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早期专科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2020-07-02陈兆波赵凡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活动度交叉专科

陈兆波,赵凡

(1.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骨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吉林长春 130000)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病的一种,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外伤引起。 前交叉韧带属于膝关节非常重要稳定结构,对膝关节恢复运动,保持稳定非常重要。 当患者出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以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膝关节不稳,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引起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降低甚至残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1]。 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而且该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较为理想应用价值。 尽管当前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是想要术后尽快恢复膝关节运动和支持功能,需要对患者实施早期专科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有调查研究表明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早期专科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为此在该次研究中,针对该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80 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分组,以了解早期专科康复治疗应用价值,以下是详细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 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法将这8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后常规指导)、观察组(早期专科康复治疗),每组40 例。 所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该次研究, 病变膝关节均为单侧,80例患者具明确就诊。 纳入标准:符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确诊、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血管疾病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患者。

对照组40 例手术患者中, 男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24 例、16 例,患者年龄范围:55~76 岁,年龄平均值为:(66.8±4.9)岁,病因:交通意外伤13 例、运动意外损伤27 例; 观察组40 例手术患者中, 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 例,患者年龄范围:54~78 岁,平均年龄为:(66.5±5.0)岁,病因:交通意外伤、运动意外伤分别为:12 例、28 例。

对比上述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单侧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指导。

观察组患者则行早期专科康复治疗, 具体方法为:(1) 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下床活动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运动。 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详细的个性化早期专科康复治疗手段,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介绍,使其了解早期专科康复治疗方式以及意义[2]。 (2)静态训练 术后4 h 开始嘱咐患者做静态肌肉训练,从脚趾开始随意活动,到小腿肌肉收缩运动,逐渐过渡至四头肌肌肉收缩等。 (3) 动态训练 术后1~2 天,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膝关节屈伸运动, 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接着抬高患者腿部,同样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膝关节屈伸活动,部分恢复效果良好患者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床边暂时站立。 术后3~4 d 指导患者逐渐从床边缓慢移动到床下,逐渐展开步行、上下楼梯等运动。 术后一周部分康复效果良好者可以进行负重训练,鼓励患者提高运动量,逐渐能够自己行走。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上述两组手术治疗患者治疗后首次下床时间、VAS 评分、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比较。VAS 评分标准为: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 随着分值增加患者疼痛水平升高。 膝关节功能评分采取Lysholm 评分表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临床疗效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价,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有所好转、活动度改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使用t 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治疗后相关情况

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对比2 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s)

表1 对比2 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s)

组别首次下床时间(d)VAS 评分(分)平均住院时间(d)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3.50±0.332.17±0.4914.2390.0004.58±0.452.01±0.2930.3620.00018.04±0.7712.36±0.3841.8370.000

2.2 对比2 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表2 比较2 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总有效率[n(%)]

2.3 对比2 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 膝关节活动度

治疗前2 组患者Lysholm 评分、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Lysholm、活动度均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组别Lysholm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31.86±5.0831.90±5.110.0350.97275.12±6.6482.76±6.505.2000.00034.60±4.5734.57±4.500.0300.976111.64±8.79125.30±6.707.8170.000

3 讨论

膝关节作为人体非常重要关节部位, 具有支撑、运动等作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而且患者无法继续展开运动,会导致患者功能受限,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3-4]。

目前关机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效果明显,但是由于常规护理内容简单,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重视程度较低, 导致患者术后康复速率缓慢,而且康复效果一般。 早期专科康复治疗通过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尽早开展针对性训练内容,以循序渐进为治疗原则,为患者进行静态、动态肌肉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肌肉运动度,调动患者肌肉灵活性,加强患者膝关节承受能力,逐渐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康复效果[5]。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取早期专科康复治疗以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床运动时间、住院时间、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2 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取早期专科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和运动度。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接受重建手术治疗后, 可以展开早期专科康复治疗,促使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提升患者预后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活动度交叉专科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连数
连一连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