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20-07-02贾晓鑫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缺血性神经功能情绪

贾晓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辽宁沈阳 110032)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且逐渐向年轻化趋势发展,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时间长,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较大负担。 临床护理对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医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得到广泛重视, 中医康复护理涉及情志调节、辨证施护与饮食疗法等干预措施,使患者身心达到最佳治疗状态, 从而提高整体康复效果。 该院于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 例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18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 与血常规等辅助检查确诊。 全体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临床资料不全、有脑血管病病史、脏器功能不全、无法正常交流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9 例,对照组年龄平均(55.3±4.2)岁;男性30 例,女性29 例。 研究组年龄平均(56.5±4.6)岁;女性28 例,男性3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监测心率与脉搏等生命体征、健康宣教、环境干预与皮肤护理等。 研究组在其基础上施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辨证施护 正气暴脱型患者给予独参汤或红参百合粥,以固护阳气。 痰浊内阻型患者给予润肺银耳羹、陈皮薏苡仁粥等,以健脾化痰。 内热瘀血型给予冬瓜汤、绿豆汤等,以清热化湿。

1.2.2 康复护理 在被动与主动肢体训练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按摩疗法,取天宗与肝腧、胆腧、肾腧等穴位施以按法,向下至臀部与小腿施法,重点按摩跟腱部、环跳、腰椎两侧等部位。 四肢先摩法后揉法,上肢重点按摩肩贞、少海、阳池、手三里等穴位,下肢重点按摩环跳、足三里、血海、太溪等穴位。 要求手法平稳轻刺激,以不引起肌肉痉挛性收缩为主。 最后施以缓解舒筋法,沿痉挛肌走向按摩。 接受针灸疗法,取太冲穴、组三里穴、合谷穴、手三里穴、曲池穴等明经穴,用1.5 寸毫针行0.8 寸进针,30 min/次,1 次/d。

1.2.3 饮食干预 呛咳患者给予鼻饲,正常进食者以半流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粗纤维食物为主,减少辛辣与生冷食物刺激。 戒烟戒酒,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膳食安排要考虑到患者的吞咽障碍,避免出现误吸等情况。

1.2.4 情志干预 对悲哀与思虑过度等心理活动引起的负面情绪,采取以情胜情疗法,20~30 min/次,3~4次/周。引导患者说出顾虑与感觉,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疏导解释,缓解其心理压力。 多做病人家属思想工作,使其给予患者更多家庭力量支持。 对性情急躁与多愁多虑者接受移情易胜法干预,加强病情解释工作,利用成功案例提高治疗信心。 通过音乐疗法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与喜好、性格特征等,选择适当的音乐进行心理疏导,1~2 h/次,2 次/周。 对角色转换难以适应的患者,应当以热情态度为患者分忧,做到多倾听与多沟通,取得患者信任。 采取个体化调护方法,通过暗示、顺情、宣泄等方法循循善诱,真正关心体贴患者,才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 参照SAS 量表与SDS 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2)对比两组的睡眠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参照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3)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拟满意度问卷调查,共22 题,满分为100 分。 非常满意为90~100 分,满意为60~89 分,不满意为0~59 分。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比

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负面情绪评分比对[(±s),分]

表1 负面情绪评分比对[(±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ΔP<0.05。

指标时间对照组 研究组SAS(n=59)SDS(n=59)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54.86±3.37(45.25±2.89)*55.36±2.54(46.36±3.25)*55.17±2.53(33.62±2.71)*Δ 54.85±3.24(34.52±3.18)*Δ

2.2 两组的睡眠质量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护理前, 两组的PSQI 评分与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PSQI 评分与NIHSS 评分优于护理前, 且研究组的PSQI 评分与NIHSS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神经功能与睡眠质量评分[(±s),分]

表2 神经功能与睡眠质量评分[(±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ΔP<0.05。

指标时间对照组 研究组NIHSS(n=59)PSQI(n=59)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9.31±0.35(7.25±0.17)*11.36±0.57(9.36±0.29)*9.27±0.33(6.62±0.15)*Δ 11.25±0.25(8.15±0.12)*Δ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护理满意度比对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给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3]。 西医认为糖尿病与高血压、房颤等都是该病的危险因素,多种致病因素作用导致脑供血动脉狭窄促使脑组织坏死,从而出现神经缺损症状[4]。 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由脑脉瘀阻、 脑失濡养所引起,病因与正气亏损、内伤积损;情志过极,化风化火;饮食不节,痰浊内生等有关[5]。 躯体功能丧失后,会通过大脑边缘系统或中脑网状结构刺激下丘脑分泌CHR,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随之出现功能亢进,导致海马受损[6]。 作为控制情绪的重要部位,海马受损后,患者焦虑、抑郁随之出现,表现出烦躁易怒与睡眠障碍等症状,生活质量随之降低,神经功能恢复受到影响。 其中焦虑、抑郁情绪是致病原因,与其他致病因素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疾病恢复。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本着辨证论治的原则,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实现护理与治疗、康复一体化,弥补西医护理的不足,整体疗效显著提升。 接受中医康复护理后,能够保持良好情绪,使得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神经抑制得以解除,疗效显著提升。 其中情志护理干预,涉及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患者保持合理逻辑思维;个人中心疗法,护患之间进行心理互动,能够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确保护患之间有效沟通。主要是采取注意力转移等方法,教会患者如何自我调节情绪。护患交流尤为关键,能够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改善认知与应激反应、生活质量。 其中穴位按摩与针灸能够起到疏通经络与促进气血运行的目的,穴位属于反射区,通过按摩与针灸刺激,能够激活脑干网状系统,脑组织血液循环得以改善,血管扩张后,更利于代谢产物的清除,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状态与睡眠障碍,还能达到放松身心与改善负面情绪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负面情绪, 神经功能缺损与睡眠障碍得以调节,更利于康复进程加速与预后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缺血性神经功能情绪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