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

2020-06-26王睿

天津教育·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科学教学信息技术

王睿

【摘要】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于我国教育体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变化。从幼儿园开始,对信息技术进行不断的教育运用引导,可以更有效率地提高幼儿自身的能力。对幼儿自身所要接受的科学知识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幼儿教师积极的配合与青睐。

【关键词】科学教学;信息技术;引导策略

我们给幼儿不断地灌输科学知识。从教学目标上看,是为了使他们对世界的了解更加深刻,具备更加科学的眼光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而通过信息技术的积极辅助,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科学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储备基础。互联网自身数据的丰富,使幼儿自身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受到原有教材的束缚,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更多知识的感受和理解认识。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许多落后的知识特征,使他们自身的思想品质在一定意义上对于身心的发展作用积极地表现出来。所以,不断地使信息技术与幼儿科学教育进行良好的融合,既可以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让幼儿在各种感官刺激的过程中,运用这些新的方式找到了更大程度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兴趣所带来的主动性发挥出更大的意义。

一、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一)营造学习氛围

幼儿自身的能力储备都是从零开始的。所以对于科学教学的过程引导,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策略,往往决定了学生往什么样的方向去成长。他们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而教师要将这种依赖转变成很好的引导点,需要将信息技术与科学知识内容进行良好的整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达到更高的水平。

首先,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收获的。我们要先让幼儿所依赖的教师能够达到更高的素质,才能从幼儿自身的个性特点上进行教学环节的不断创新和设计,才能更加完整地从幼儿出发进行方向的选择。

其次,教师要积极改变自身,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模仿。要为幼儿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榜样,使幼儿自身的成长和变化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正确,让他们的身心发展从自身的行为表达上积极地展现出来。

最后,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是需要幼儿和教师共同创建的。而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的素质才能使信息技术积极地形成氛围的创建。我们要积极分析不同的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环境,使他们的学习氛围更从自身原有的理解方式上出发,对于问题的解决才更加具有引导性,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

(二)创新课堂导人

当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之后,幼儿便可以正常地接受知识的传输。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要积极地运用在课堂引导的过程中。就好比我们使幼儿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专注力,但是如何使这种专注力长久的保持,更重要的便是幼儿教师如何采取信息技术和科学知识整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调动下,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势。而教师除了积极利地用丰富的表现形式给予幼儿更多的感官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外,还要在幼儿自身的知识消化和理解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转变成他们自身的能力。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更加適合于幼儿自身,需要我们对于幼儿的兴趣爱好首先有一个了解。

有的学生喜欢观看动画片,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动画片式的导入方法,使幼儿在动画片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科学知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将知识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加速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有的同学喜欢聆听故事,那么幼儿教师便可以将故事素材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而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于幼儿的更好理解也会形成更好的帮助,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记住科学知识积极应用的方法。最后,我们还可以积极采用一些问题的引导。幼儿虽然有自己的自主意识,但是他们在思维应用的程度上还是不成熟的。我们给予他们一定的方向,便可以使他们在保持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效率。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使问题的导入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思维理解上,可以使他们在问题不断分析和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对于自身能力的影响。

(三)完善课堂结构

在完成具备创新性的课堂导人之后,幼儿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的各个流程进行有效衔接,让课堂结构得到完善。课堂导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逐步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重要环节,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堂导入后,幼儿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穿插在幼儿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逐步完善课堂结构。一个完整的幼儿课堂结构应当包括课堂导人、课堂活动和课堂总结三个部分。幼儿教师在设置课堂活动时应当秉承信息化、多样化、具体化的原则,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富有新意的信息化教学手法为幼儿安排课堂活动。具有代表性并且能够让幼儿有一定参与兴趣的课堂活动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幼儿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强、独自行动能力较差,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活动往往能够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互助意识,并能激发幼儿对于未知知识的探索意识,幼儿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小组活动的情景,带领幼儿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进一步完善课堂结构,在课堂活动环节中幼儿教师应当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堂导人环节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是讲解的故事进行再次探索,辅以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情景。

在幼儿小组学习时间结束后,幼儿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哺乳动物图片,并让学习非哺乳动物的幼儿小组对哺乳动物幼儿小组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前一个小组根据大屏幕提示和自我的知识积累随机提问后一个小组的幼儿某一种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后一组幼儿需要在背对着多媒体屏幕的情况下认真回答前一组幼儿所提出的问题,教师需要规定问题数量并为每个小组的幼儿进行积分。然后再对大屏幕进行调整,展示非哺乳动物图片,并让后一组幼儿对前一组幼儿提问相同数量的判断问题。在这样的互动提问考查环节中,重点学习非哺乳动物知识的幼儿也会对哺乳动物的知识有所了解,然后幼儿教师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学习,合理安排幼儿的学习内容,实现全面化的信息科学教学。结束信息化的课堂活动后,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的相关设备对幼儿的课堂表现和当堂课的知识点进行评价与总结。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和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都是有限的,利用信息技术的相关设备总结幼儿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可以实现记忆强化,并给幼儿提供一个知识缓冲理解和巩固吸收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为一节信息化的科学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

二、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在幼儿园科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幼儿教师应当秉承科学客观和直观具体的原则。幼儿是年龄层次较低的群体,这个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外界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鉴于幼儿这样的特点,我们应当倡导幼儿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展开丰富的科学教学活动时将科学知识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幼儿,同时保证所呈现知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观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能够为幼儿生动地展示科学实验,将抽象的科学实验以丰富有趣的动画展示给幼儿并辅助直观的科学图片展示,将会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帮助幼儿逐步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目前网络资源众多,幼儿教师在整理信息化的科学教育资源时也应当仔细辨别,保证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让幼儿能够全面、准确地感知科学魅力。

三、结语

总之,我们要不断地在幼儿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融人更多的信息技术。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的学习更加具有方向性,同时也能使他们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中,激起自身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徐中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科学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