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心理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2020-06-28李伟张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消化道条目内镜

李伟 张茜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约为60万例,每年因胃癌病死患者约17万例[1],胃癌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30%,而早期胃癌治愈率超过了90%[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成本低,能实现对病灶的完整切除,30%~70%的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且自杀倾向约为健康人群的1.3~2.8倍[3]。为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84例,经统计学处理,确定术后心理焦虑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4例,均为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纳入标准:经胃镜、上消化道钡餐等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经超声内镜(EUS)及影像学检查确定无转移;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适应证[4];无凝血功能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伴有其他恶性肿瘤;伴有心、肺等脏器功能异常。查阅病历资料,获取患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医疗费用、术前健康教育、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或发热、术后疼痛及术后消化道反应等信息。根据是否存在心理焦虑,分为心理焦虑组与非心理焦虑组。心理焦虑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0岁9例,≥50岁11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15例,大专及以上5例;医疗费用:公费7例,自费13例;术前健康教育:已接受6例,未接受14例;手术时间:<1.5 h 8例,≥1.5 h 12例;术后出血或发热:是15例,否5例;术后疼痛:VAS<4分6例,VAS≥4分14例;术后消化道反应:发生15例,未发生5例;社会支持:<39分16例,≥39分4例。非心理焦虑组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50岁43例,≥50岁21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23例,大专及以上41例;医疗费用:公费44例,自费20例;术前健康教育:已接受54例,未接受10例;手术时间:<1.5 h 42例,≥1.5 h 22例;术后出血或发热:是14例,否50例;术后疼痛:VAS<4分46例,VAS≥4分18例;术后消化道反应:发生15例,未发生49例;社会支持:<39分18例,≥39分46例。两组文化水平、医疗费用、术前健康教育、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或发热、术后疼痛、术后消化道反应、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工具 (1)社会支持水平。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价,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共14个条目,客观支持包括第2,6,7条目,主观支持包括第1,3,4,5条目,支持利用度包括第8,9,10条目;第1~4条目、8~10条目采取4级评分法,对应分值1~4分,第5条目包括4个选项,项目评价采取4级评分法,分值1~4分,第6,7条目包括“无任何来源”、“有来源”,“无任何来源”则0分,“有来源”则根据来源数评分,分值越高则支持度越高[5-6]。(2)焦虑。术后第3天护理人员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量表包括20个条目,采取Likert 4级评分法,包括从未、偶尔、经常、完全如此,对应分值为1~4分,总粗分为80分,标准分=1.25×粗总分=100分,如标准分<50分,则无焦虑心理;≥50分,则存在焦虑心理,分值越大,则焦虑情绪越严重[7-8]。

1.3 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将所有纳入因素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确定术后心理焦虑影响因素。检验标准α=0.05。

2 结 果

2.1 变量赋值表 本研究中,因变量为术后心理焦虑,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医疗费用、术前健康教育、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或发热、术后疼痛、术后消化道反应、社会支持,其赋值方式见表1。

表1 变量赋值说明

2.2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心理焦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自费治疗、未接受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出血或发热、术后VAS≥4分、术后消化道反应、SSRS<39分为本组病例术后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心理焦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心理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心理焦虑影响因素有自费治疗、未接受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出血或发热、术后VAS≥4分、术后消化道反应、社会支持SSRS<39分(P<0.05)。研究发现,自费治疗术后患者心理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公费治疗;胃癌康复进程缓慢,对经济条件具有一定要求,故自费治疗经济压力偏大,加之缺乏及时有效疏导,极易引起术后患者焦虑心理[9]。研究显示,未接受术前健康教育患者术后更易出现心理焦虑,健康教育是患者获取疾病知识的主要途径,可强化患者对手术治疗认知、提升自护能力及治疗配合度,若术前健康教育缺失,患者对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康复护理等知识的认知不足,极易因担忧术后恢复、治疗效果而产生焦虑情绪[10]。术后出血、发热、疼痛及消化道反应属于术后常见并发症,对术后饮食、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导致术后恢复缓慢,极易引起焦虑情绪[11-12]。SSRS<39分属于术后心理焦虑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是社会、家庭等各方面支持的集中体现,社会支持度偏低原因包括客观支持不足、主观感受不强烈、社会支持利用不足,极易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进而引起心理焦虑[13-14]。

3.2 防控护理对策 术前1~2 d,护理人员通过微信群推送“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视频资料,时长6~8 min,配合解说手术实施流程,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器械、手术操作等,并结合临床数据说明手术治疗效果,以增强其手术信心。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绘制“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思维导图”,据此实施健康宣教,对应宣教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及防控护理、康复自护、注意事项;通过模拟演示法教授家属自护操作,包括“穴位按摩止痛法、肢体活动训练”等,现场指导练习,教育时长20~40 min。术后第3天护理人员发放“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胃癌知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并发症、康复自护4个模块,共20题,护理人员通过问答交流实施调查,以了解患者健康认知水平,明确其健康认知不足,据此实施强化教育[15-16]。

护理人员选取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且康复良好的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6~8例为康复榜样,成立康复激励小组并创建微信群,引导康复榜样、住院患者入群,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康复激励支持。康复榜样结合自身康复历程总结康复经验,包括术后心理感受、自护经验、并发症防控经验、情绪调节技巧,介绍术后镇痛用药,说明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通过微信群分享“康复经验帖”,每天1帖;结合康复榜样术后康复历程提问,以解除患者困惑、增强康复信心。

综上所述,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易出现心理焦虑,其独立影响因素有自费治疗、未接受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出血或发热、术后VAS≥4分、术后消化道反应、SSRS<39分,护理人员应高度关注,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

猜你喜欢

消化道条目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