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0-07-01林伟毅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时代培训

林伟毅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团委,福建 厦门 36102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再出发,同心筑中国梦。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都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从历史长河中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大学生是新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领域的引导者,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面对各类形形色色的互联网讯息,辅导员更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清思路,在大学生的认知领域中做好准确引导、传达、阐述和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帮助大学生塑造伟大的“中国梦”,起着不可或缺的领引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核心队伍,不仅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中最重要的思想引领者,同时又是大学生人生领航和值得倾诉的对象。这份职业与岗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及其必须具备的各项业务本领,就是辅导员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也是职业需要的关键所在。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思政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十九大召开之后,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下简称“新时代”),新时代下的思政工作呈现出了新变化,新特点,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从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和任务出发,面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探索在新时代下辅导员工作的指导思想、方法、措施及辅导员自身应当具备的理论知识和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标提供人才储备,奠定人才基础。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现状简述

1.互联网+相关职业能力建设基础不断夯实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下“思政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贴近时代”[1],这就对辅导员工作在新时代提出了新的高度和要求。当前,从学历上看,辅导员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比较大,本科学历尚存有一定比例。同时,许多高校都鼓励新进的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在专业上也不单倾向于心理学、教育学专业,主张多学科均衡发展。

旨在更为深入地了解互联网+时代下辅导员的工作现状,笔者在福建省范围内部分高校进行了关于辅导员工作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全部面向一线工作的辅导员,共发出问卷860份,收回836份,问卷回收率达97.2%。从调查数据看出,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能胜任辅导员工作,且有82.1%的辅导员表示对这项工作充满了热忱和自豪感,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这份工作,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同广大大学生们打成一片。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时代发展有一个明显的新特征,这就是互联网成为了社会大众获取各类资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在每个人的身边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辅导员队伍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更趋于年轻化。年轻人正是运用互联网进行日常学习、工作、交往最多的群体之一。在对厦门市内的几所高校辅导员的年龄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年龄在30岁(含30岁)以下的辅导员占总人数的45.7%,31-40岁的辅导员占47.6%,41-50的辅导员占6.2%,50岁以上的辅导员占0.5%。34.5%的辅导员在岗时间在3年以下(包括3年),工作时间在4到5年的辅导员人数占23.4%,而能坚持在该岗位5年以上的仅占42.1%。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辅导员越来越年轻,成长空间很大。在互联网+时代下,他们更容易通过互联网贴近大学生思想,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更有干劲和冲劲,是一支在线上线下都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青年政治工作队伍。

图1 辅导员年龄段状况图2 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状况

2.互联网+相关职业能力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

调查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我们发现,各高校通过公开招聘的辅导员约占50%强,毕业留校的辅导员占近25%,从校内直接调动的占总数的12.9%,通过其他途径上岗的人仅为6.9%。由此可见,通过互联网信息渠道传播功能吸纳新辅导员的比例相当大。再深入分析,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招聘标准并未完全一致,公办高校基本采用的是公开招聘。民办高校由于体制较为灵活,除了部分岗位拿出来公开招聘以外,部分则采用的是毕业留校和校内直接调动。综上显示,辅导员选拔在各高校中均相对谨慎,做到了选才标准高、选才程序公开。

图3 辅导员的引进情况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标准》明确为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建设提供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为响应政策,各高校都相继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以及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调查中,所有高校都有“从科学技术的应用、质量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培养等方面对辅导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2],逐渐构建出一个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培训、留学深造和结对带教等多方面为一体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体系。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为例,该院多途径多形式积极培育辅导员通过互联网+进行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专业知识和技巧,切实提高辅导员在互联网+时代中通过互联网解决就业指导和考试、心理健康疏导、学生资助工作、就业创业指导等问题的能力,以期更好地通过更为便利的互联网渠道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答疑解惑,助推学生发展。

3.互联网+相关职业能力提升渠道不断丰富

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模式,影响深远。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不断深入,能力培养工作方式还不断创新,培养体系不也断扩展,调查中,随着互联网+和创新创业大方向的影响,培养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方式也多样化。

由于网络的方便和快捷,并兼具传播速度快、包含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等特点,互联网就逐渐成为了各高校获取信息和各种知识的主渠道,为此,围绕辅导员队伍是否在互联网上学习以及会选择加强什么样的能力学习,笔者也展开了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百的受访者都有在互联网上学习的经历,其中选择加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占24.6%;选择加强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占43.1%;选择加强表达说服能力的占22.2%;选择加强应变控制能力的占10.1%。

