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2020-07-04罗柏林

关键词:学生素养史料实证初中历史

罗柏林

摘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历史学科也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要。本文中笔者主要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意义,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关键词: 初中历史;学生素养;史料实证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98-1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是初中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群体再现历史事实,解释、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的一种素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对事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学生认识历史的必备观念品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借助时空观念来构建对历史的解释,去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得到历史认识。但是目前初中生的时空观念经常是处于琐碎、片面的状态。因此,历史教师要依据史料把琐碎的知识连贯起来,将研究对象放置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去考察,弄清楚历史的真面目,形成对历史全面客观的认识。

3.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能力是历史学科素养中的核心能力,强调以史料实证为基础,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解释。在教学实践中,受客观条件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史料时,存在脱离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等问题,这将导致学生片面地解释历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坚持“史料实证”原则,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等方法,自主构建对历史的解释,就能够避免部分上述问题的出现。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1.运用生动的史料培养树立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要对现存的史料产生客观、正确的认识,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历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去伪存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树立“史料实证”意识,就要让学生对史料产生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合理渗透史料教学元素,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论证。比如,在讲到隋唐时期,社会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讲到唐太宗善于纳谏的相关内容时,可向学生介绍魏征这一人物及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比如魏征死后,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魏征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唐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将这些史料与历史事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对唐太宗这一盛世明君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贞观时期人才济济的原因也更加明确,学生在日后遇到历史事件中,就会形成借助史料来了解历史事件的思想意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2.借助史料培养学生对“史料实证”的解析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要达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目的,还要求学生具有史料解析的能力。教师在历史课堂上,除了要重点讲述知识点外,还要给予学生额外的时间去接触历史文献、记录、著作等,使学生能够了解针对某一历史事件出现的不同觀点,从而能够用全面的眼光对待历史问题。例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当时咸丰皇帝向叶名琛下的三道上谕。学生在读“叶名琛熟悉夷情,必有驾驭之法,著即相机妥办。”“此时若专力攻剿,原不难尽歼丑类……而平事后,岂不虑其称病报复?”的过程中,咸丰皇帝沽名钓誉、优柔寡断的人物形象映入学生脑海,学生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搜集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时,学生除了需要具备“史料实证”素养意识和史料解析能力以外,还要锻炼学生“史料实证”的搜集能力。要想达到此目的,就要求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搜集历史资料的机会。例如,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提前为学生布置搜集历史资料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能够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搜集“史料实证”的能力。

4.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教科书无论是从内容还是编排上来说,都是从历史新课标出发的,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历史教科书中选用的史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当史料在课堂运用时,教师要注意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的探究中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史料是学生研究历史、认识历史的基本依据,任何的历史结论,都是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演绎出来的。“史料实证”素养是对当下教育理念的积极响应,是深化初中历史教育改革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74.

[2]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华夏教师,2019(9):36.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广东 东莞 523128)

猜你喜欢

学生素养史料实证初中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构建促进中职生礼仪素养评价体系
面对差异,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