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选择
2020-06-27周建华王馨露
周建华 王馨露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亟需提升等。破解这些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及业务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5-0056-03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高校思政课”)是高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平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有效路径,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一)高校思政课通过宣传主导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讲,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使大学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历史必然性等,进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世界。
(二)高校思政课通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力量支撑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作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键在人,人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体,既是价值主体又是实践主体。大学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群众基础,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主体。然而,当前受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少数人甚至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信念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这侵蚀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力量基础。因此,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替代”的课程,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力量支撑。
(三)高校思政课通过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灵魂和统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此,从此意义上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来自全球化、网络化、价值多元化等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紧迫。由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培育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认知认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以及“爱国”的价值准则,树立爱国情怀;通过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让大学生认知认同“法治”的价值准则,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践行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通过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内涵、价值基础和价值立场,以及鲜明的中国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还通过在实践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体验、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思政课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得到广泛弘扬,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不断提高等。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思潮广泛传播等,高校思政课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
(一)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社会思潮是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晴雨表,是判断一定时期意识形态整体状况的‘风向标。”伴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利益格局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思潮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新儒学等。总体上看,这些思潮大多是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比如,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认为革命只起破坏作用,改良才是现代化的捷径;新儒学攻击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异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根基,主张复兴儒学,用儒学伦理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等等。当这些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在高校传播,青年大学生由于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和侵蚀,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无疑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不足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从内容上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而这些内容理论性、思想性较强,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一定距离,再加上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脱离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实际,加剧了学生的疏离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其次,从方式方法上看,目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同时还存在对现代传播技术运用不足,以及重强迫式灌输、轻隐性教育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甚至还使部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厌倦和反感情绪。最后,从话语上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教材话语、理论话语、学术话语为主,大多较为严肃、抽象、晦涩,不易为学生所掌握,因此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亟需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思政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人才支撑,必须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改革开放以来,中宣部、教育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不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方向”纳入“队伍管理”,而且要求高校把政治标准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聘考核首位,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评聘、评奖评优的首要指标,同时还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有待提高。比如,有的思政课教师政治立场不坚定,对于错误的社会思潮,不敢“交锋”“亮剑”,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意识形态的错误观点,不敢坚决予以驳斥。又如,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辨别力不强,为了吸引学生,在没有弄清楚某一思潮意识形态属性的情况下,就把该思潮的理论观点不加分析地搬上课堂,大讲特讲;更严重的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全被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征服,甘愿为其摇旗呐喊。再如,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遵守课堂政治纪律,把一些负面事例引入课堂,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聘没有把好政治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监管不到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还较为薄弱等。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选择
破解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困境,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
(一)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所谓批判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这是应对错误观点和思潮消极影响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认清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实质,构筑起坚固的思想防线;有利于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如何反对和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首先要分析和研究。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是为了探寻事物的真理,因此就不能随意做出论断,而必须熟悉当代各种思潮,并说出道理来。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关注错误观点和社会思潮的发展动向,分析错误观点和思潮的生成逻辑、演化过程、基本主张、主要特点、传播途径、影响后果等,厘清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区别;要重点抓住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错误观点和思潮进行分析研究,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其次,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有用的理论是批判的重要基础。批判如果不借助合理的理论,一般是不能使人获得教训的,即不可能是令人信服和驳不倒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的重要工具。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历史观,揭露其唯心主义实质。
(二)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首先,要坚持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只有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才能引起大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大学生也才会真正认知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贴近现实生活,就是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尤其要紧密联系大学生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思潮,并及时作出回应,解答学生困惑。贴近大学生实际,就是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高校意识形态与自身密切相关、对成长成才有用。其次,要改进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推广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慕课等新教学模式,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专题研讨、主题演讲、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既要向学生讲清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又要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现实关切。注重运用QQ、微博、微信、微电影、大数据等新媒体新技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最后,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实践表明,大学生更愿意接受轻松的、形象的、直白的、生活化的语言。为此,要将教材话语转换成“学生自己的话语”,把理论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生活话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
(三)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键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首先要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用的政治关,引导思政课教师坚定政治立场。政治立场坚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如果这一政治素养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不可能完成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把政治立场作为聘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标准,着重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对于那些政治立场模糊的人,绝不允许其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其次,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巡察和管理,引导思政课教师遵守课堂政治纪律。学术探讨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违纪违规的教学行为;要通过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动向。最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引导思政课教师增强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培养培训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掌握国内外形势,增强政治敏锐性;有助于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一些重大问题形成统一认识,提高其政治辨别力。近年来,教育部及部分高校组织专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的培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分析和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高校要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术交流和参观考察。
作者简介:周建华(1980-),男,汉族,湖南衡阳人,博士,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馨露(1994-),女,汉族,湖南株洲人,单位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輯:王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