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市乡村体育产业资源开发的研究

2020-07-04郑伟东员石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扬州市资源开发

郑伟东 员石

摘  要:体育产业的程度俨然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已成趋势。随着扬州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注重生活质量已成为众人的共识。探究扬州乡村丰富的体育资源融合开发,把乡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位置偏远、宣传路径狭窄、消费者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变劣势为优势,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开发和利用好乡村体育资源,提高乡村体育资源开发的效率,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对拉动地方多层次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扬州市  乡村体育产业  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5(a)-0186-03

Abstract: The degree of sports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lo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Sports has become a tren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level in Yangzhou City, the pursuit of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has become a consensus.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ich sports resources in Yangzhou rural areas,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such as remote location, narrow publicity path, and inadequate awareness of consumers, turn disadvantages into advantages, update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models, develop and make good use of rural sports resourc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sports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in-depth, pull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mov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multi-level market economy.

Key Words: Yangzhou; Rural sports industry; Resources development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加上交通越发便捷和信息化的影响,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乡村休闲度假游、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消费的热点,为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来了良机,已经成为农村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推动体育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产业融合[1]。

第十九届省运会在扬州的顺利承办,对推动扬州体育产业的快速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以健身休闲为主要特色的扬州城区体育氛围日益浓厚,以社区体育健身、城市健身广场为主要特色的扬州体育,成为“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的耀眼名片。在城市体育氛围的辐射下,乡村体育健身领域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宝应县将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柳堡团庄、夏集蒋庄借助优美的乡村环境,正在打造农耕体育文化。仪征市则以体育游乐、健身休闲为特色,发展体育产业。依托枣林湾依山傍水的独特地形,成功打造了全省首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并吸引了长三角龙舟公开赛、全国棒球公开赛等全国性赛事落户。但总体上看,乡村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部分,由于起步晚,还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模式照搬城市体育产业模式,造成经济与社会效益不理想,产业规模化发展受到制约。

因此,探讨扬州乡村体育产业资源开发的路径与策略,促进扬州乡村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扬州体育产业的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以及拓展“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的内涵具有积极价值。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体育產业、产业资源开发等领域知识书籍,在中国知网查阅近五年关于“体育产业”“体育产业资源”“体育产业开发”等文献资料,为研究做好准备。

2.2 个别访谈法

深入了解扬州市乡村体育产业资源发展状况,选取扬州市乡村政府的工作人员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走访面谈、电话访谈、网络等的方式,了解扬州市乡村体育产业资源开发的相关政策和工作部署,咨询相关部口人员的观点和意见。

2.3 现场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实地调查了扬州市仪征刘集、马集、张集,江都的丁伙镇、大桥镇,杭集镇,宝应县曹甸镇等乡镇及村内体育设施、体育自然资源等情况,还调查了现有的红山体育公园、体育产业特色乡镇体育健身公园等乡村体育休闲广场的经营管理现状。

2.4 逻辑分析法

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体育产业研究思路,探究扬州市乡村产业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合理开发的构想和建议。

3  扬州市乡村体育产业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3.1 优势(S)与机会(O)分析

3.1.1 积极的政策扶持

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也提出要把体育产业发展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扬州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承办第十九届省运会为契机,系统推进体育场馆、生态体育公园建设,目前已建成了东西南北中均衡布局的体育健身场馆和公园,体育基础设施已较完善。下一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体育场所的运营机制,引导更多市民走进体育场馆,让老百姓真正“动起来”,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市长谢正义强调要探索把体育和消费结合起来,设计更多的体育消费产品,培育体育消费文化,培养体育消费习惯,做长产业链条,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把体育和地方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探索开发能体现扬州文化的体育文创产品,以此来推介和宣传扬州。促进扬州体育产业的发展。

3.1.2 巨大的體育产业市场和资源开发空间

扬州市的经济总量逐年稳定增加,居民收入也在逐步提高,收入增长刺激消费欲望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不再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人追求精神享受,为了更健康而努力。有了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发展体育产业就具备了巨大市场潜力。同时,开发如休闲、竞赛等多层次和品位的体育项目,满足更多人群及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参与。体育与科技、旅游、农业等相融合的开发和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3.1.3 自然资源优势

据了解现在往返乡村的人群多了起来,不仅是因为乡村道路的便捷,更多的因为乡村空气好、风景好,乡村自然环境已成为家庭郊游、朋友聚会向往的首选。扬州市许多乡村还拥有水域、竹林等,部分还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和历史,具备开发水上项目、户外休闲项目等独具特色的体育项目,形成相关产业发展模式的自然资源环境优势。

3.2 弱势(W)与威胁(T)分析

3.2.1 乡村体育产业规模化不够

据了解近几年,扬州市乡村体育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许多乡村开始开发体育产业项目,但总体规模都较小,基本上都以个体私营为主,分布零散,水平有限,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化。规模较大的体育产业都集中在城内或城镇郊区较大的特色体育公园,没有能够辐射到乡村。缺乏市场效应和品牌特色,影响力不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高。

3.2.2 消费意识与氛围不浓

虽然扬州市整体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提高,体育消费意识和热情在增长,但相对在体育消费的支出上占还是比较低,尤其在乡村地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乡村许多人群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许多乡村还举办了各类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建有体育场地设施,但具体体育消费意识和氛围还没有形成,建设乡村体育项目,拉动乡村居民和周边人群来消费的能力和理念还不够。

