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7-04彭振宇李世芳李小勇

医药前沿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优良率

彭振宇 李世芳 李小勇

(湖南省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湖南 郴州 42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最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包括下肢麻木、腰痛、活动受限等,严重者会显著影响生活质量[1]。如果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利用保守疗法治疗效果不理想时,我们会采取积极的手术疗法进行针对性的疾病治疗。近些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以其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2]。本研究通过对比椎间孔镜靶点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对于椎间孔镜靶点技术治疗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7 年4 月—2019 年8 月间收治的10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平均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患者50 例,对于实验组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年龄45 ~69 岁,男37 例,占74%;对于对照组患者则利用常规开放术式予以治疗,年龄47 ~65 岁,男36 例,占72%。对以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进行两组患者临床疾病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施行连硬外麻后取俯卧位,胸腹垫软垫,据术前C 型臂X 光机透视对于病灶所在位置进行具体明确,之后对于棘突中线要使用克氏针进行准确标记,在其左或右侧旁开约11cm 标记穿刺点。对于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及铺巾处理,尖刀片切开皮肤约8mm。在C 臂引导下,在患者身体相应位置进行抽血,顺导针旋入逐级扩张套管,逐级环锯行椎间孔成形行椎管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放入工作通道。置入椎间孔镜(德国Spinendos公司,脊柱椎间孔内镜系统)。C 臂透视确定通道前端位于椎弓根內缘,双极电凝止血,转动工作通道,镜下环锯扩大椎间孔及侧隐窝,进一步行椎管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镜下用射频刀头行粘连硬膜神经根松解术,交替利用髓核钳进行操作,将髓核有效取出,置入消融电极于椎间盘内及纤维环多点消融电凝行纤维环及椎间盘成形术。镜下对患者手术区域进行出血与否情况的观察,如果未发现出血情况,而且神经根粘连松解,神经松弛回落,硬膜囊搏动良好,硬膜颜色红润,最后可进行内镜退出、切口缝合处理。

1.3 疗效评价

1.3.1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期间的用时、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等手术相关指标,并作以两组数据对比评价。

1.3.2 ODI 指数(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问卷调查表包含10 个问题,每个问题最低得分0 分,最高得分5 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将患者填写的问卷表中的问题得分进行计算。VAS(Visual Analog Scale,视觉模拟评分法)可对受检者机体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表达,分值处于0 ~10 分之间,分值愈高说明受检者机体疼痛愈严重,优:0 ~2 分;良:3 ~5 分;可:6 ~8 分;差:8 ~10 分。

1.3.3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 根据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优: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均完全消失,生活及工作恢复正常;良:手术治疗之后患者患病后出现的各项临床症状存在部分改善表现,存在轻微活动受限;中: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但是效果不明显,日常工作与生活受限;差: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与体征未见变化或者有恶化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指标

两组患者多项手术指标结果比较后,可知实验组患者具有数据优势,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 50 58±3.5 0.8±0.12 8 ~12 3 2.0对照组 50 51±2.3 4.2±0.5 120 ~168 10 4.0 t[χ2] - 1.473 6.603 3.934 4.325 [0.344]P - 0.063 0.000 0.035 0.027 >0.05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卧床时间(h)住院时间(d)

2.2 术后ODI 指数和VAS 评分

实验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ODI 评分较低且较合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具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ODI 指数和VAS 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ODI 指数和VAS 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ODI VAS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实验组 50 30.10±0.18 8.96±1.53 7.35±0.16 1.78±0.32对照组 50 30.11±0.20 13.38±1.65 7.37±0.17 3.23±0.35 t- 0.263 5.897 0.606 4.974 P-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比较

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8.0%,两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比较(例)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痛苦非常大。患者发病后出现腰部及下肢活动受限,导致其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生活质量下降[3]。目前,临床上有两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一种是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另外一种为新型微创治疗手术,即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一种术式在当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术毕极大的减轻了患者身心痛苦,康复进度加快,生活质量提高,需要在未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手术治疗中多利用。本文选取100 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研究,依据结果发现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靶点技术治疗疾病的实验组患者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各项数据较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时,除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相比没有优势外,患者手术切口小,术后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缩短,经济压力大大减轻,而且术毕患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身体健康,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定,患者满意度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术前对病情全面的检查评估尤为重要,如动力位片明确有无腰椎不稳,MRI 排除脊柱病变及椎管后方压迫等因素,严格把控手术适应症,以确保术后疗效。此外,由于椎间孔镜技术的学习曲线较为陡峭,不同资历、不同经验的医生所完成的病例手术效果不尽相同,因此准确的定位成形、精细熟练的镜下操作,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是有效防止手术并发症,达到最佳疗效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优良率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