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调查与影响因素

2020-06-28方可喜姚璐璐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维持性病程条目

方可喜 姚璐璐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肾替代治疗手段,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周期[1]。乐观属于一类稳定人格特质,倾向于正面、积极评价事物的结果以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慢性病患者的乐观心态更有利于其保持健康感知状态,获得更佳的生存体验。既往关于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问题,很少意识到积极心理学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经常入院,多次透析治疗加之各类并发症以及终末期肾病带来的生理上的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积极心理情绪[3]。本研究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终末期肾病患者并于我院进行规范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4];年龄18~80岁;小学以上文化水平,认知、读写能力基本正常;每周透析1~3次。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听力、视力等受损;最近3个月出现家庭或自身重大变故等影响积极心理情绪者。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3~79岁,平均(58.22±7.01)岁。透析时间1~11年,平均(4.65±1.02)年。

1.2 方法 质量控制:参与调查人员均为我科在职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丰富;参与问卷调查前熟悉问卷内容以及相关统计学方法;患者填写问卷时护士进行一对一解答;回收问卷前仔细检查,保证问卷填写正确、完整。透析治疗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两个部分:(1)乐观量表[5],包括转换、消极预期、积极预期、接纳、努力5个维度,分别有7,6,6,4,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7分制评分法,分值越高乐观度越好。(2)相关因素调查内容参照相关文献[6],包括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自我负担:参照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7],10个维度,总分10~50分,≥30分表示感受到明显的自我负担;应对方式[8]:包括回避、面对、屈服3项,每项20个条目,采用3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更倾向于该应对方式;病程:≤5年、>5年;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9],共10个题目,每题1~4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越强,以≥24分表示自我效能良好;年龄:<60岁、≥60岁;家庭月收入:<3000元、3000~8000元、>8000元;婚姻:已婚,未婚/丧偶;并发症:有、无;性别。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多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现状调查 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评分(122.76±18.13)分,其中转换条目均分最低,接纳条目均分最高,见表1。

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现状调查(分,

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单因素分析 不同教育水平、自我负担、应对方式、病程、自我效能、年龄、家庭月收入、婚姻、并发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单因素分析(分,

注:1)为F值,2)为t值。

2.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教育水平、自我负担、应对方式、病程、自我效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反复的动静脉穿刺、皮肤色素沉着、代谢紊乱、饮食控制、限制水分、盐摄入等因素作为心理应激源,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生理、经济、社交以及家庭关系等,破坏了患者的心理平衡机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0]。乐观是个体对事情发生、发展进行归因时表现的具有稳定倾向的解释风格,乐观情绪会将积极事件归因为稳定、普遍的内部因素,从积极事件中促使个体中获得动力[11]。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乐观度评分(122.76±18.13)分,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处于中下水平;其中转换平均分最低,表明患者将悲观、焦虑等心理转化为乐观心理的能力较差,是影响其乐观度的重要原因;接纳平均分最高,而接纳包括了接受和忍受,说明患者在长期的透析治疗中在接受自己角色变化,忍受疾病、治疗的心理、生理痛苦方面表现相对较好[12]。

乐观度的影响因素方面,教育水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育水平高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治疗依从性均更好,出现负性情绪时能利用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自我或辅助调节,保持较高的乐观水平;由于对事物的理解、认知能力更强,更能以清醒、客观、理智的视角对待疾病。自我负担是指对家属的依赖下表现出的拖累家庭、增加他人负担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较高时,患者自责感、内疚感等更严重,若得不到有效、及时疏导可导致消极、悲观状态,进而影响患者的积极、乐观心理[13]。应对方式中,回避、屈服2种应对方式较为消极,影响到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饮食习惯,患者对长时间的透析治疗逐渐表现出逃避、悲观心理,进而影响乐观度[14]。病程是影响慢性病患者乐观度的重要原因,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患者在经济、时间上耗费越多;同时长期透析出现的高血压、肌肉痉挛、皮肤病等也会增加患者的悲观、无助感,导致患者乐观度低下[15]。自我效能是指人体自己能否到达某一成就的主观判断,而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替代疗法,缺乏成功经验导致自我效能低下,无法像肾移植术一样获得根治效果,患者很难获得较为强烈的成就感,抱怨、焦虑等情绪叠加而影响乐观感受[16]。

针对上述影响乐观度的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或健康教育措施,以改善患者乐观现状,提高积极心理情绪。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给予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肾病终末期的理解,促进其清醒、客观、理智的对待疾病及自身现状。自我负担感受较高或病程较长者,鼓励患者开发爱好或技能,转换家庭、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家庭或社会责任,进行家庭式健康教育,要求主要照顾者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个人空间,积极倾听患者的自我感受。开展压力接受训练,先让患者认识到情绪、认知在造成及维持压力过程中的角色,随后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音乐等放松技能让患者适应不同压力情境。对于回避、屈服等应对方式以及自我效能较差者可以通过认知-行为干预、积极心理支持等改变其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以具有更好地自我管理行为。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度较低,受到教育水平、自我负担、应对方式、病程、自我效能等因素的影响,可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或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乐观度。

猜你喜欢

维持性病程条目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