此外,据调查显示,55.5%的辅导员表示将通过学校培训或自学等方式提升互联网知识;38.3%的辅导员虽未完全学习,但也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而没想到需要自我学习和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学习互联网知识的人仅占5.7%和0.5%。这一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已经具有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的意识,并可以通过多渠道积极探索学习。

图4 辅导员通过互联网学习的目的状况图5 辅导员提升互联网职业能力意识状况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任务繁重,互联网相关专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的各个高校都鼓励新进博士担任辅导员,并进行锻炼。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形式上看,其工作的复杂和繁琐,事务性工作的冗多极大地分散了辅导员通过互联网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力。再者,高校辅导员队伍趋于年轻化,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所占比例较低,仅为13.47%,45.5%为中级职称,34.9%为初级职称,尚有6.2%的辅导员还未评定职称。因此,在担任辅导员的同时,许多辅导员还要进行职称的评定,部分受访者甚至还承担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对于新进的博士辅导员来说,部分高校还规定需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下,辅导员在“工作上难免力不从心,思想上存在一定倦怠心理”[3],在互联网时代下,虽有十二分的热情乐于借助互联网开展辅导员工作,但却只剩五分的力气,无暇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开展互联网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另外,从辅导员队伍所属的专业结构上看,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学专业的占17.0%和13.4%;学心理学专业的占19.7%;学其它专业的占49.9%,明显看出非思政、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的其它专业占优较大比例,但在调查中,学互联网相关专业的实际比例甚少。在对大学生进行“90”后辅导员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查状况来看,认为优秀的人数占比14.6%;认为良好的占31.5%; 认为合格的占43.2%,认为不好的则占10.7%。互联网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新时代下学生工作的延伸,学生在哪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在哪里,如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甚至“00”后,思维比较活跃,接受地新观念新潮流较多,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形形色色,观点千奇百怪,要做好学生工作,这对辅导员运用互联网相关知识开展工作的能力要求就变得更高。

图6 辅导员职称状况 图7 辅导员专业结构情况

图8 大学生对“90”后辅导员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情况

2.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调查中,在问及“学校缺乏辅导员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时,有57.7%的辅导员表示“同意”,35.7%的表示“还可以”;在“学校是否有经常组织参加进修培训”的调查中,回答“经常”的辅导员只占26.3%,回答“还可以”的占53.3%,而有20.4%的受访者回答是“很少”和“几乎没有”;综上,可以发现,在辅导员关于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机制上,当前很多高校和地区虽然出台了不少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平台,不过也存在部分高校甚至还没有制定培训和进修制度,但是即使有的高校已出台相关培训制度,但在辅导员针对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的问题上缺乏明确性,存在模糊性,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高校辅导员培训的课程中,更多的都偏向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很少去训练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学生管理中。目前,互联网的运用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大渠道,大部分辅导员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除了参加一般的岗前临时短期培训外,就很少再参加系统性的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培训,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研究培训就很少,满足不了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要求。

其次,在现实条件中,各高校在辅导员的各类培训中,辅导员大多局限于岗前和日常工作的培训,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的操作和应对模块的培训甚少,因此,通过网络上有效开展思想引领的行为就缺乏专业性。

图9 学校是否缺乏辅导员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情况 图10 学校组织辅导员参加进修培训情况

3.辅导员有效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政工作的核心能力缺失

一方面,相对于专任教师,辅导员缺乏一定的互联网专业知识和基础,获得科研经费立项方面有限,因此在研究如何有效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政工作方面上缺少知识储备及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工作的繁琐和复杂产生倦怠心理,对工作没有热情,对待培训事务也敷衍了事,对考取互联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缺乏主动性。数据调查显示,在现有的辅导员队伍中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辅导员占34.1%,有考取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或者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辅导员占42.1%,而没有任何职业资格则占到38.5%之多,而考取互联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的辅导员少之甚少,考取意识相当单薄。因此,辅导员有效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政工作的核心能力也呈现出缺失的现状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下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一) 互联网+时代下提升辅导员的思维能力

