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0-06-27洪小燕
摘 要:传统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体制,急需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数形结合打破学生传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我理解,引导学生在教师带动下相互合作与交流,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数形结合思想,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最为关键的是,数形结合教学可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缓解教学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究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自主学习
一、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知识传授,更多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展数形结合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应用技巧,使得学生能根据图形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而且,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学生就能在实际问题探究和数学知识应用中,掌握主动权,更加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小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从教学环境、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入手,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二、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数形结合教学方案
数形结合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针对小学生的群体特点,将数形教学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联系起来,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多样化地引导学生去运用数形方法探究问题,将图形与数学公式、方法、思想等串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并让学生围绕数学教学目标努力学习。
数形结合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明确数形结合的教学目的,并在明确数形结合目标后,针对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一方面,便于学生在每个课程学习中都能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并逐步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则是要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点,在教学方案讨论与制定中,和学生有效的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教学方案和构建数学教学课堂。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想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努力学习。所以,教师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详细地列出课堂教学的知识清单,在课上针对学生各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差异化教学,促使学生能更要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课后,则是要通过作业或是家校互动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进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于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案。
例如,在距离计算中,小明的家离学校有4km,离超市有2km,那么从家走到学校,再去超市有多远呢?计算中,教师应该将题目中的条件和所给的图联系起来,分析小明所要走的路线,然后将解题步骤一一写出,再让学生去列式计算。用图形来整理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意思,掌握简单的加减运算方式。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问题讨论,自己帮忙绘制图形和分析题目条件,以引导者和解惑者的身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数形结合教学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自主探究与讨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图形等去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形结合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思考、分析、探索、合作、互动等,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构建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三、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教学的开展,要采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数学公式、图形等,引出所教的知识,以此来进行知识传授及知识应用教学。公式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都与公式有关,熟练地掌握各种公式,才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除了对知识点进行教学以外,还要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等,创建优良的视听环境,将数学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數学公式比较的抽象,都是一些字母符号等,学生很难理解数学公式,多数都是死记硬背,即使如此,公式的遗忘率和出错率依旧比较高,很容易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数形结合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通过图形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公式。
例如,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放出长方形的计算公式以及题目,用直观的图形展示和计算步骤的讲解,深化学生对公式内涵的了解,并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应用计算公式。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也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将数与量之间的关系,转变为形与数之间的关系,便于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数与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数学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数量关系尤为抽象,很难理解和消化,想要理清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就要正确地运用图形,通过图形将数与量之间的关系简化,然后再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在植树问题教学中,学生很难理清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出植树图,基于学生日常所见的马路边上的树,从而将题目中的抽象思维转变为简单的图形,学生可以借助绘制的图形,理清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在图形绘制中,教师可以给出不同的条件,以一条长为60米马路,道路两旁种树,以间隔3米、4米、5米为条件,让学生绘制不同间隔的植树图。再让学生观察不同间隔数的植树图中,数量和间隔之间的关系。在植树图绘制中,学生能更好对理解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的表象,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将文字信息与思维耦合,推进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样一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就很容易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学习的自主性就会随之提升,比对直接进行问题讲解,学生通过图形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整合文字信息与数学符号。
四、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灵活开展课堂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遵从其认知发展规律,合理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启发性问题,也要针对小学生承受能力差以及知識面窄的特点,适当地调整章节教学顺序,借助现有的教学资源选取合适的数形结合方面知识展开教学,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教学内容选取中,要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解读课本教学知识,将数形结合部分的相关知识摘出来,以教学资源、学生素质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尽可能地选择开放性、启发性的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联想,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开展探索规律活动中,可以提出把两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月饼盒包装成一包,怎样才能最节省包装纸的问题。这种题目是小学阶段总结规律,经常会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学具以及几种包装方法,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表面积大小,确定最佳答案。数形结合教学中,可以借助代数思想,先进行代数的列式计算,再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实践来验证计算结果。首先,要明确题目的问题,是要将两个长方体拼成表面积最小的大长方体,可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并且a>b>c,按照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将小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处理,S小=2(ab+bc+ac)。其次,大长方体的面积,是原来小长方体10个面的面积,只有两个面是原来的长方体面,另外的四个面是由原来相同的两个面拼成。这个过程可以用多媒体放映长方体的组成情况,进行讲解。所以,大长方体的面积并不是原来12个面的面积直接相加的和,表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减去的(拼在一起的)两个面的面积和的大小,大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为S=4(ab+bc+ac)-2ab,且ab>ac>bc。所以,只要将最大的两个侧面贴在一起,就能最省包装纸。最后,按照列式计算所得的结论,让学生动手实践,看看所得不同拼装的长方体包装纸中,哪个面积最小。这种教学方式,既是从理论到实践,也从数字到图形,比对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更能深化学生知识的理解,动手实践加上直观的形象感受,学生既能了解数学公式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规律,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扫除学生理解误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和课堂表现,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毕竟不同的学生承受能力不同,在知识衔接和迁移中,更是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所以,数形结合教学要更加的灵活,需要教师随机应变,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先提升自身的水平,才能跟上新课改的进程。换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先要提升自身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方式,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认真把握学生学习情况,读透课本中数形结合知识,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灵活地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绘制图形,将数学公式与图形、数与量的关系转变为数与形的关系,便于学生理数学公式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琳.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016(3).
[2]董九雪.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发现:教育版,2017(10):42.
[3]钟梅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微[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
[4]王雪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魅力中国,2016(47):54.
[5]闫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28):72.
作者简介:洪小燕,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