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气道吸氧管的设计与应用1)

2020-06-29蒋志华袁华君肖志勇康石墙王桥生

循证护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尖端套管监护

蒋志华,袁华君,肖志勇,李 胖,康石墙,王桥生

气管切开术是挽救因呼吸道梗阻导致呼吸困难的重要手段[1-3]。重症脑卒中病人因神经系统损伤,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严重可导致昏迷[4]。为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需进行气管切开以恢复呼吸[5]。临床常采用机械通气或者气管内吸氧进行氧疗。目前气管内吸氧其吸氧管的固定一般采用普通吸氧管尖端接尼龙针头软管,弯折插入气管切开套管内,用医用胶布在气管切开套管外壁缠绕几圈予以固定。但这种固定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病人咳嗽时较强的气流容易将吸氧管尖端从气管切开套管内推出;吸痰时,上提吸痰管容易将吸氧管的尖端带出气管切开套管口平面;咳嗽时喷出的飞沫容易将气管切开接口处的外壁打湿,使胶布粘接不稳而脱落,进而使吸氧管脱落;吸氧管脱落后容易沾染细菌,重新插入接口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吸氧管脱落后,护士需要重新更换吸氧管,重复固定操作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吸氧管采用胶布固定在气管切开套管的外壁上,当病人需要抢救或常规用简易呼吸囊膨肺吸痰时,如胶布未被打湿,则难以在短时间内撕除,不能对接简易呼吸囊接口行辅助呼吸,耽误抢救病人的宝贵时间。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对普通吸氧管的前端进行了改造,设计了以人工气道吸氧管夹(见图1)为核心技术的人工气道吸氧管,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图1 人工气道吸氧管夹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重症脑卒中行气管切开套管内吸氧的病人作为试验组,使用人工气道吸氧管进行气管内吸氧;选取2018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重症脑卒中行气管切开内吸氧的10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使用普通吸氧管,尖端接尼龙针头软管,弯折插入到气管切开套管内,用医用胶布固定在气管切开套管外为病人吸氧。其中试验组男59例,女39例,年龄45~89(58.25±9.62)岁;对照组男61例,女41例,年龄38~91(54.32±10.46)岁。两组病人经充分评估后行气管切开套管内吸氧,观察时间为1周。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危重病人病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Ⅱ)评分等一般资料及监护护士的技术职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两组病人本人或监护人对研究设计的治疗、护理以及使用工具等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组

监护护士手卫生后戴手套,将人工气道吸氧管的一端接湿化瓶,调节氧流量,另一端利用人工气道吸氧管夹的主级弹性夹体卡住水平面气管切开套管口,将次级弹性夹体“S”形弯曲段4~6 cm插入气管切开套管内,次级弹性夹体“S”形弯曲段卡住了纵向气管切开套管口,见图2;气管切开套管口外盖湿润的生理盐水纱布;床头抬高30~45°;根据痰液的黏稠分度遵医嘱予以间歇性氧气雾化;评估病人肺部情况间断予简易呼吸囊膨肺吸痰;气管切开行常规护理。

1-主级弹性夹体;2—次级弹性夹体。

图2 吸氧管夹插入气管切开套管图

1.2.2 对照组

监护护士手卫生戴手套,将普通吸氧管的一端接湿化瓶,调节氧流量,另一端用无菌剪刀剪断吸氧管的前端连接去掉针头的无菌尼龙针头软管,将尼龙针头软管弯曲4~6 cm插入气管切开套管内,用医用胶布将尼龙针头软管固定在气管切开套管的外壁上。其余治疗及护理同试验组。

1.3 评价指标

①吸氧管尖端脱出气管切开套管的情况指平均每班(8 h)每例病人出现吸氧管尖端弹出并高于气管切开套管水平面或吸氧管与气管切开套管分离现象的频次。②监护护士固定吸氧管的时间指平均每班每例病人固定吸氧管所耗费的时间,从手卫生戴手套开始计时,包括吸氧管尖端弹出,监护护士需要戴手套将吸氧管尖端插入到气管切开套管内所用时间及吸氧管完全与气管切开套管分离时,监护护士需重新更换吸氧管并固定所耗费时间。③肺部感染发生率:取两组病人气管切开套管内吸氧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右肺中叶或左肺舌叶作为灌洗部位获取下呼吸道标本做培养,以第1天的培养结果为观察基线,观察后3次培养结果与基线的差异。取后面3次培养结果有阳性且与第1次培养结果不相同的病人作为肺部感染新发人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吸氧管尖端脱出气管切开套管的情况

试验组未见吸氧管尖端脱出气管切开套管口平面的情况,对照组平均每例病人每班发生11.56次,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 两组监护护士固定吸氧管的时间分析

试验组每例病人每日更换1次吸氧管,耗费时间(1.02±0.26)min,对照组每例病人每班固定吸氧管耗时(21.56±3.82)min,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 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试验组21例病人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结果阳性且不同于基线培养结果;对照组57例病人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结果阳性且不同于基线培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人工气道吸氧管前端的吸氧管夹采用2个弹性夹体,固定牢靠,不仅解决了传统固定的吸氧管随着较高气流冲击易脱出未被护士及时发现而导致病人缺氧的问题;也可降低医护人员因高频率固定氧气管、手卫生不到位接触气管导管接口而带来的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因频繁更换脱落的吸氧管而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并且人工气道吸氧管固定无须胶布,只需将弹性夹体按要求在人工气道接口处卡好即可,护士操作简单,一方面减少了滋生在被痰液污染胶布中的细菌的定植;另一方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较长时间固定吸氧管带给病人不舒适的刺激;而且不用胶布固定的吸氧管易拆除,气管切开套管易对接简易呼吸囊膨肺吸痰或辅助呼吸,为抢救病人争取到黄金时间。

猜你喜欢

尖端套管监护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模拟研究
纳米尖阵列屏蔽效应与发射面积耦合机理仿真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稠油热采井套管损坏机理及套管挂片技术实验
我国民法典有关成年人自主监护的规则亟须体系化
Finding Another Earth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