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口服并如意金黄散外敷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湿热毒蕴型丹毒25例
2020-06-30涂明星王军文刘艳红
涂明星,王军文,刘 宁,谭 瑶,刘艳红,张 波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丹毒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通过侵入人体的皮肤或黏膜等组织致使皮肤黏膜损伤,最终侵入淋巴管中,造成患者出现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相关症状[1]。西医学治疗丹毒,在早期一般使用大量高效抗生素类药物,但仅以此治疗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且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停药后易复发,难以做到根治。此外,常用抗生素类药物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患者的健康。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是取得最佳疗效的主要手段[2]。2017年5月—2018年12月,笔者采用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口服并如意金黄散外敷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湿热毒蕴型丹毒2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湿热毒蕴型丹毒患者48例,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37~75岁,平均(49.1±8.63)岁;病程2~14 d,平均(5.1±2.6)d;患病部位于左下肢者12例,右下肢者9例,双下肢者4例。对照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43~71岁,平均(51.4±7.2)岁;病程4~17 d,平均(6.2±2.8)d;患病部位于左下肢者11例,右下肢者8例,双下肢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丹毒的临床诊断标准:①起病急,蔓延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②局部可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斑,颜色鲜红,肿胀疼痛,红斑上可出现水疱、紫斑,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③可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症状;④可有皮肤、黏膜破损或足癣等病史;⑤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湿热毒蕴证的诊断标准:主证为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次证为:①伴见水疱、紫斑;②结化毒脓,皮肤坏死;③反复发作,形成大脚风;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丹毒临床诊断标准;②具备以上湿热毒蕴证的诊断标准主证,并具备2项(含2项)以上次证;③青霉素皮试结果均为阴性,对所用药物无过敏;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患处皮肤黏膜破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皮损;②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者;③不符合纳入标准,依从性差。
4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嘱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约30 °,针对原发病积极治疗。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湘北威尔曼制药公司产品,1.5 g/支,批号171011)3 g,加入质量分数9 g/L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 d 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外敷如意金黄散。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处方:金银花20 g,茯苓15 g,车前子15 g,紫花地丁12 g,牛膝10 g,萆薢15 g,薏苡仁30 g,黄柏10 g,牡丹皮10 g,泽泻10 g,滑石12 g,通草10 g,甘草片6 g。1 d 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饭后30 min后温服。如意金黄散组以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制剂室自制。用时将如意金黄散用芝麻油和温水调节至糊状,均匀涂抹在患处,面积应当超过患者皮损边界,厚度1~2 cm,之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以绷带进行紧固,松紧程度以不出现不适为宜。1 d 1次。
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5 观测指标
5.1 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
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采集静脉血,检测并对比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C反应蛋白(CRP)水平。
5.2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
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如发热、胸闷、呕吐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3个月定期的随访,对复发情况进行了解与记录。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3]制定。治愈:患肢未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日常生活和运动不受影响,炎症指标正常。有效:患肢的红肿、疼痛基本好转或较治疗前有所减轻,患肢皮肤颜色转为淡红色,日常活动稍受限制,炎症指标基本正常。无效:患肢局部红肿热痛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患肢肤温灼热、肤色鲜红,活动受限,炎症指标无下降甚至升高。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湿热毒蕴型丹毒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血WBC、GRA%及CRP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时间WBC/(×109·L-1)GRA%/%CRP/(mg·L-1)治疗组25治疗前14.17±1.6286.31±5.2830.12±5.28治疗后6.23±1.12∗#46.68±5.59∗#9.81±4.72∗#对照组23治疗前14.12±1.3285.68±4.8529.21±4.32治疗后9.61±1.31∗57.32±5.41∗16.51±4.82∗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8.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湿热毒蕴型丹毒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8.4 两组复发率对比
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23例中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34.78%;治疗组25例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8.00%。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9 讨 论
中医学认为丹毒由火毒引起[4]。《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圣济总录》指出,丹毒是“热毒之气……则蓄热为丹毒”。故中医学治疗以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基本原则。五神汤和萆薢渗湿汤分别出自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卷十三》和清代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均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5]。方中金银花可以缓解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萆薢、车前子、泽泻、薏苡仁等清热利湿,健脾利水,可进一步缓解局部的肿胀和疼痛;牡丹皮、牛膝化瘀凉血活血,牡丹皮凉血可降低患者肤温,牛膝还有引药下行之效,使药效直达病所。诸药合用,使湿热清,毒邪去,经络通。全方补泻兼施,以泻为主,清透与渗下同施,共收热毒清、湿热祛之效。有研究[6]表明,清热解毒法具有良好的抗菌功能,可有效治疗丹毒。如意金黄散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外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实践结果表明该方具有良好的疗效[8]。有研究[9]表明,如意金黄散可有效降低机体的炎性反应,调控干扰素-γ的表达,进而发挥抗炎作用,降低感染发生率。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内服配合如意金黄散外敷,内外联合治疗,使药物直达病所,治病求本。目前,内外联合用药治疗丹毒已经成为治疗的一种趋势,不仅能够抗炎镇痛,减少炎症损伤,增强临床疗效;还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轻耐药性,避免红肿难以消退的“僵化”现象[10]。
本研究结果表明,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口服并如意金黄散外敷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湿热毒蕴型丹毒疗效确切,可改善炎性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