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的影响

2020-07-02米婷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抗凝出院下肢

米婷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四川成都 610000)

下肢静脉血栓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下肢静脉血流动速度减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淤积在下肢静脉,最后形成血栓。 在临床上,只有10%~17% 的DVT 患者有明显的症状。 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 对于治疗后的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出院后最主要是的护理和预防就是抗凝治疗和下肢功能锻炼。 DVT 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的体征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1]。 患者术后不仅需要气压治疗、早期下床活动、活血化瘀治疗等。 还应坚持抗凝药物从而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高凝状态,抑制机体凝血过程,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因而对于出院的患者最重要的就是其抗凝治疗[2]。

一般对患者的护理仅限于住院患者,出院后就终止了护理服务。 虽然患者的大部分健康问题已经住院期间得到解决,但是还有一些患者回家后仍然出现很多健康问题,因此出院后的患者仍然对健康照顾有很大的需求。 延续性护理是出院后的患者在家或其他照护场所,受到针对性的专业化连续性的照护,延续护理不仅限于提供出院后转诊、复查等一系列问题。 还包括患者出院后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专科化护理与健康指导。 延续性护理也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称作护理的延伸,使出院的患者能在恢复期中得到有效得健康指导,减少患者并发症得发生,增强患者对疾病得预防与认知,提高整个护理服务水平。 以2018 年9月—2019 年6 月为研究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血管外科确诊为深静脉血栓的出院患者128 例,6 例患者脱研,其中对照组61 例,男性33例;女性28 例;年龄21~70 岁。 实验组61 例,男性31例;女性30 例;年龄24~69 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出院时抗凝达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3];(2)出院后服仍然需长期用药;(3)自愿参加该项研究,有能力操作微信软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并发症者;(2)患有精神疾病;(3)不愿参加该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出院宣教 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时进行常规健康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继续给予个性化延伸护理干预。 内容:每个病种的个案管理师充分考虑患者个性化需求,提供符合要求延续性护理服务项目。

1.2.2 延续护理建设 (1)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小组共8 人,其中实施人员4 名、监督人员2 名、管理人员2名。 入选条件:①本科以上学历;②工作3 年以上,护师职称及以上; ③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并经过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2)资料收集:科室设立电话随访登记本,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填写随访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电话号码、抗凝药用量、未服药原因、随访日期。 延续护理小组实施人员为其制定延续性护理评价表[4],对患者心率、血压、饮食、药物服用、不良反应、睡眠等情况进行指导和填写。

1.2.3 延续护理随访内容 (1)监督用药:询问患者近期内的服药情况和监测INR 情况, 调查患者用药依从性。 设置用药不依从原因调查问卷[5],调查用药不依从的原因;监督患者;监督患者是否定期复查,其并发症发生的次数与程度;6 个月随访时填写其生存质量评估表。 (2)延续宣教:对于出院患者不仅需要讲解预防深静脉血栓重要性和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随访时给予制定的个体化宣教手册,提升患者对用药的掌握度和对疾病了解。 指导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活动四肢及避免长期吸烟、体重增加。 (3)基本预防:随访时常规提醒患者饮食注意,避免高脂,辛辣刺激等食物,对于出现疼痛的患者帮助其下肢由远端向近端的按摩,指导患者患肢踝泵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鼓励患者深呼吸、自主咳嗽及健侧肢体的屈伸、抬高、肌肉收缩锻炼,来带动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帮助。

1.2.4 延续护理管理 (1)随访时间:随访为期3 个月,出院后1 周开始进行首次电话随访。 出院第1 个月,1次/周,第2 个月改为每月2 次,第3 个月随访1 次,半年后随访一次。 特殊患者制定个体化随访表,其详细随访内容附于表内。 每次随访时要了解上次随访效果,总结后并改善。 使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2)随访评价:每一次随访后,护患双方填写意见:患者(服务评价)护士(存在问题),延续小组管理人员定期检查资料与填写是否规范,通过意见与评价改善随访内容和方式。 (3)定期培训小组人员学习相关基本知识,与护理操作。 若考试结果不达标则无法参与改月的随访工作。

1.2.5 评价方法 采用用药不依从原因调查问卷、生存质量测定(WHOQOL)、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随访效果。

1.2.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研究过程中6 例脱研,最终有效纳入对照组实验组各61 例。 第1 次随访例患者中用药不依从者78 例, 第1 次随访后对于实验组进行延续护理,3 个月、6 个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用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水平进行评价。 实验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2)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且实验组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正确认识下肢静脉血栓与抗凝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分为不同程度的浅静脉曲张,其中大隐静脉曲张最常见。 而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有三大原因: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 抗凝疗法是防治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的一种疗法,目前抗凝剂有肝素和口服抗凝剂两种药物。 对于疾病的知识患者很难全面掌握。 只能通过每一次治疗和就医来了解。 而延续性护理的实施, 对于患者不仅是疾病上的延续性护理,更进一步的是为患者指导如何实质性的预防和全面了解疾病。 专科护理人员的预见性及积极主动性的防范措施,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还可以减少医疗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6-7]。

3.2 延续护理增强患者医从性

独立性是患者就医后容易缺失的性格,护理的陪伴让患者有了相对的安全感。 但大多数患者在出院后,忘记了医生和护士的嘱咐与规定,如药物使用,复查的时间,注意事项等都会因缺乏监督而终止。 从而医从性降低。 延伸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和理念,突破传统护理模式[8]。 通过延续护理不仅增强了患者对医护得信任感,还使医患关系从原来一次性的院内服务变成长期性院外服务。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患者给予延伸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医从性,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完善后期的康复进程,从而改善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与就医体验,真正意义上体现护理的价值与优质的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抗凝出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