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2020-06-26王建义

天津教育·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培养教学

王建义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结构、功能、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属于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的关键期,因此,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健康意识;培养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和感悟到健康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合理膳食、注重预防、乐观向上。将课堂上学到的生物知识与个人生活融合到一起,在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同时,为个人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一、借助工具,形象讲解

为了让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点以图片、树状图或者视频影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将生物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健康常识结合到一起。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起到有效促进的作用。

以《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例,本小节知识点涉及人体的视觉器官——眼睛,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好视频教学课件,将眼球的構造以树状图的方式展现在投影屏幕上面。眼球由眼球壁及内容物组成,其中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与内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与玻璃体,内膜中的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而晶状体就像双凸透镜,能够折射光线。

当讲述完眼球构造以及成像原理以后,教师接下来以表格的方式,将中学生各个年龄段的近视率呈现在学生面前。据调查统计,13~ 16周岁的中学生,近视率已经超过3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数字也随之攀升。最后,教师将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引入教学课堂中,并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回答,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视力。

学生甲:看书时一定要端正坐姿,时间不宜过长。学生乙:看电视、玩电脑、看手机的时间不能过长。学生丙:平时应当注意用眼卫生,并每日坚持做眼保健操。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对答案进行补充,并讲述近视的危害,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眼睛、保护视力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既能够熟练掌握视觉器官的知识点,也能够增强保护视力的健康意识,对降低学生的近视率也将大有帮助。

二、实物展示,崇尚健康

部分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对一些生物学概念较为模糊,对健康的认知度也只停留在表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实物,详细讲解生物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及时吸收与消化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主动权交由学生支配,让学生针对生物知识点涉及的健康知识,展开讨论,以达到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的教学目的。

以《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为例,教师以近年来百姓关注度较高的“转基因食品”为切入点,由于学生很少接触这一类话题,部分学生对“转基因”的概念较为生疏。因此,教师首先讲述“转基因”的概念,转基因技术就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将DNA片段植入特定的生物体当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织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个体。这种技术可以研制出新性状与新品种,由于这种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将该技术运用在食品当中,则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当教师讲解完毕,将事先准备好的转基因食用油与非转基因食用油展示出来,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两种食用油的区别,并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少食用或者不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多食用非转基因食品以及绿色食品。

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饮食结构,设置一个小组合作讨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到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当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选择学生代表负责作答。学生甲:平时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比如肉类、蛋类、牛奶等。学生乙:平时少吃一些热量高的食品,比如油炸类食品、奶油蛋糕、各种碳酸类饮料等。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初步了解,并且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害食品与绿色无公害食品有进一步认知。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重新审视健康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个科学合理膳食的良好习惯。

三、实践教学,知识拓展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涉及较多的健康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取过去单一的理论讲述方法,对知识积累与掌握极为不利,甚至会出现短暂记忆的情况,“当堂学,当堂忘”,对学好生物学知识毫无帮助。因此,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动脑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这样不仅对夯实生物知识基础有帮助,也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健康常识。

以《空气质量与健康》为例,其中涉及“有氧运动”知识。首先,教师介绍有氧运动的概念,即持续5分钟以上还存在余力的运动。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有氧运动概念,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将学生划分为四到六个小组,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分别让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以慢跑的方式,坚持5分钟以上,哪一个小组坚持的时间长,就评为优胜小组。当每一个小组都完成慢跑任务后,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与慢跑过后的表现,将有氧运动的优缺点讲述出来。正确引导学生并不是每天坚持有氧运动就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必须结合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状况,适度合理地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有的学生在长时间运动后,心跳急速,呼吸困难,这时,就应当减少运动时间,减少体力消耗,而且在每一次运动过后,切忌不要立即喝水,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除了慢跑运动,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督促学生开展一些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比如跳绳、跳操、快走等。这些运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心肺耐力,如果长时间坚持下去,学生平时就不会产生疲倦与疲劳感,进而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业当中。

四、健康座谈,分享心得

健康的身体是促进学业与乐观生活的筹码,尤其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学生而言,身体发育与成长的各项指标变化较大,在这一阶段,有些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业,完全忽略了个人健康问题,导致部分学生过早地出现了一些“亚健康”状况。因此,生物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学知识,以开展健康座谈的方式,将班级学生汇聚到一起,大家各抒己见,分别表达个人看法,并针对相关的健康话题分享个人经验与心得,以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以《传染病和免疫》为例,近年来,受到自然气候条件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抵御疾病的能力越来越差,免疫力越来越低,这主要是由于许多人长时间地玩电脑、看手机,忽略了体育锻炼。如果遇到感冒发烧,就会直接挂点滴,大把大把地吃药,久而久之,患病的概率也逐渐增大。因此,在座谈会上,教师可以就如何提高身体免疫力的问题,向学生发问,通过学生认真思考与反复思忖,将个人意见与感想表达出来。比如学生甲的观点是:平时多吃蔬菜、水果、鱼类、蛋类等食物,以及海带、胡萝卜、玉米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物。学生乙的观点是: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多喝水,以提高免疫力。学生丙的观点是:坚持体育锻炼,切忌久坐,每一天应当适当地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当学生表达了个人观点与感想后,教师可以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提高个人免疫力足够重视,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尽量少打针、少吃药,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五、结语

初中生物学科涵盖诸多健康常识,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合理地渗透健康知识,时刻以学生为教学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为主抓手,将生物学知识与健康知识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帮助学生在熟练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为学生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长江.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J].读写算,2018 (16).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培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