1.思想引领是互联网+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时代的发展需要思想的进步,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大学生是祖国与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的缔造者,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实现“个人梦”和未来“中国梦”的指引者,“要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同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进行有机统一”[4],既要明确新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又要努力提升自身思想高度,要敏锐地跟上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关注的文化潮流,关注学生表达心声和诉求的网络平台,把握互联网作为新媒介的重要载体,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前沿阵地,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将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新媒介、自媒体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政治意识,强提高学生在互联网冲浪中正确认知世界的能力,通过互联网的时代吸引力和传播力,将思想引领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和新阵地,作为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性任务,有效引领学生在思想上自觉、主动地站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11 辅导员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情况

2.与时俱进是互联网+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随着大学生的主体开始逐渐从“90”后开始过渡为“00”后,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有着不一样的特性,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社会经济大背景,和讯息获取途径、深度及广度都大为不同。所以,“当前辅导员就会面临‘大学生越来越难管’的问题”[5],大多数辅导员必须从原先对待“90”后大学生的传统教育方式重新改观。现今“00”后的显著特点是:由于深受当前互联网中多元思潮及文化的不断熏陶,知识面日益宽广,对话语权的追求日益增高,对个性化生活要求日益提升等。同时,由于受到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理想信念趋于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团结协作的观念缺乏等。所以,在“90”后与“00”后大学生的特性区别基础上,高校辅导员在“迎接”“00”后大学生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维寻找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新方式,这是当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之一,要贴近时代,与时俱进,对学生应做到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3.知行合一是互联网+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不仅要先做到知行合一,在互联网阵地中有效开展思想引领的同时,还要扎实做好日常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思想教育中的知行合一。辅导员既要借助新媒体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和新思想对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网络媒介有效地将新思想传播给学生,深入到学生内心,让学生真正领会和认同新时代发展的事实,同时,还需要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内化,并有效地外化于行动,将认知和行动有效地统一”[6],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新思想的现实存在意义,合理和科学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为新时代发展服务。

(二)互联网+时代下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

当今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各类资讯呈现鱼龙混杂的怪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之改变,高校的学生工作思路也急需改变,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需要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自学与引学能力

自学能力不仅是辅导员自身专业能力提高的主要自我业务提升方式,同时引导学习的能力也是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手段。一方面,新时代的辅导员不仅要有充分运用已有的专业能力,还要懂得主动自我学习,充分借助互联网上广阔的信息资源,看清各种时代性的国内外新形势,不断在自我理论学习和实践中获取新知识,及时更新时代观念,拓宽专业视野,让自身努力成为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传统理念与时代创新思想相结合,自身专业与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全面性、多能手辅导员。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辅导员应当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引导学生该如何正确运用互联网拓展学习范围,切实解决大学生学习能力问题,在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渠道等方面提供可操作、科学化的指引。

2.执行能力

执行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高校辅导员工作最需要的就是及时、有效、精准、细致的落实和执行。辅导员应利用多种途径,统一结合,正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构建适合新时代思政工作新模式。既要充分认清互联网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带来的实际意义,又要正确运用互联网的网上沟通功能,在网络的各种平台中融入进学生群体,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加强面对具体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辅导员的实际执行能力,还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依托互联网各种可以利用的平台,将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精心地设计、组织、策划、执行,融入到各项工作和各类问题中,做到有计划制定,精细化实施的有效执行,同时,还要懂得在执行中进行观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这样的执行才能行之有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创新能力

虽说在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之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解决了就业燃眉之急,但是,其实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和为人民服务的创新精神和具体实践能力,及提高自身批判与思维、合作与革新能力才是当前大学生最亟需提高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新时代的主题,如何将社会的新一轮创新性变革和国家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联系在一起,也将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面对和研究的现实问题,未来的社会发展在于创新,未来的创新力在于新时代大学生,而未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在于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辅导员。所以,在实现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的指引下,辅导员更应将工作进行内涵丰富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创新,将各种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方式有效结合起来,一是充分借助互联网中的各种有效平台,从线上获取更多的创新实践案例及创新思维理念;二是在线下开展教创新育实践、项目创新路演等宣传引导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互联网+时代下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对策

