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2020-06-24杨明月张志刚
时 帅,杨明月,张志刚
(沧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河北 沧州 06100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64岁,主因“发现胰腺占位20余天”于2019-06-04 收入沧州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查体: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双肾区无叩痛,脾浊音区正常,胆囊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上腹部增强CT:肝脏表面光滑、色泽红润,边缘锐利,未触及占位性病变。胆囊大小约8×4×2 cm,囊壁不厚,胆囊张力不高,囊内未触及结石。脾脏轻度增大。胰腺体尾部见不规则肿块影,肿块边界清晰,局部强化,测其最大层面大小约为64 mm×53 mm。远段胰管局部扩张,考虑胰腺占位,胰腺癌可能。肿块位于胰腺体尾部,直径约5 cm,肿瘤质硬,活动可,侵犯脾动脉、脾静脉。结肠系膜及结肠未受侵犯。十二指肠、小肠、直肠上段未见明显异常。胰腺上缘、脾动脉根部、胃左动脉周围可见多发肿大、质硬淋巴结。肝十二指肠韧带无明显肿大淋巴结。术中诊断为:胰腺体尾部恶性肿瘤,决定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
2 病理检查
巨检:送检胰腺组织,大小9×7×5 cm,沿最大面剖开,切面可见灰白灰红肿物,易碎,质地中等偏硬,可见坏死灶,直径6.3 cm,边界尚清晰,与胰腺被膜紧连。术后病理报告:(胰腺体尾部肿瘤)镜下肿瘤细胞疏密相间分布,肿瘤细胞密集区呈梭形(图A),胞质少,部分肿瘤细胞中度异型性,核分裂易见,6个/10HPF,疏松区可见间质和血管周围玻璃变性(图B),肿瘤组织侵至胰腺被膜(图C)。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D34(图D),CD99(图E),Vimentin(图F)呈弥漫强阳性表达,Desmin,S-100,CD56局灶阳性。ki67增值指数约10%。CD117,DOG-1,SMA,CK,Bcl-2,EMA均不表达。WHO软组织病理学,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诊断标准:细胞生长活跃,密集分布;局部肿瘤组织中度至重度异型性;核分裂像多见,一般大于4个/10HFP或边缘浸润性生长;肿瘤坏死。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3 讨 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临床以胸膜多见[1]。SFT起源于一种CD34+的树突状间叶细胞,具有向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血管内外皮细胞分化的潜能[2]。近年来,原发于胸外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相继被报道,如肺,肝脏,外阴,乳腺等[3-6]。SFT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20-70岁,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大多数SFT生物学行为呈良性或交界性,其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料。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中外文献可见个案报道,但而发生在胰腺更为罕见。良性的SFT不发生复发和转移,而MSFT具有侵袭性行为,位于纵膈,盆腔或腹膜后者比肢体者更具有侵袭性倾向[7-9]。目前对于判断SFT良恶性的研究指标较少,丁志艳等对SFT患者研究发现,CD34,CD99,Bcl-2在SFT患者良恶性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研究表明,CD34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SFT中CD34表达较高,而MSFT中CD34的表达下降[11]。因此CD34常作为临床病理诊断此病的主要依据。鉴别诊断:1.胰腺癌:胰腺癌是最常见的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早期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需完善腹部影像学检查及CA19-9,CA125,CEA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明确诊断。2.胰腺内分泌肿瘤:胰腺内分泌肿瘤源于胰岛及胰腺腺泡及导管间的内分泌细胞,约占胰腺肿瘤的1%-2%,免疫组化表达CD56。3.胃肠道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成分构成,与SFT形态学相似,都表达CD34,但胃肠道间质瘤表达CD117,CD34,DOG-1。4.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见平滑肌组织,增生的脂肪组织及血管,需免疫组化与SFT鉴别,免疫组化表达S-100,SMA,Desmin,不表达CD34。5.平滑肌源性肿瘤,肿瘤细胞梭形,编织状,无血管外皮瘤样改变,免疫组化表达Desmin和SMA,不表达CD34。
4 治疗与预后
本病以完整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肿瘤多发和浸润性生长的患者,必须进行长期随访。病变较小,肿物完整切除的患者有较好预后,而,肿瘤多发,体积较大,核分裂象易见且边界不清者往往预后不良。对于广泛浸润无法完全切除者,应选择姑息手术,并采取辅助放化疗方法,以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12,13]。目前还未发现复发或者转移的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