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地黄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IL-8、IL-13表达的影响
2020-07-02邓铭王丽马文政
邓铭 王丽 马文政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是指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为特征,以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病因较多,发病率和复发率均较高,易并发感染、血栓、脂肪与蛋白质代谢紊乱以及急性肾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在肾病综合征的西医治疗中,暂无特效治疗方法[2]。本研究重点探讨参芪地黄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3)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3]中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②无其他系统严重脏器疾病;③无用药禁忌者;④无其他肾脏疾病;⑤近期未服用其他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合并恶性肿瘤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2~75岁,平均(56.78± 8.39)岁;病程6~13个月,平均(9.26±1.24)个月。研究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1~75岁,平均(56.98±8.25)岁,病程6~12个月,平均(9.58±1.0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于急性期予以抗感染、利尿消肿、抗凝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5mg)10mg/次,2次/d,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方剂组成:生黄芪30g,党参25g,茯苓、丹参、生地、山萸肉、山药各15g,薏苡仁30g,泽泻、女贞子各12g,丹皮10g,水蛭6g。温水煎服,100ml/次,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进行评估,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肾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肾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肾功能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中医症状积分[5]: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进行中医症状积分评分,主要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症状,依次评分为3分、2分、1分、0分,即评分越高代表中医症状越重。③血清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集外周静脉血3ml,充分离心后留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中IL-8、IL-13水平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2个月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清IL-8、IL-13水平比较治疗2个月后,两组血清IL-8水平均降低,IL-13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血清IL-8水平低于对照组,IL-1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t P对照组 45 9.47±2.64 6.98±2.03 12.0454 <0.05研究组 45 9.41±2.14 3.64±1.89 5.5264 <0.05 t 0.118 8.078 P 0.906 <0.05
表3 两组血清IL-8、IL-13水平比较(pg/ml,±s)
表3 两组血清IL-8、IL-13水平比较(pg/ml,±s)
组别 n IL-8 t P IL-13 t P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 45 246.78±40.13 210.98±27.48 4.938 <0.05 162.48±36.47 196.47±40.45 4.187 <0.05研究组 45 246.14±41.01 189.47±28.69 7.596 <0.05 161.89±36.54 215.14±40.16 6.579 <0.05 t 0.075 3.632 0.077 2.197 P 0.941 <0.05 0.939 0.031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及过敏性体质等因素有关,T 淋巴细胞的紊乱导致免疫复合物在肾脏内聚积,促使细胞因子异常分泌,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滤孔增大,蛋白质漏出,形成大量蛋白尿,同时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也参与了疾病的发展,肾病综合征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6]。目前在肾病综合征的西医治疗中以激素治疗为主,但单一使用激素效果欠佳,且长期服用激素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中医将肾病综合征归于“虚劳”、“水肿”范畴,以阴虚、脾虚、肺热、肾虚较为多见。中医认为,水肿、蛋白尿多由肾虚、脾虚而致,血尿多见于阴虚肺热者[7]。同时,中医认为激素为“纯阳”之物,药性偏阳,长期服用激素导致阳热与水湿结合引发湿热证,久而久之致使血瘀,出现湿热、血瘀之证。故在激素治疗的同时应予以扶正祛邪、利水消肿、补肾固精等治疗。参芪地黄汤方中生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党参益气生津;茯苓健脾除湿;丹参安神活血;生地清热活血、益气生津;山萸肉补肾固精;山药益胃补肾、固肾益精,丹皮清热凉血;泽泻利水渗湿;薏苡仁健脾除湿;女贞子补肝益肾;水蛭活血消癥。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利水消肿、清热除湿、补肾固精之功效。且茯苓具有调节机体免疫作用;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还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进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且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该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8]基本吻合。
研究表明,肾病综合征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该疾病发生发展中有多种炎症因子参与,并直接作用于靶细胞外,继而诱发其他炎症介质,加重肾损伤[9]。血清IL-8、IL-13水平分别为促炎和抗炎因子,IL-8为低分子量(6~8kD)的多肽,可激活或趋化中性粒细胞,参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反应。IL-13可诱导单核细胞分化,控制炎症反应。血清IL-8、IL-13水平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转归和进展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血清IL-8水平低于对照组,IL-13水平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与参芪地黄汤中茯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明显调节血清IL-8、IL-13水平,调控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综上所述,参芪地黄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清IL-8、IL-13表达水平,值得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