(一)多方渠道提升辅导员的自身认知

要提高辅导员的自身认知,首先,应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互联网的社会舆论传导作用就是关键。我国高校辅导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辅导员工作者。在当前习总书记引领的新时代,每一个辅导员都能成为国家的感动中国的人物,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要充分利用各种全国性或者省级性的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契机,将线上和线下的宣传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校内外大力展开宣传,一方面,互联网的传播能力巨大,可以将优秀辅导员的典型事迹以视频展示等方式,通过新媒体的媒介广泛地在互联网中传播,发挥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邀请近年来评选出来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优秀辅导员来校进行宣讲,以事迹宣讲、现场展示和现身说法的方式,提升社会对辅导员的关注和认同。其次,应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智囊团。职业发展需要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专业性的职业指导,在国家长远战略的发展中就需要有一支值得党和政府信任的一支坚定拥护队伍,而辅导员作为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传播者,高校大学生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的执行者和管理者,作用举足轻重,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紧密相联,息息相关。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巨大的资源平台,收集国内优秀辅导员先进的工作模式和典型的工作案例,以此专门向政府和高校提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性建议。此外,还要结合现有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优劣势和专业配备情况,综合考虑评估,进行队伍的有效合理配合,以达教育资源最大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切实保障辅导员的职业社会地位和话语权,提升职业认同感。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使高校辅导员培训管理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最主要的是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互联网+时代下与时俱进的培训体制。首先,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一套符合新时代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挖掘辅导员潜能,“实现个人需要和集体需要的协调统一,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创造性和有效性”[7]。在高校中,如果激励机制不合理,会明显降低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岗位的自身魅力缺失。因此,应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双管齐下。物质上,确保辅导员与专任教师的差距缩小甚至相同,根据工作业绩来进行绩效(奖金)的发放,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精神上,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在尊重辅导员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根据个体的特点及环境,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目标。其次,完善培训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机制,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的必备要求,同时是开展科学化、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渠道。一方面,鼓励创新,方式多样化。培训虽是为了理论的获取,更在于知识的消化,而知识的消化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的学习,还重在于从何处获得学习和如何实际的运用,进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才是培训中学习的根本目的。并且在培训中,要鼓励培训过程中融入创新模式,创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结合国家政策,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坚持线上和线下的培训结合,依托各类线上和线下交流平台,拓宽辅导员培训渠道,提升工作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搭建平台,营造优质的成长环境。调查中,20到30岁之间的辅导员占据近五成的比例,年龄的相近有助于与学生进行“无代沟”的交流,但工作经验的欠缺也是这部分辅导员中最大的不足。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搭建一个或者多个辅导员工作经验的交流平台,营造优质的成长环境,使辅导员在浓郁的工作氛围中提升自我,打造一条适合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成长之路。

(三)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夯实基础

根据2015年我国新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所提出的,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水平,将教师队伍的基础建设落到实处,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专业素养。可见,新时代的思政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即有坚定地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者。一方面,由于辅导员工作在本质上是全面性和专业性的统一。所以,作为辅导员,必须在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行不断提升,与时俱进,深入观察新时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洞察新时代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趋势,既要在文化素养中做好学生榜样作用,又要在专业中主动地进行自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与资源,不断创新思想和技能,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使能力得以持续性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辅导员工作性质的影响,辅导员对工作的反思性较差,因此,在工作之余,辅导员应增加对工作进行总结思考的重要性,应学会及时将工作实践转化为指导理论,并通过逐步完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应学会善于捕捉和发现辅导员工作中的根源性问题,结合工作中的各类实际案例,开展深入研究,主动探索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规律性,找出共性,及时采取顺应时代的措施和方法解决新问题。同时,还要通过线上主动学习互联网中呈现出来的优秀辅导员先进工作案例,线下积极向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学习,进而调整工作思路,将多方的先进经验内化为自身的工作技巧,共同解决新时代下工作中的困难,进而解决各种突发情况,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提高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当今互联网+时代,是新时代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聚集地,当今各类网络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转化,价值观的形成,及行为规范的养成。辅导员工作就是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做到哪里,互联网作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如何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就成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亟待面对的一个重要难题。一方面,积极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辅导员要充分学习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熟悉网络语言的特点,充分运用贴近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语言融入到学生的网络阵地,为了更深入了解学生,要积极关注和及时研判网络舆情,洞察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看待网络上流行的社会热点问题,利用网络语言拉近、拉低与学生的年代感和亲进度,获取学生的信任,在互联网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和沟通,进而更为便捷有效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赢得网络的主阵地。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媒体工作平台。辅导员要尊重时代、迎合时代、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将线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同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学习和利用好QQ、微信、微博、易班、抖音等各种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等传播媒介,充分发挥好网络新媒体的主要功能,及时分析和解决当今时代学生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同时,辅导员还要创新工作途径,运用好互联网新载体,利用好新媒体技术,创新打造学生班级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平台,开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提升新时代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辅导员时代培训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