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足治疗中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

2020-07-02庞慧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依从性护理人员

庞慧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 272011)

糖尿病足又被称为糖尿病肢端坏死,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该病通常是由于神经病变、感染以及下肢血管病变所导致的结果,临床多表现为足部疼痛、 皮肤溃疡以及肢端坏疽等症状,一旦处理不当,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据王海燕、刘文莉等[1]学者研究表明,在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的同时,通过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该文以该院2017 年3 月—2019 年5 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4 例为研究对象,就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74 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7 例,观察组37 例。 对照组男患者21 例,女患者16 例,年龄43~7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4.3)岁;观察组男患者24 例,女患者13 例,年龄45~7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4.8)岁。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 参与此次研究活动的人员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未患有痴呆、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等;(3)患者未患有心、肝、肾等功能性障碍。

排除标准:(1)患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2)患者部分资料发生缺失,资料不完整;(3)患者拒接参与或中途退出;(4)患者依从性较低。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方式护理干预,其中包括注意事项、日常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 观察组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其内容主要包括:(1)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由于在患有糖尿病足后,极易让其产生悲观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文化程度、 性格特点等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心理护理方案,并主动与患者进行详细交流,对于患者产生的问题,应详细的进行解答,以避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继而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健康知识宣讲。护理人员应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派发宣传单以及应用新媒体宣教,通过对患者以及家属正确讲解糖尿病足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让其充分掌握疾病发病原因、 治疗方式以及护理目的等,能够提高其对糖尿病足疾病的认知程度。 (3)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家属讲解情感支持的重要性,鼓励亲人多陪护患者、精神上关心患者,以消除其独孤、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释放心理压力。(4)膳食指导。护理人员应充分按照患者的病情程度对其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并为其制定出科学的饮食护理方案, 并指导其食用一些芹菜、 苦菊、蘑菇、橙子、苹果、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等食物,禁忌辛辣、高蛋白食物。 (5)运动疗法。 护理人员应充分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科学的运动方案,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骑车以及瑜伽等有氧运动,以加强对疾病的有效控制。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分为4 个等级,即痊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溃疡愈合;显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溃疡面积缩小2/3 以上;有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溃疡面积缩小1/2 以上;无效: 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溃疡面积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护理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心理状态, 采用汉密尔顿 (HAMA) 焦虑和(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分,评分采用百分制,得分与心理状态成反比关系。

(3)护理依从性,参考江氏评价标准,完全依从:患者对护理过程完全配合;部分依从:患者出现了抵触情绪,不配合护理;不依从:患者对护理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文中数据, 无序分类资料经[n(%)]表示,行χ2检验;数值变量资料经(±s)表示,采取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24 例(64.86%),明显低于观察组35 例(9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HAMA、HAMD 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s),分]

组别HAMA护理前 护理后HAMD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7)观察组(n=37)t 值P 值36.84±3.7136.82±3.530.0240.49133.98±3.4219.65±2.3121.1210.00052.94±4.7652.91±4.720.0270.48948.27±4.3735.62±3.2414.1440.000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为70.27%,明显低于观察组9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n(%)]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加、末梢神经病变、细菌感染以及下肢供血障碍等原因,使得皮肤出现深部溃疡以及肢端坏疽等病变。 该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麻木以及皮肤溃疡等表现,严重时还会发生肢端坏疽,是致使糖尿病患者发生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导致糖尿病的发病人数也逐年增加,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患者一旦发生糖尿病足极易发生感染,在发生感染后,倘若得不到科学有效的处理,就不得不进行截肢,从而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4]。强化心理护理干预通常是在传统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更加详细、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及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式, 从而把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应用到每一位患者[5-7]。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对其所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能够消除患者悲观情绪,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工作的依从性。 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健康知识宣讲,不但能够避免其产生悲观情绪, 增加患者康复的希望,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理人员通过告知患者家属,让其多陪伴、关心以及鼓励患者,能够有效避免心理应激反应,对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8-10]。护理人员通过指导患者科学饮食、戒烟戒酒以及合理作息等,能够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能够加快疾病的康复速度。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64.86%,明显低于观察组9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HAMA、HAMD 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为70.27%,明显低于观察组9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将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有价值,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同。

综上所述,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护理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较高。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依从性护理人员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