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痛消炎方热敷联合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36例

2020-06-30

中医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消炎气滞盆腔炎

周 岩

(镇平县人民医院,河南 镇平 474200)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妇科常见病,高发于育龄期妇女,包括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1]。该病若治疗不当,极易转成慢性疾病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病理变化为组织破坏而增生粘连及瘢痕形成。此病容易反复,迁延日久可造成不孕、异位妊娠、盆腔粘连疼痛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盆腔痛[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抗生素对消灭急性期病原体疗效佳,然而,一旦转成慢性盆腔炎阶段,其对于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一般,且易造成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不良反应。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采用止痛消炎方热敷联合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3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镇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女性患者6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年龄23~49岁,平均(35.00±1.20)岁;病程7个月~5.5年,平均 (1.30±0.55)年。对照组30例,年龄26~50岁,平均 (36.00±1.20)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1.25±0.5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妇产科学》[2]中盆腔炎的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子宫压痛或附件压痛;②妇科超声检查提示附件炎性包块,子宫直肠凹陷处有积液,输卵管积液或增粗;③阴道分泌物检查提示清洁度异常;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提示有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病菌。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中医妇科学》[3]相关标准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少腹部胀痛或刺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经期、劳累、性交后加重,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多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舌有瘀斑,脉弦涩等。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经阴道分泌物、B超或腹腔镜检查确诊;③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和纳入病例标准者;②盆腔炎急性发作者;③有妇科肿瘤、急性宫颈炎、结核性盆腔炎等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有心、肝等严重疾病者;⑥近期采用同类药物治疗,疗效难以判断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逐瘀消癥汤内服,药物组成: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5 g,桃仁10 g,红花10 g,牡丹皮15 g,桂枝10 g,茯苓10 g,枳壳6 g,延胡索6 g,乌药6 g,香附6 g,蒲公英30 g,败酱草30 g,甘草3 g。加减:小腹坠胀或前后二阴坠胀不舒者,加柴胡15 g、升麻12 g;寒湿凝滞者,加小茴香10 g、艾叶10 g;心烦口苦热者,加栀子9 g、夏枯草30 g;体虚乏力者,加黄芪15 g、党参10 g;湿热带下色黄量多者,加薏苡仁30 g、黄柏9 g、车前子15 g;脾虚湿盛者,加党参12 g、苍术10 g、白术10 g、芡实15 g、山药25 g;肾阴虚者,加旱莲草30 g、女贞子12 g、桑寄生20 g;肾阳虚者,加仙茅9 g、淫羊藿20 g。每日1剂,水煎药汁至400 mL,分2次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止痛消炎方热敷,药物组成:透骨草30 g,败酱草30 g,大血藤30 g,黄柏10 g,紫花地丁20 g,丹参10 g,赤芍10 g,乳香10 g,没药10 g,五灵脂10 g,苍术12 g,白芷15 g,连翘15 g。方法:以上药物粉碎成粗粉后装入用白色棉布缝制成的大小适中的布袋中,首次使用先以水浸湿透30 min~1 h后,然后隔水蒸3~6 min,取出待温度适宜后热敷下腹部或腰骸部,用薄膜覆盖保温;此后每日药包隔水蒸1~2 min同法再使用,也可用微波炉加热1~3 min后热敷,月经期量大停用。中药外敷包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夏日需放入冰箱,每个药包可使用5~7 d。每日热敷1~2次。

两组以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4个疗程。

5 观测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中医证候积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相关评分标准,对少腹部胀痛或刺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带下异常、月经不调等主要症状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标准。痊愈:下腹疼痛和腰骶疼痛消失,妇科、理化检查结果均正常,停药1个月未复发。显效:下腹疼痛和腰骶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妇科、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有效:下腹疼痛和腰骶疼痛等症状有所减轻,妇科、理化检查均有所改善。无效:下腹疼痛和腰骶疼痛症状减轻不明显或有所加重。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 讨 论

中医学无盆腔炎之病名,历代经典著作中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有“妇人腹痛”“热入血室”“癥瘕”等病证论述。《诸病源候论》曰:“若经水未尽而合阴阳,即令妇人血脉挛急,小腹重急、支满……结牢。恶血不除,月水不时,或月前或月后,因生积聚,如怀胎状。”又曰:“阴阳过度则伤胞络,风邪乘虚而入胞中,损伤冲任之经……致令胞络之间秽液与血相兼,连带而下。”《素问·骨空论篇》曰:“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可见慢性盆腔炎与外感六淫和五脏六腑失养有密切关系。其病机主为冲任或虚或瘀滞,胞脉失养失畅,“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气滞血瘀型是该病的临床常见证型。

逐瘀消癥汤是以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膈下逐瘀汤与桂枝茯苓丸为基础加减而成,具有活血逐瘀、消癥止痛、疏肝理气的作用。研究[5]提示:膈下逐瘀汤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有效改变患者的血流动力。药理研究[6]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在改善病灶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的同时,可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抗炎作用明显。

《灵枢·刺节真邪》曰:“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吴师机言:“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中药热敷可借助中药药性和温热效应缓慢渗入循环系统,激发全身经脉之气;此外,其还能通过皮肤汗腺、淋巴管的渗透作用,在病变部位形成高浓度离子堆,以达到活血化瘀、消癥止痛、疏肝理气的作用,兼有清热利湿、温阳通达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7]表明:盆腔热敷可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尤其是给予深部组织一定的温热药物刺激可抑制细菌生长,加速盆腔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功能,使代谢产物和增生组织快速吸收,达到消癥止痛的目的。

止痛消炎热敷方中黄柏、连翘、大血藤、败酱草、紫花地丁、透骨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赤芍、丹参凉血化瘀;乳香、没药气皆芳香,善行走窜,气血兼顾,有宣通脏腑、通经祛瘀止痛之效;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苍术燥湿,祛风散寒;白芷辛温祛风,散寒止痛,消肿排脓。药理学研究[8]显示:紫花地丁、败酱草、大血藤、丹参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紫花地丁尚有解热、消炎、消肿作用;丹参有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能改善微循环,改善多种组织器官缺血、灌注损伤,可对抗细菌内毒素,抗炎效果甚至优于泼尼松;五灵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菌抗炎,能降低炎症组织的前列腺素分泌,抑制炎症渗出和肉芽组织增生。

西医运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欠佳,是因为局部浓度低而不良反应多,如:耐药性的产生,反复的炎性刺激使盆腔内生殖器官和结缔组织纤维化、增厚性改变,药物不容易渗透。中医药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有独特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止痛消炎方热敷联合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有较好疗效,临床治愈率高,症状改善明显,后期随访复发率低,有较好的临床运用前景。

猜你喜欢

消炎气滞盆腔炎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6类食物给身体消炎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