3.2.3 人才缺乏

长期以来乡村人群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弱化, 是制约着乡村体育的发展主要障碍,归根结底是没有懂行的专门性人才进行引导。“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曾经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在要想发展乡村体育产业,开发体育产业资源,更需要引进或培育大量的农村体育产业经营性人才和懂体育技术的劳动力[2]。

3.2.4 竞争力凸显不够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及家庭观的重视,越来越多人选择周末家庭自驾游,而乡村自然环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乡村休闲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性产业的发展。体育作为促进健康的最重要手段,体育产业的开发在乡村产业中没有得到凸显,没有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与其他产业融合共同开发。

4  扬州市乡村体育产业资源开发路径探索

4.1 体育产业资源与科技结合开发

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乡村体育产业资源网络信息平台,乡村体育产业资源是比较零散的,在大数据时代,将碎片化体育资源通过信息平台使之潜在的市场得以激发,由原本不被外界知晓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宣传,消费群体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各乡村体育资源具体情况,可以在平台上筛选自己想去的乡村场所,可以通过平台约朋友、约场馆、订餐、租赁设备等。通过平台可以更广泛地推广赛事,吸引社会投资;对政府和经营者来说,可以通过平台更有效地管理乡村体育资源,减少资源闲置的现象。体育产业资源与科技结合创建乡村体育产业资源信息平台可以使乡村体育产业资源在广泛的空间里进行流转,实现信息透明、传递迅速,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4.2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

体育和旅游都是以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为目的,将体育与旅游的作用、功能进行扩展和移植,实现两者产业融合开发模式。扬州市许多乡村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可在原有的休闲旅游基础上开发漂流、赛艇、瀑降、潜水等热门体育项目;在原来竹林、田野、空气环境好及被驴友称为“天然氧吧”的地方开发健身跑、户外竞走等体育项目;联合多个乡村资源开展马拉松、山地越野赛等体育项目,还可以借鉴移植一些新型体育项目,如赛艇、帆船等体育项目。以刚成功举办的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为契机,体育赛事与旅游相结合不仅可以吸引诸多外来游客,还可以吸引一些专业人才,丰富扬州市乡村体育产业资源。

4.3 体育产业与农业资源融合开发

农业资源是乡村特色产业资源,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奔赴农村干干农活,参加农民活动,体验农业带来别致的感受。因此体育和农业融合的体育资源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可以在乡村建立生态园、农庄、度假村等休闲场所供消费者体验休闲农业与户外体育运动相结合的项目。在不同季节搞一下具有乡村特色的农民运动会,吸引消费者来参加互动。可以开发一些、农耕、打水漂、抓魚、捉虾等休闲体育项目。可以模拟举办休闲体育娱乐赛事,有斗鸡、斗牛等,让消费者前所未有的体验,休闲农业与体育融合资源无处不在[3]。

5  扬州市乡村体育产业资源开发对策

5.1 统筹规划,协同发力

各级政府要对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结合乡村产业的实际情况,借助各类产业市场力量,鼓动相关企业、个人和组织积极投入到乡村体育产业开发中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补充政府发挥不到的地方。政府与企业协同合作,才能促进乡村体育产业资源合理开发和长久健康的发展。

5.2 产业结合,促进资源融合发展

乡村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强,不仅是和其相类似的衣、食、住、行、游、乐、购等直接相关,还与房产、展览、中介、信息等多行业简介关联。相关产业结合促进乡村体育产业资源融合发展,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形成生态养生、赛事观赏、探险拓展等项目;与农业结合,形成度假村、展会、特色节气等项目。在市场大环境与不同产业结合下,衍生出许多新的关于乡村体育类型的相关产业,使得产业在市场竞争力的驱使下得以提升,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5.3 培养人才,提升服务质量

乡村体育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需要专门性人才,根据扬州市各乡村特色资源的需求情况,应至少具备产品营销能力、必备的专业体育理论、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及相关旅游地理知识的把握,还要熟悉民族体育文化、民俗活动的规则和历史。从外界招聘和引进人才的数量远远满足不来实际需要,更多的是通过送出培训,组织业务再学习,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满足扬州市乡村体育产业资源开发和发展的需求,提升乡村体育产业经营与服务质量。

5.4 加大宣传,创新营销发展思路

乡村体育产业是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尚不成熟,市场认知度并不高。要运用多渠道的宣传途径,加强居民的健身意识,扩大体育产业市场。通过电视广告、宣传片、互联网、电子书籍等多种媒体途径,实现旅游与体育互动宣传。体育赛事拥有较强的宣传力度,借助赛事的打造,有新闻媒体报道积极推介宣传美丽乡村的魅力,形成电视媒体和乡村体育产业之间的互动优势,鼓励人们参与了解体育赛事,对本地居民实行免票参与,促进居民消费群体,增强积极性和对体育的热爱程度。最后设计一套有特色的赛事纪念品,这对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5.5 持续发展,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乡村经济总体不强,资源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利用好政策和时代背景下开发具有现实意义的乡村体育资源,尽可能就乡村现拥有的特色资源和潜在的隐性资源合理利用,用长远的眼光对乡村场地和自然资源开发带来的人文社会、自然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整体掌控和评估,不盲目购置大型设备,节约成本,不搞破坏,处理好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4]。实现乡村体育产业更长久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勤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交际,2019(2):70-71.

[2] 江广和,邹循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休闲体育产业开发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22-23.

[3] 王凯.广西西江经济带休闲体育产业资源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4] 孙奕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观的建构与探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猜你喜欢

扬州市资源开发
我的发现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