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2020-06-29宫丽萍
宫丽萍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之一,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重要作用。在朗读中,学生能够尝试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感情色彩,可以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并能辅助练习口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对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都能刻画在脑海中,这对后续的写作练习很有帮助。
关键词:课文朗读;小学语文;加深理解
课文朗读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琅琅读书声中,语音、语调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相比听课和默读来说,这种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文朗读在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课文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实践内容,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阅读理解水平,锻炼对课文的理解力。朗读不仅要会读,还要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融入其中,这也能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但是课文朗读环节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些老师没有意识到朗读教学的意义,只是机械地将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老师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全文阅读,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这也反映了教師对学生了解不足的问题。有些学生机械朗读,不走心,没有在脑海中同步理解课文,这种错误的朗读方式让课文朗读失去了意义,也让语文教学品质不能得到保证。
二、课文朗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学是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其中的读、阅、写能力,领悟作者情感和文章内涵的感知力、表达能力以及语感都是语言能力的体现。课文朗读是一种锻炼语言能力的方法和步骤。课文朗读,首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在朗读课文时学生通过不同的文章拓宽视野,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方法,让学生可以有技巧地熟悉、理解文章,增强记忆力。第三,课文朗读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在朗读中,学生可以联想课文描述的画面,预测文章接下来的发展,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有效提升课文朗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课文朗读对语文学习益处不言自明。如何有效地利用课文朗读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重点探讨。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针对课文朗读的要求和题目设计。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好课堂教学。接下来将探索采用何种措施会让课文朗读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
1.课文朗读和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
引起共鸣的事物能让人的印象格外深刻,如果能在课文朗读过程中让学生由此及彼,进行延展性思维训练,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在课文朗读环节,教师要仔细聆听学生的朗读,及时用提问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对课文进行联想。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落花生》一文为例,该篇文章质朴却极具情感,文中父亲用花生引出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让学生联想自己的亲人曾经用何种事物的意向来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多找学生发言,这样可以通过事例来开阔学生的思路。发言必须基于课文朗读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学生在彼此发言中也可以积累语文素材。发言还需要快速整理思路,构思发言逻辑,这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设计多种课文朗读形式,发挥学生创造力
课文朗读应不拘泥于单一形式,即学生独自朗读。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角色进行对话。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比如在拓展课外阅读时,找一些素材——与课文相关联的视频和动画等,让学生给角色配音。学生需要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角色的心理,用声音、语气、节奏等刻画角色。这些有趣的朗读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文朗读不再机械、枯燥。互动式朗读还让学生学会了彼此合作、团队分工。趣味性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课文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语文的效果。
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前,要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这样可以降低朗读难度,让学生在流畅的朗读中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在朗读前,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朗读,这样会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进行理解。另外,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程度不同。朗读课文后,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未理解的学生进行鼓励,也可以让学生彼此交流心得,这样可以让未理解的同学相信学习语文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总而言之,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使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设计好朗读的形式和内容,通过课文朗读让学生增强语言能力,达成有效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彦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速读(上旬),2019(1):225.
[2]朱莲莲.课文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求知导刊,2018(32):48.
[3]陈义芬.探讨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对策[J].明日,2019(20):270.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