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药熨在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运用研究

2020-07-02徐桂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力脑梗塞肢体

徐桂英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较多患者虽然救治后脱落生命危险,但是仍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需尽早采取康复治疗与护理,才能有效改善其预后。 中药药熨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 在康复治疗中辅助应用较多,为进一步探明其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该次研究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4 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68 例脑梗塞患者, 对中药药熨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住院治疗的68 例脑梗塞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药熨干预组,各34 例。 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梗塞诊断标准。 对照组,男20 例,女14 例,年龄56~76 岁,平均年龄(65.98±10.03)岁。 药熨干预组, 男21 例, 女13 例, 年龄55~76 岁, 平均年龄(66.47±10.4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脑梗塞,且为首发的脑卒中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 者;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严重营养不良者;合并重性精神病患者等。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脑卒中早期护理和康复要求实施常规干预措施,包括肢体被动运动、主动肢体功能锻炼等,药熨干预组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增加药熨干预。

中药药熨的方剂组成为白芥子50g、 菟丝子50g、苏子50 g、吴茱英50 g、地龙50 g、补骨脂50 g;上述药材充分混匀后,放入棉布袋内,扎进袋口,放进微波炉加热2~3 min,至布袋温度达到70℃~80℃;毛巾包裹住要待,对偏瘫肢体进行来回推熨、点按、揉搓等,患侧肩部、 肘关节、 膝关节等部位增加药熨时间,此外,曲池、内关、伏兔、足三里、解溪、昆仑等穴位也适当增加药熨时间,每次药熨时间约为20~30 min,每日早晚各进行2 次治疗, 连续药熨15 min 为一个疗程。患者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好毛巾表面温度,告知患者以温热舒适为佳,若出现烫、痛等情况,应立即降低布袋温度, 同时观察皮肤表面是否出现红肿等情况,避免烫伤发生。

1.4 疗效观察

1.4.1 体能、 体力评估 采用卡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arnofsky,KPS)评估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情况,评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肢体功能越好;同时采用体力状况评分标准(Zubrod-ECOG-WHO,ZPS)[2]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体力状况变化,评分0~5 分,评分与患者体力状况呈负相关性。 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评估。

1.4.2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进行日常生活质量评定,该量表总分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对患者随访6 个月以上,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6 个月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估。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 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能和体力状况评估

入院时,两组KPS 和ZPS 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药熨干预组KP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熨干预组Z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能和体力状况评估[(±s),分]

表1 两组患者体能和体力状况评估[(±s),分]

组别KPS 功能状态评分入院时 出院时ZPS 体力状况评分入院时 出院时药熨干预组(n=34)对照组(n=34)t 值P 值62.03±14.5660.19±15.301.0360.75880.67±10.3870.24±13.0612.8030.0194.03±0.984.11±1.161.1530.7932.68±0.793.42±0.9613.2560.017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药熨干预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 个月Barthel 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s),分]

组别入院时出院时 出院后6 个月药熨干预组(n=34)对照组(n=34)t 值P 值65.03±12.0364.29±14.031.3651.10379.06±10.3470.37±9.6712.6380.02182.03±7.6874.03±10.3714.0350.018

3 讨论

脑梗塞后患者发病后可出现多样的、多种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患者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康复进程,并进行正确的康复干预手段,才能获得肢体功能的有效改善,因而如何提高康复治疗及护理效果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中医学对脑卒中偏瘫治疗的研究历史深厚,其认为卒中后偏瘫为血瘀导致肢体筋脉失其濡养,从而功效丧失,应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功效,使患者肢体筋脉得以滋养,从而改善肢体筋脉的功能。 中药药熨是卒中后偏瘫的常用疗法,并广泛应用于脑梗塞后康复护理中,其主要运用了驱风活络、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疏通经络的中药,在热力和揉搓、按压等外力作用下,降药效传达至患肢,从而进一步强化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 中药药熨的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好等优势,作为首批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脑梗塞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其对患者恢复期康复护理的提升效果显著,患者肢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此,该院在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了药熨干预,结果发现,出院时药熨干预组KPS评分(80.67±10.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24±13.06)分,且药熨干预组ZPS 评分(2.68±0.7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42±0.96)分,可知经过药熨干预后患者体能和体力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对于偏瘫的改善效果较好。此外, 该次研究还发现, 药熨干预组出院时(79.06±10.34)分和出院后6 个月Barthel 指数(82.03±7.6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0.37±9.67)、(74.03±10.37)分,可知中药药熨干预有助于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增加中药药熨干预,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和体力改善,并有助于患者后续生活质量提高,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体力脑梗塞肢体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
人类的收留
加油!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