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0-07-02夏洁晶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情绪满意度心理

夏洁晶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 266034)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心理障碍,主要特征为持久性的心境低落,多以情绪低落、言语动作减少、思维迟缓等表现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也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据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死亡率高达15%以上[1],因此,临床治疗期间加强早期心理干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因此,该文通过对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6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观察早期心理干预的实施对患者康复与满意度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6 例抑郁症患者入组, 分组方法为动态分组法,两组各有33 例患者,对照组年龄区间在18~58 岁,平均年龄为(37.56±4.97)岁,女性18例,男性15 例;观察组年龄区间在20~56 岁,平均年龄为(35.82±3.97)岁,女性16 例,男性17 例;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帕罗西汀口服给药,给予常规护理,包括(1)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抑郁症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疾病转归等,提升患者的认知度,使患者及家属可有效预防减少不良因素对疾病发展、发展造成的刺激,提升患者治疗成功的信心。 宣教方式可采用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播放抑郁症相关视频资料。 (2)日常护理:做好卫生护理,保证室内干净整洁,室内不可放尖锐物品,避免患者出现自伤或他伤情况。 (3)用药监督: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监督, 严格遵医嘱用药, 避免患者出现藏药等行为。(4)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旁,给予患者必要的鼓励与安慰,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2-3]。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心理干预,具体措施:(1)支持性心理治疗: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利用合适的沟通技巧, 引导患者主动诉说心中所想,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针对性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利用专业问卷[4],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帮助患者更准确了解自身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信心。 (2)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对患者抑郁状态产生症结进行明确,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案,每周干预1 次,通过对患者的错误认知与行为进行纠正,使患者正确认知抑郁的本质[5],了解自身抑郁症状是因错误认知所产生的。 通过开展系统化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逐渐改变自身固有认知思维模式,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以正面、健康思想看待周围事物与生活,使患者的社会能动性显著提升,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必要时可邀请已经康复的抑郁症患者向患者分享自身经历, 通过现身说法,使患者治疗成功的信心有效提升,提升患者的配合度与积极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痊愈。 (3)音乐心理疗法:针对抑郁情绪严重者,可通过音乐心理疗法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6]。让患者身体放松,播放音调低沉、节奏舒缓的乐曲,疏导患者忧伤、沉闷、烦躁等情绪,播放10 min 后选择节奏欢快、充满朝气的乐曲,时间控制在5~10 min, 使患者情绪处于兴奋、 高涨状态,提升患者对生活的热情与信心。护理人员实施音乐心理疗法同时,应注意帮助患者领悟此疗法对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帮助患者实现心理的自我调节。

1.3 观察指标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抑郁情绪越严重[6]。 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区间在0~100 分, 分值在90~100 分判断为非常满意,分值在70~89 分判断为满意,分值在60~69 分为一般,分值0~59 分判断为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用t 值检验计量资料,描述方法为(±s);χ2值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n(%)];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程度评估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 评分相比,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HAMD 评分均有所减低, 观察组患者的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抑郁程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抑郁程度评分比较[(±s),分]

例数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3)观察组(n=33)t 值P 值22.65±2.6921.95±2.951.1031>0.0513.95±0.858.49±0.4632.4528<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理状态,主要是指因某种不愉快心境、身体器官紊乱等情绪状况,主要症状为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患者发病后常感觉无自身价值感,丧失自尊,病情严重者会表现为绝望、自杀等。 研究发现,社会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均与抑郁症患者病情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7]。 现今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快节奏的现代社会, 使得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发展,抑郁症的死亡率已超过其他精神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

研究表明,存在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格、归因、自我认知、素质—压力,其中素质—压力成为现今临床关注的重点影响因素。 素质—压力是基于其他3 种影响因素理论,在素质结构中心理因素占据着重要位置,发挥着中介作用。 抑郁症患者对待事物、境遇与未来变化等方面均以片面方式看待或推测, 无法正确认知事物存在的正面意义与价值,导致患者的情绪进一步加重[8]。 从认知行为理论而言,对待事物的认知、判断、评价等均是导致抑郁症患者精神紊乱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加强心理护理,重视患者心理情绪调节,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纠正患者对事物的认知观念,减少因负性事件对自身情绪状态的影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临床治疗抑郁症多采用药物治疗,治疗期间给予用药指导、健康宣教、日常护理等常见措施,心理干预的占比较少, 无法满足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早期心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与现代医疗护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为患者提供支持性、个性化的心理支持与干预, 有利于患者情绪状态的平和稳定。认知行为干预可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思维认知方式,避免患者以固执、偏激等负性情绪看待周围事物,理智看待问题。 音乐疗法的实施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帮助患者宣泄负性情绪,使患者情绪逐渐过渡到平和、热情,提升患者对生活的热爱,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 临床研究发现,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行为进行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可长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结果显示, 观察组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后患者的HAMD 评分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提示,与常规护理效果相比,早期心理干预的实施可使患者的抑郁状态有效改善,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综上所述, 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心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使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情绪满意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心理小测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心理感受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