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两种亚型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2020-07-01刘一品刘辉
刘一品,刘辉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山东 滨州)
0 引言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 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分子机制研究国内外研究较少,但其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其有独特的形态及发病特点,深入研究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分子发生机制,可以发现其自身的特点,对其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阻止其癌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内镜检查及治疗的直径>1.0cm 的LST 标本40 例,根据内镜下形态分为颗粒型(LST-G)25 例和非颗粒型(LST-NG)15 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内镜黏膜切除技术
采用奥林匹斯H290、Q260J 内镜。染色剂选用0.4%靛胭脂。病变经NBI 内镜及染色内镜仔细观察后,根据内镜下直径及形态,选择内镜EMR、EPMR 或ESD切除病变。下列情况不采用内镜治疗:①Pit 分型VN 型;②黏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③凝血机制差。术后病理癌如侵犯粘膜下层超过1000um 需要追加手术治疗。
1.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DNA 提取试剂盒和全自动核酸提取仪HR968 来自河南惠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DNA 测序仪3730xl DNA Analyzer 来自 Thermo Fisher。
1.2.3 实验方法:PCR-测序法(PCR-Sanger)
1.2.3.1 1DNA 提取方法
磁珠法提取,并保存在-20℃冰箱中。
1.2.3.2 引物设计
设计引物,组织DNA 标本扩增KRAS、APC 基因片段,PCR 技术检测KRAS、APC 基因的具体突变位点,由山东修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LST 的临床病理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38 位患者镜下发现LST40 例,年龄 45-77 岁,男 20 例,女 18 例,其中颗粒型(LST-G)25 个,非 颗 粒 型(LST-NG)15 个。 颗 粒 型 LST 直径 32.0±10.4cm,非颗粒型 LST 直径 20.4±11.2cm,LST-G 的平均直径大于 LST-NG(P<0.05), 左半结肠 LST26 例,右半结肠14 例。40 例LST 由内镜医师根据内镜下形态特点及直径分别选择EMR、EPMR 及ESD。其中 EMR8 例,EPMR5 例,ESD 术 27 例,术后追加外科手术4 例。术后病理30 例腺瘤,6 例粘膜内癌,4 例黏膜下癌浸润深度>1000um。
2.2 两组亚型基因表达情况的比较
LST-G 的 KRAS 突变率为 44.0%(11/25)、LST-NG为 6.7%(1/15),LST APC 突变率为 16.0%(4/25),LSTNG 为 53.3%(8/15)。LST-NG 组 KRAS 突 变 率 低于 LST-G 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P<0.05),LSTNG 组APC 突变率高于LST-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侧向发育肿瘤(LST) 最早由日本Kudo 等提出,内镜下表现为沿着肠壁呈侧向生长的有别于一般腺瘤的一种特殊形态[1,2]。LST 作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目前被国内外日益重视。按内镜形态不同分为LST-G 和LST-NG 两个亚型, 两者之间病理特点及分子发生途径尚无系统的研究。
表1 两组亚型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KRAS、APC 基因突变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LST-G 和LST-NG 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不同。LST-G 体积偏大,LST-G 的平均直径大于 LST-NG(P<0.05)。其中有 25%LST 发生癌变,主要是大结节型LST 及LST-NG 容易发生癌变,癌变深度主要是粘膜内癌和粘膜下层浸润,说明LST 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且癌变率较高,LST-NG 在体积较小时就可能发生癌变。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从正常细胞向癌变逐渐演变,经历了腺瘤-癌序列,有多个遗传突变参与,[3]有研究说明LST 可能具有和传统腺瘤不同的独特的遗传分子机制。其中APC 基因和KRAS 基因与大肠癌发展密切相关。有学者研究发现[4],ras 基因突变在早期腺瘤为7%,中期腺瘤为57%,认为ras 基因突变可能是大肠腺瘤恶变的初始事件。我们的数据显示,KRAS 突变在LST-G 病例中比在LST-NG 病例中更为常见(P<0.05)。考虑到RAS-MAPK 激活中的KRAS基因突变,我们的数据表明这一途径的激活对LST-G的发展比对LST-NG 的发展更重要。APC 基因属于抑癌基因,其基因突变参与了部分大肠癌的发展过程,而且是这一过程较早发生事件。Shi 等[13]报道Wnt/β-catenin/c-myc 途径激活与 LST 的发生和恶变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 APC 基因突变率在 LST-NG比 LST-G 高 (P<0.05),提示 APC 基因参与的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途径可能与LST-NG 发生发展有更密切的联系。
总之,本研究发现LST 两个亚型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类型, 分子发生机制也不同。LST-G 似乎与KRAS 基因突变更相关,而LST-NG 可能与APC 基因突变更相关。这些发现表明可能LST 两个不同亚型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