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三个追求”

2020-07-01韩召亚

成功密码 2020年5期
关键词:电磁铁笔者科学

韩召亚

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关的教学理念或思想,进行课堂活动设想、安排与实施的一种融智慧与操作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有效的教学设计是顺利推进教学流程,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保障。为此,教师应立足学情与教材,进行科学分析与设计,从而避免随意性、盲目性,使之具有目的性、预设性、可操作性和创造性。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相关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观点以供参考。

一、追求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化与科学性

首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追求程序化,在小学科学课堂上不要生硬地灌输与注入,不要教师直白地“告诉”,而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探索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教师要格外重视过程,让学生每一步都走得实实在在。为达成这一目标,在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努力追求程序化。其追求是由科学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例如,教学“铁生锈”这一内容,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探究程序:课前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交流表达→反思评价。其中,在“课前观察”这一程序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清楚铁生锈的事实,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科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科学,从而让学生树立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就像科学家竺可桢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细致地做好记录一样。通过观察铁生锈的事实,让学生懂得观察要做到坚持不懈,保持观察欲望,善于发现新变化,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在“提出问题”这一程序,笔者向学生提出了“铁在什么情况下会生锈”这一问题,其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这个目标进发,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这样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现象入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个个问号,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探究。

其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追求科学性。在探究活动中,上述程序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探究内容的特点而进行相应的变化。例如,“电磁铁的磁力(一)”这一课,主要任务是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教材安排了2个课时。其实,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课时和内容是能够调整的。假设可以安排在第1课时,做实验安排在第2个课时;还可以安排3个课时完成,即把实验后的汇报小结和制作强力电磁铁安排在第3个课时。

实践证明,富有创造性与实效性的“变”,是为了让探究活动更有效,不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地走过场。“科学性”还要求有些程序要被反复应用,比如,在“猜想→实验→再猜想→再实验”这一过程中,猜想与实验的反复出现,目的就是为了较好地搜集证据,验证猜想。猜想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实验则是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将方案付诸实施的能力。二者结合起来,则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与整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使探究活动走向深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追求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首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追求生活化。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上,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而要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追求生活化,在教学内容上要敢于进行取舍,以体现科学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融合。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来指导科学课程教学,让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例如,在低年级的《科学》教材中,有认识植物的单元,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動时,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提及的植物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植物,包括自家庭院、校园、公园等地的植物,从而获取对植物的相关认知。同样,对于认识动物的单元,也要联系身边熟悉的动物,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指导学生凭借细致的观察获得证据,从而促进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将课本上所涉及的关于生物的科学概念,以层级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逐层深化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在认识生物特征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比较与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生物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其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追求生成力。所谓“生成性”,即教师设计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与诱发性。“导向性”让学生探究有着较强的目标,不至于迷失方向而走弯路;“诱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将问题看得尽可能全面而深刻。一言以蔽之,“生成性”能够引导学生伴随着活动的推进,由表及里、由现象看到本质,不断产生新问题、新目标和新动力。生成性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求教师摒弃以教材为主、以灌输为主的落后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洋溢着勃勃生机与活力,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无限乐趣,并因此喜欢上科学课程,对科学探索充满兴趣。

三、追求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人本化和情感性

对于知识的探究来说,学生是主体、主人,他们对未知世界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为此,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鼓励者的角色。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追求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人本化和情感性;要面向全体学生,以科学有效的策略施教;要切实做到“目中有人”,关注学生整体,尤其是后进生,要为所有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并为他们提供适时的引导。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尽量对学生的天资、兴趣及能力差异进行了解,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及满足学生科学素养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课堂上,笔者舍得放手,想方设法引导、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尤其是对那些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笔者总是给予充分认可和热情表扬。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笔者认为问题来自学生,答案也来自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一探究过程,其收获远远超过了教师单纯地讲授与灌输。

例如,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笔者安排了“设计实验,检验假设”这一板块的探究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笔者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哪一个?应当控制不变的条件是哪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绕多少圈不是随便写的,而是要考虑导线长短等相关因素。然后,学生再进行分组讨论并填写好研究计划表。最后,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研究计划及感悟。笔者在捕捉学情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提示相关操作注意事项。在实施小组研究计划环节,学生发现了“两个节约”:一是节约材料,可以用一根长导线先后绕制三个不同圈数的电磁铁;二是节约时间,可以先绕制好这样的三个电磁铁,用的导线都一样长。学生在这样的发现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立足“三个追求”,将科学性、生成性与情感性融为一体;同时,在遵循程序化的基础上创新活动设计,联系生活,彰显人本理念,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电磁铁笔者科学
自制电磁铁
老师,别走……
点击科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科学大爆炸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活学活用电磁继电器
科学拔牙
创新更需结合实际
电磁蜂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