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

2020-07-02谢春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脑病缺血性新生儿

谢春花

(莘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423)

缺氧缺血性脑病较为严重,新生儿是主要的发病对象,通过在围生期出现窒息情况而导致的。 此疾病能够引发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导致大脑水肿与神经元坏死。 若不尽早治疗会直接引发新生儿大脑死亡,甚至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1]。 目前,伴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已得到改善,该病的死亡率逐步降低。 但是,患儿发病后的脑部损伤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引发语言能力受阻、智力低下、脑瘫以及癫痫症等症状,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2]。 由于新生儿的大脑发育仍不健全, 但2 岁以下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大脑的发育更具可塑性,因此现阶段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新生儿的大脑生长发育。 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病情和预后。 在这项研究中,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与效果, 以2017 年1 月—2018年1 月为研究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该院接受治疗的60 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自由组合,划分为30 例研究组与30 例常规组。 在常规组患儿中,男性为15 例,女性为15 例;胎龄为36~40 周,平均胎龄为(38.1±0.4)周。在研究组患儿中,男性为13 例,女性为17 例;胎龄为36~40 周,平均胎龄为(38.4±0.5)周。 将两组患儿基线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排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属于该院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2)患儿家属具有较好的交流能力,并意识清晰;(3)全部患者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儿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同意签署知情书。

1.2.2 排除标准 (1)患有心脏病等致命性病症;(2)由其他因素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3)患儿有语言障碍,无法正常沟通。

1.3 方法

常规组患儿选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儿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视觉刺激。 护理人员首先将明亮的彩色物体放置在患儿的眼前,引起患儿数次被吸引,通过缓慢移动明亮的彩色物体,患儿的眼睛会移动到明亮的物体上,或者让患儿关注着护理人员的脸部,使患儿的眼睛跟随护理人员的脸部逐渐移动。(2)听觉刺激。给患儿播放轻快的歌曲,让患儿感受音乐的声音,刺激患儿的听觉。(3)触觉刺激。护理人员定期帮助患儿按摩和轻揉患儿的肢体,以便患儿改变肢体的姿势。 (4)游泳疗法。 护理人员在患儿安全的状态下将游泳圈戴入新生儿的脖子, 然后将患儿放到温暖的游泳池中,并且播放轻快的音乐, 并确保游泳池温度保持在38°C的恒定温度,让患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游泳。 (5)高压氧气护理。 根据每个患儿的不同症状,用特殊的高压氧舱治疗患儿,每次1 次/d,大约40 min/次,10 次为1 个疗程。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仔细监测患儿的机体状况,察看并记录患儿的常规指标,若对患儿产生不利情况,护理人员应立即联系患儿的主治医生了解病情,并快速向患儿进行医疗健康引导,以防止患儿发生不良的氧气过多反应。 (6)引导患儿和患儿家属进行亲子活动,首先让家属轻轻摇床,刺激患儿,并且用脸去触碰新生儿,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哺乳时,需要柔和的言语、面带微笑与新生儿进行情感上交流。 (7)出院指南。 患儿在出院后,护理人员应不定期对患儿进行回访,鼓励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感官刺激与四肢锻炼,协助患儿刺激大脑发育,从而使患儿的动作协调、言语流畅。

1.4 观察指标与治疗效果判定准则

观察两组患儿4 周, 记录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将患儿的护理效果分为显著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和没有效果(患儿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变或恶化)。 总效率=(有效+有效)/总案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嗜睡,麻木,肌张力降低等。并发症包括癫痫,耳聋和视力障碍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研究组患儿显效为20 例 (66.7%), 有效为7 例(23.3%),无效为3 例(10.0%),总有效率为90%;常规组患儿显效15 例(50.0%),有效为6 例(20.0%),无效为9 例(30.0%), 总有效率为70.0%。 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 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n(%)]

2.2 分析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患儿产生嗜睡行为1 例(3.3%), 反应迟钝为1 例(3.3%), 肌张力降低为1 例(3.3%),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常规组患儿产生嗜睡行为3 例(10.0%),反应迟钝为2 例(6.7%), 肌张力降低为3 例(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χ2=5.54,P<0.05)。 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n(%)]

2.3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儿出现癫痫1 例 (3.3%), 耳聋为2 例(6.7%), 视力障碍为1 例 (3.3%), 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常规组患儿出现癫痫为3 例(10.0%),耳聋为3例(10.0%), 视力障碍为4 例(13.3%),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通常出现在早产儿期间[3]。早产儿的发生概率相较于新生儿明显较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使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的概率降低。该文解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儿产生的效果。

表3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出现并发症发生率[n(%)]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儿显效为20 例(66.7%),有效为7 例(23.3%),无效为3 例(10.0%),总有效率为90%;常规组患儿显效15 例(50.0%),有效为6 例(20.0%),无效为9 例(30.0%), 总有效率为70.0%。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嗜睡为1 例(3.3%), 反应迟钝为1 例(3.3%), 肌张力降低为1 例(3.3%),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常规组患儿产生嗜睡行为3 例(10.0%), 反应迟钝为2 例(6.7%), 肌张力降低为3 例(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χ2=5.54,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癫痫1 例(3.3%),耳聋为2 例(6.7%),视力障碍为1 例(3.3%),并发症发生率为13.3%; 常规组患儿出现癫痫为3 例(10.0%),耳聋为3 例(10.0%), 视力障碍为4 例(13.3%),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经过对患儿进行视觉刺激, 患儿专注力得到提升,因此,需要锻炼患儿的视觉能力。 对患儿的听觉刺激可以帮助患儿的听力。 患儿的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减少肢体不和谐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机体协调能力,游泳疗法能帮助患儿锻炼四肢。 根据患儿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护理人员需要举行患儿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亲子活动,增强患儿感受能力,通过对患儿做出适当的刺激反应,使患儿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5]。

综上所述,采用新生儿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具有较好的帮助以及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脑病缺血性新生儿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