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

2020-07-02陈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偏瘫针灸脑梗死

陈朋

(平邑县中医医院,山东临沂 2733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是因为血液灌注障碍发生在脑部局部组织中,导致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极大降低,从而进一步引起的脑组织软化和坏死。 在临床上脑梗死后偏瘫是一种多发的和常见的后遗症,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很多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还会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这些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现阶段临床上在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较多地应用到了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基于此,该文特选择该院2017 年6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相关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研究了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康复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共计80例作为该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每组40例。 在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基础上,该次研究得以顺利展开。 纳入标准:(1)与脑卒中诊断标准相符合,并且通过影像学检查予以确诊的患者;(2) 家属及患者本人对该次研究知晓同意,并且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昏迷的患者;(2)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3) 具有既往脑卒中和偏瘫病史的患者。 常规治疗组中有14 例女,26 例男,在年龄方面最上限为72 岁, 最下限为45 岁, 中位年龄为(61.3±2.5)岁,康复治疗组中有13 例女,27 例男,在年龄方面最上限为74 岁,最下限为46 岁,中位年龄为(62.2±2.7)岁。 在上述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了实施统计学比较的基础和条件。

1.2 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对常规治疗组患者予以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去水肿和降压等。

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康复治疗的方式对康复治疗组患者予以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以辨证施治的原则为依据针对患者实施肢体针刺法和头针针刺法,针对其中软瘫的患者,选择其血海穴、曲池穴、合谷穴、三阴交穴、手三里穴和足三里穴等作为施针穴位, 针对其中硬瘫只伸不屈型患者选择其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合谷穴、尺泽穴和内关穴等作为是真穴位,针对其中只屈不伸的患者,选择其阳陵泉穴、昆仑穴、风市穴、曲池穴、天井穴和肩髃穴等作为施针穴位,每天针对上述穴位进行1 次针刺,每次针刺时间均控制在30 min 左右,针刺完成后采用点燃的艾条实施熏针灸疗。 头针的进针部位选择在患者的运动感觉区域,每次行针的时间都控制在30 min 左右,同时对患者进行5 min 左右的捻针,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00 次,每次行针期间共计实施3 次捻针。 一个疗程为8 d,在一个疗程的治疗完成之后,让患者休息2 d,然后再开展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1.3 评价指标

通过NIHSS 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通过ADL 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具体疗效评价标准为:(1)治愈:患者在治疗之后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超过81%;(2)显效:患者在治疗之后NIHSS 评分的降低幅度在56%到80%之间;(3)有效:患者在治疗之后NIHSS 评分的降低幅度在11%到55%之间;(4)无效:患者在治疗之后NIHSS 评分的降低幅度不超过11%。其中治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5]

1.4 统计方法

研究内所有数据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 评分和ADL 评分

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的NIHSS 评分和ADL 评分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康复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ADL 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表1 NIHSS 评分和ADL 评分[(±s),分]

表1 NIHSS 评分和ADL 评分[(±s),分]

组别NI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ADL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治疗组(n=40)康复治疗组(n=40)t 值P 值20.3±4.220.2±4.50.273>0.0512.1±2.96.2±1.83.769<0.0538.3±11.737.9±12.50.115>0.0559.7±12.476.8±11.93.264<0.05

2.2 疗效

康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偏瘫是一种非常多见的并发症,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偏瘫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的脑部神经受损。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之后其病变部位的很多大脑神经会死亡,但是很多周围脑神经只是处于失活状态,并不是真正死亡,所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地治疗方法来刺激其处于失活状态的神经细胞,让这些细胞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这是促进急性脑梗死身体健康恢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临床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候大多都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其虽然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很难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治疗后仍然无法得到保障。在康复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针灸康复治疗技术。 针灸康复治疗技术采用针灸针刺的方式来刺激患者的瘀阻的脉络,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脑组织血液循环,并且使其受损的脑神经细胞得到修复。 针刺的方式还可以对患者处于失活状态的细胞进行初级,使其从失活状态尽快地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大脑功能和机体功能,并且进一步的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保证患者的身体质量。 在该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对常规治疗组患者予以治疗, 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康复治疗的方式对康复治疗组患者予以治疗,结果显示,康复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ADL 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治疗组达到了75.0%的总有效率,康复治疗组达到了95.0%的总有效率。康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 经过统计学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一结果表明,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康复治疗具有十分确切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康复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脑神经缺损情况得到极大改善,并且提升其运动能力,是一种切实有效地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偏瘫针灸脑梗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