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手创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2020-06-27王薇
王薇
摘要:因生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与一般同类学校不同的特点,其思政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多民族特性所带来的多样性、差异性特点及其影响。当前,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内容较为薄弱,人才队伍建设失衡,方式方法过于传统,需要弥补短板,促进创新发展。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利用网络新媒体,提高思政宣传教育时效性;利用学科优势,创造符合主旋律的艺术作品;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民族理论与政策宣传。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效益。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5-009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政教育的内涵得到了发展,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时而变、因势利导、丰富内涵。但是,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发展存在现实性不足和瓶颈问题,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创新思政教育的发展模式,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当前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需要着重考虑的现实问题。新时代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就理论而言,丰富了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内涵,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就实践而言,探索了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具有深刻的实践价值。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后,党中央提出的“鑄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涵。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存在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多、生源广、文化价值多样的特点,以“五个认同”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凝聚人心和国力,整合社会以保障稳定和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化进程,本身就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本文现就新时代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问题向作一探讨。
一、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与其他地区的同类院校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因此,只有准确、全面地掌握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才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
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受地理、环境、教育、历史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其生源大多来自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以及经济、文化等因素等影响,其思想价值观念与其他地区的普通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少数大学生刚进入学校初期,由于“生活方式和习惯和普通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且不同民族的文化有所不同,可能会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难以融入周围的学生群体,心理上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过程、环境等因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与非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不同的社会作用。
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不仅肩负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而且还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人才、维护国家统一及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等重要责任”。因此,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多民族特性所带来的多样性、差异性特点及其影响,这是做好立德树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由于受地域环境、社会发展、学校定位等差异化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不足,涉及民族性因素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薄弱,“缺乏关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全局观”,以及对民族理论与政策缺乏关注,使得有关工作缺乏全面性,制约着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内容较为薄弱。由于受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条件以及宗旨目标等因素限制,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较为有限,即使思政教育发展较好的职业院校其思政教育的内容也较为传统,一些院校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无法将涉及民族性因素的内容贯彻落实到思政教育实践当中,导致少数学生对一些涉及民族性因素问题较为敏感、认识不到位,甚至对学校的思政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基础和内容,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祖国观、历史观,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失衡。人才队伍建设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由于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多、生源广、文化价值多样,需要懂得民族知识的专业思政人才进行对口教育,但是受发展条件等因素制约,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思政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理论素养不够,且缺乏专业对口教师。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人才队伍的发展,尚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过于传统。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依然依托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对于教师而言,限制了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有效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由于相关课程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形式单调枯燥,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思政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念丰富多元,网络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阵地,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过于封闭、单一,阻碍了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