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04谭崇杰阮建忠

医药前沿 2020年10期
关键词:坏疽阑尾阑尾炎

谭崇杰 阮建忠

(湖北省通山县中医医院普外科 湖北 咸宁 437600)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急性坏疽阑尾炎发病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安全[1]。该病属于常见的急腹症类型,发展相对迅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既往临床实践中,主要针对该类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2]。尽管可以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但出血量相对较大,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时间相对较长,患者预后还不够令人满意[3]。随着微创手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腹腔镜方式针对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治疗已经得到推广。该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明显优势[4]。我院积极开展该项手术,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19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共计160 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相关临床症状并经检查确诊,其均为术前发生急性起病,具有明显的发烧、右下腹部疼痛等相关症状,实施下腹部CT 以及阑尾区彩超明确病灶,且术中处置确定为阑尾坏疽合并局限性腹膜炎。发病时间超过72h、合并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周边脓肿及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证等患者予以排除。经征得患者同意,随机分组,各80 例。研究组男42 例、女38 例,年龄16 ~73岁,平均(39.5±9.5)岁;对照组男44 例、女36 例,年龄15~72 岁,平均(41.2±8.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接受手术前实施常规禁食禁水,接受静脉滴注抗生素以及尿管留置。①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手术。选择右下腹麦氏切口,逐层进腹。在确定阑尾的具体位置后,掌握阑尾形态,然后进行分次切断并予以有效结扎阑尾系膜。在阑尾根部进行结扎并切除阑尾。阑尾的残端应用活力碘擦拭后作荷包缝合。操作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术中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置入引流管。最后逐层关腹结束手术。②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有效麻醉后引导患者摆放头低足高左倾位,取肚脐上缘切口长约1cm,置入10mm 规格trocar,建立气腹,观察镜探查腹腔情况。再于其右侧麦氏点及左侧相对应处分别置入5mm、10mm 规格trocar,置入腹腔镜等设备器械。确定阑尾后,将其周围脓液予以纱布仔细拭净,并用生理盐水有效冲洗。掌握阑尾的具体形态,以超声刀或电凝钩切开阑尾系膜,结扎系膜血管,然后用homlok 结扎夹和/7号丝线结扎阑尾根部,切除阑尾,电灼阑尾残端粘膜,用标本袋取出标本。术中参照实际情况设置引流管。完成处理后,依次退出器械、trocar。引导患者摆放平卧位,结束气腹,常规方式缝合trocar 切口[5-6]。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指标情况。主要为手术操作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排出脓液量、切口的长度等。②术后指标情况。主要为实现下床活动时间、尿管去除时间、住院的费用、住院的时间、首次正常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等。③并发症发生情况[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 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手术进行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45±15.65)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93.45±19.45)min(P <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3.15±10.45)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2.05±31.95)ml(P <0.05),两组术中脓液量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切口长度为(2.35±1.75)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6.55±2.55)cm(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情况比较(±s)

切口长度(cm)研究组 80 35.45±15.65 13.15±10.45 47.55±79.05 2.35±1.75对照组 80 93.45±19.45 22.05±31.95 49.80±90.90 6.55±2.55 t - 20.780 12.782 0.7823 5.6723 P -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中脓液量(ml)

2.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接受手术干预后,研究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1.15±0.45)d,早于对照组的(1.55±0.95)d(P <0.05);研究组平均尿管去除时间为(1.05±0.35)d,显著早于对照组的(1.45±1.45)d(P <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25±3.70)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45±5.65)d(P <0.05);研究组平均首次正常排气时间为(1.55±0.70)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05±1.06)d(P <0.05);研究组平均术后进食时间为(1.85±1.05)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35±1.55)d(P <0.05);但研究组平均住院费用为(9105.3±752.0)元,显著多于对照组的(5847.5±452.5)元(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下床时间(d) 尿管拔除时间(d) 住院费用(元) 住院时间(d) 首次排气时间(d) 进食时间(d)研究组 80 1.15±0.45 1.05±0.35 9105.3±752.0 4.25±3.70 1.55±0.70 1.85±1.05对照组 80 1.55±0.95 1.45±1.45 5847.5±452.5 6.45±5.65 2.05±1.06 2.35±1.55 t-4.7823 4.2334 35.882 5.7235 4.8783 4.234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手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2.50%(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长足发展,腹腔镜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临床使用,并逐渐成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治疗的重要手术方式。既往针对该类患者予以开腹手术治疗,尽管可以有效去除病灶,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腹腔脓肿发生率相对较高、患者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因而临床满意度相对较低。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可以有效规避上述弊端[8-9]。本结果显示,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究其原因,一方面腹腔镜能够有效放大观察目标,有助于迅速明确病灶,可以极大地节省手术时间。同时手术操作过程中,针对病灶予以血管夹和超声刀操作,也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由于创口小,不会较大影响患者皮肤外观,有助于满足患者的美容需要。本结果中,两组术中引流管放置相对接近。究其原因,针对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而言,其手术过程如果脓液量比较多,不仅需要充分吸引并联合生理盐水冲洗,还需要有效置入引流管。术中引流管的正确放置,不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腹腔感染以及脓肿的发生,还有助于观察术后是否发生活动性出血以及粪瘘等[10-11]。

术后表明,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较之于传统腹腔镜手术方式而言,康复时间相对较短、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住院时间可以明显缩短,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减少[12-13]。究其原因,一是接受腹腔镜治疗患者的手术切口相对较小,对腹腔造成的损伤较小,术后疼痛有效减轻,有助于早期下床活动,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也相对快,有助于患者早期进食和早期康复。二是由于腔镜手术切口相对较小,且器械进出腹腔过程中均经过戳卡,有助于减少污染器械直接和切口接触。在阑尾取出过程中,应用标本袋经过戳卡孔,有助于尽量减少阑尾与切口的直接接触,进而可以明显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三是由于术中操作过程中术者对阑尾周围脏器的干扰相对较小,损伤相对较小、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有助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进而可以极大的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四是腹腔镜操作不会进行开关腹操作,不需要实施腹膜缝合操作,对腹膜损伤相对较小,全程实施腔内器械操作,对腹腔内环境不会造成较大影响,术后机体炎性反应控制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以极大地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14]。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积极进行腹腔镜手术干预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明显,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感染率低、患者康复快。该方式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15]。

猜你喜欢

坏疽阑尾阑尾炎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