏,让大宝感受到父母均等甚至是更多的爱。
(二)幼儿园智慧
1.“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活动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活动也是幼儿园开展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进行“渗透式”的活动教育。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娃娃家”的区域活动,引导幼儿扮演哥哥姐姐的角色,让幼儿在活动中照顾弟弟妹妹,体验当哥哥姐姐的快乐,提高大宝的“共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依据幼儿园活动计划开展如《我爱我的家》的主题教育活动,从介绍我的家庭成员入手,引导幼儿感知弟弟妹妹的家庭角色,让幼儿感知家庭的美好;再者,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谈话活动、小组谈话活动,让大家分享家里弟弟妹妹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无形中感知弟弟妹妹带给家庭的欢乐。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活动感知幼儿是否存在同胞竞争效应,并及时向家长反映情况,通过家园合作来减少同胞竞争效应对幼儿的消极影响。
2.“潜移默化”般的浸入式随机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处处隐含着随机教育的契机。首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的“育人性”。从物质环境入手,幼儿园可以结合教育主题布置关于“手足情”的环创,从教室布置、走廊设计、楼梯规划等多个部分进行环境创设;其次,幼儿园可以从晨练音乐、节目表演情节设置等角度入手,让幼儿在无形中感受手足之情,并将这种感悟与体会迁移到真实家庭生活情景中;再者,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大手牵小手,大班助小班”的“混龄”活动,大班幼儿可以在入睡、盥洗时帮助小班幼儿穿衣服、洗手等,让幼儿体会照顾弟弟妹妹的欢乐,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心。
(三)社区智慧
1.“四位一体”下的亲子活动的开展
社区是幼儿除家庭和幼儿园之外的又一重要社会场所,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开端计划”时就开创了集政府、社区、幼儿园、家庭“四位一体”的早期教育网络[5]。社区应积极开放社区资源,践行“四位一体”教育网络。首先,社区可以链接政府,积极发挥社区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其次,社区可以链接幼儿园,一方面请幼儿园乐于参与其中的幼儿教师到社区来为家长作各类专题讲座,提供帮助大宝度过同胞竞争效应时期的相关策略;再者,社区还可以链接家庭,组织“家家沟通”“家家互助”,以组织座谈分享会等形式,分享自己处理大宝二宝问题的一些经验,在帮助其他家庭解决大宝同胞竞争效应问题的同时,有助于构建民主和谐的社区。
2.举办知识讲座,提高家长教育素质
家庭是社区的“细胞”。首先,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举办知识类的讲座,为家长讲解有关“二孩政策”方面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政策的实施意义等;其次,社区可以邀请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来为家长讲解有关二宝“保育”、大宝“教育”方面的知识,革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知道指导大宝和照料二宝的方法;再者,社区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医师为家长讲解“同胞竞争效应”的表现和对孩子的危害,引导社区家长能够以正确的言行对待大宝,避免出现随意以逗孩子为乐的情况;最后,社区应集大家之力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社区居民和大宝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弱化同胞竞争效应给大宝和家人带来的烦恼[6]。
(四)社会智慧
1.发挥政府积极作用,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
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家庭创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大宝和二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减轻“二孩家庭”的经济负担,如二孩生育补贴、二孩津贴、税务减免等相关经济政策,让父母有更好的物质保障来照顾两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针对父亲因忙于工作而缺失孩子成长过程的情况,政府可以制定弹性“男性陪产假”制度,尽量让父亲参与孩子的养育过程,积极参与家庭分工;最后,“二孩政策”在实施中问题不断变化,同胞竞争效应的产生也涉及了较多领域,需要政府部门政策牵头、社区和幼儿园支持、家庭具体实施,還需要妇幼保健院、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各类相关企业等的协作,因此,政府要落实协调有关部门的职责和资源,保证各个领域的互通合作。
2.媒体重视舆论引导,有一定责任意识
网络发展迅速,媒体应以良好的传媒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为幼儿成长营造一片清朗的生活环境。首先,媒体要严把关,保证输出产品具有正能量,多制作类似于《拜托了妈妈》等节目,让幼儿通过电视节目了解妈妈的付出,学习如何与弟弟妹妹相处。其次,媒体应把握报道分寸,不能放大问题,不能随便就给某个孩子贴上“同胞竞争障碍”的标签,这对儿童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媒体不应过度报道渲染,以免引起家长的恐慌和焦虑。再者,独生子女家庭是近30年来中国最为主要的家庭模式,如今“二孩政策”下的“同胞竞争效应”,是社会转型时期伴生的“阵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问题,因此,媒体要向历史请教,挖掘民族智慧,向未来追问,倡导渲染营造良好的家风。
参考文献:
[1]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EB/OL].(2015-10-29).http://news.sina.com.cn/o/2015-10-29/doc-ifxkfmhk6536550.shtml.
[2]世界卫生组织.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研究用诊断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2.
[3]陈丽,辛均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的“大宝”教育定位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9(1):67-69.
[4]徐媛.大孩二孩“争宠”,父母如何一碗水端平?[N].长沙晚报,2018-10-19(10).
[5]牟映雪.学前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6]尹嫒琳子.基于“全面二孩”政策下的长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9.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