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应用及对分娩过程的影响
2020-06-24李丽丽
李丽丽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分娩是一名女性自然生理过程,虽然是女性最为重要、幸福的时刻,但分娩期间的宫缩疼痛感,可对产妇心理、生理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引起应激反应,影响妊娠结局[1]。2018年1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文,提出2018至2020年在全国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广分娩镇痛的诊疗,目前为了减轻自然分娩引起的疼痛感,我科开始推广无痛分娩技术,其能够利于分娩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母婴健康,减少产妇体力消耗,缩短产程,减轻产妇分娩时引起的阵痛感,具有安全可靠优势,但部分学者认为无痛分娩期间需使用麻醉药,容易造成胎儿、产妇双方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妊娠结局[2]。本文在面对自然阴道分娩产妇时,选择不同分娩技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 料
在2017年6月23日至2018年6月23日期间选择10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为此次深入研究对象,根据当时产妇意愿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8.44±2.38)岁,平均孕周(38.53±2.19)周,平均体重(69.78±10.51)kg,平均孕次(2.76±0.23)次。对照组,平均年龄(28.56±2.95)岁,平均孕周(38.66±2.54)周,平均体重(69.64±10.23)kg,平均孕次(2.85±0.44)次。两组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1)心肺功能正常,无产科合并症,无麻醉禁忌(2)产妇各项资料齐全;(3)产妇均为单胎,且为足月妊娠。排除标准:(1)排除研究资料不全、中途失访产妇;(2)排除合并精神性疾病产妇;(3)排除合并高危妊娠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措施,不实施任何镇痛处理,但需通过语言、动作给予产妇心理安抚,帮助其克服恐惧和疼痛,对于产程、胎心异常者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者,转为剖宫产分娩。
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妇宫口开大2厘米后,便实施腰部联合硬膜外麻醉,穿刺部位选择在L3~4椎间隙,实施常规硬膜外穿刺,在产妇出现宫缩后,可给予微量泵注射麻醉药,药物组成:20mg盐酸麻黄碱+2.5g芬太尼+2.5mg布比卡因,注射过程中,注意缓慢推注,镇痛泵可以持续使用直至分娩结束,在给药过程中,持续行胎心监护和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各产程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3]:主要评估产妇各产程期间疼痛感,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若产妇在分娩期间疼痛感越强则分数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软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对比各时间段产程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各时间段产程
2.2 对比两组VAS评分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3 讨 论
分娩给产妇带来的痛疼使其感到身心疲惫,在分娩过程中产生的剧烈疼痛既会使产妇产生烦躁和焦虑的情绪,还会使其宫缩不协调、母儿酸碱失衡、胎儿宫内窘迫及产程延长,由于分娩会带来极大的疼痛感,使许多产妇无法忍受,所以导致许多产妇在没有任何医学指证的情况下选择行剖宫产分娩,所以实施无痛分娩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表2 对比两组VAS评分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迄今为止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方法,它通过在微细导管置入麻醉药物,能够将药效直接送入脊髓中枢神经系统中,阻断疼痛感觉传导,有效缓解当前疼痛感,在整个过程中,麻醉药的浓度极低,相当于剖宫产麻醉时的1/5-1/10,可控性强,安全性高,几乎不影响产妇的运动,可在镇痛基础上,让产妇保持一定行走能力,不影响宫缩,能够促使产妇在全程中保持清醒状态完成分娩,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整个分娩过程,推广价值较高 。除此之外,无痛分娩技术主要以麻醉药物为主,合理选择药物和镇痛方式能够保证产妇顺利渡过自然分娩,也是减轻产妇痛感的关键之一,目前常用的镇痛方式为腰麻-硬膜外麻醉,其可提高产妇分娩安全性,改善当前缺血缺氧状况,维持胎儿体内酸碱平衡,预防对胎儿产生严重影响,改善胎盘血流动力学,降低产妇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同时还可稳定产妇情绪,避免产妇引起应激反应,有效缩短产程。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VAS评分、第二产程VAS评分、第三产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无痛分娩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缩短产妇分娩时间,提高镇痛效果,确保分娩安全性,提高产妇对分娩自信心,在最大程度上缓解产妇痛感,用于自然分娩产妇中,可获取良好效果。
总而言之,无痛分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副毒反应小等优势。用于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中效果显著,可降低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进一步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值得在临床推广。